王鵬飛
【摘? ? 要】法律在整個社會發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職院校中添加法律課程不僅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更是幫助學生提高實踐技術能力,以便滿足社會的需求和企業的需要。為了迎合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教學模式必須要不斷地創新,既能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也能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奠定堅實的基礎。法律教學也是如此,一方面要幫助學生掌握法律知識,另一方面還要幫助學生提高實踐能力。教師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社會培養綜合型人才。對于高職院校學習的法律課程來說,大學生在學習法律知識的同時還要學會知法、守法和遵法,更要將學到的法律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教育體系在當下非常重視高職院校的法律教育,但是卻在展開法律教學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難題,針對這一現狀,特展開本次討論,對現下高職院校法律教學遇到的問題以及優化的策略進行探究。[1]
【關鍵詞】高職院校? 法律教學? 優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7.012
眾所周知,高職院校的法律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法律知識以及如何將法律課程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教師在教學中要選擇既合理又科學的教育方式,讓學生高效地掌握法律知識,這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法律教學是精神文明建設里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大學生想整體提升自己的價值觀和社會觀就要重視法律的學習。由于法律教學比較特殊,大學生學習時要先提升自身的法律素養,這樣才能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貢獻。接下來,本文主要就高職院校法律教學遇到的問題以及優化的策略展開探討。
一、高職院校法律教學遇到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高職院校學生對法律知識缺乏深入理解
據調查,高職院校大學生了解學習法律知識的重要性,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法律知識,但現實卻有很多客觀的因素限制了大學生深入了解。法律知識和現實生活密切相關,高職院校的大學生雖然能充分了解學習法律的必要性,但卻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將掌握到的知識合理地運用到生活中。
(二)高職院校學生無法合理轉化理論知識
在研究高職院校學生對于法律知識的學習時,發現兩點很重要的問題。一是大學生對于理論性的法律知識掌握得很扎實,但缺乏轉化的經驗,以致于學到的知識停留在表層階段,無法和生活聯系在一起。二是部分學生對法律知識沒有興趣,認為法律離自己的現實生活非常遙遠,擺不正自己的學習態度。這樣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關于法律的問題時,不僅不能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也無法給予他人法律援助。
(三)高職院校缺乏合理的課程體系
在法律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不夠新穎,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法律知識非常枯燥,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沒有很高的積極性,就會減少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熱情。部分教師在授課時,把重點放在理論知識上,只注重課堂進度,沒有和學生之間產生互動,從而導致學生沒有學習興趣,還會降低教學質量。
(四)缺乏創新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決定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只選用講授一種教學模式,不僅不能提高教學質量,還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優質的教學方法,就是要教師運用教學技巧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會將學到的法律知識合理地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此外,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注重單方面的知識輸出,沒有和學生之間形成有效的互動,也不利于大學生掌握法律知識。
(五)教師的法律意識不達標
我國現階段高職院校的教師資質水平相對較低,教師法律意識得不到提升,也會影響高職院校法律專業教學目標的完成。總的來說,教師的法律意識得到提升才有利于學生學習法律知識。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以身作則,更新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確保法律專業課程的有效執行。
二、高職院校法律教學方法的優化策略
(一)將學生當作課堂中的主體
首先,在開展高職院校法律教學的活動時,教師要把學生當作教學活動的主體,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好習慣。教師要和學生經常進行有效的溝通,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自主、積極地參與,就學習的法律知識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其次,在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及時解答,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參與度是息息相關的,學生的參與性越高,越能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在法律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自動分成小組,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最后,法律學科區別于其他學科,非常注重實踐性,學生要將學到的法律知識熟練地運用到實踐當中。如果教師在法律知識教學時只注重理論知識,而忽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就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的知識不能和法律實踐結合到一起,就會改變學生學習法律的初衷。[2]
(二)增加學生學習法律相關的課程
我國的高職院校有一個普遍的弊端就是重專業、輕學生職業規劃,這在當今高職院校的教學中是非常常見的。高職院校大學生的課程基本上都是專業相關的課程,關于未來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少之又少。因為大學生的專業課程較多,就導致他們學習法律課程的時間減少。因此,教學管理工作者應該進行課程改革,增加大學生學時法律課程的時間,并給出課外實踐活動的時間,讓大學生加強對法律知識的認知和學習。高職院校可以適當增加選修課程來滿足大學生對于法律知識的學習,也可以通過多媒體課程播放關系法律教學的課件或者紀錄片來增加學生的法律知識,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閱讀與法律相關的文獻資料,以補充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理論教育。
(三)要增大對學習法律知識的投入
高職院校要提高對大學生學習法律的認識,為大學生以后的職業工作生涯提供基礎保障。例如,學校可以增加對法律教學的經費投入,為法律教學提供專門的場所,加強法律教學的軟件措施和硬件措施,為大學生學校法律知識營造良好的氛圍。又如,可以為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建設一個教育基地,讓大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環境,這樣他們才能將學到的知識掌握得更加扎實。再如,學校可以定期展開關于法律知識學習的大型活動,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讓他們在活動中和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加深大學生對于法律知識的掌握。此外,學校還可以增加心理咨詢室,讓專業性強的心理咨詢師幫助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
(四)將法律教學和學生生活相結合
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學習生活雖然是一個整體,但他們有著很強的階段性。教師在開展關于法律學習的活動時,應以大學生的生活特點為基礎來展開,要將教學活動按照大學生的特征分為整體性和階段性,在展開的過程中總結經驗,有不足之處要及時修正。在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剛入學時,學校就要安排法律課程,及早培養他們的法律意識。另外,法律知識不能只在課堂上攝取,教師要在學生學習專業課程時適當添加法律知識,幫助他們將法律知識合理地運用在生活中。此外,學校還要加強對法律教學活動的展開,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
(五)改良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手段
法律課程區別于其他課程,法律課程更注重實踐性。針對法律這種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教師要在開展法律教學活動時找到適合這類課程的教學方法,讓大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后能有效地將法律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教師在把握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比例時,一定要特別重視,如果只注重理論教學而沒有實踐,做不到學以致用,對學生學習法律知識沒有益處,但如果太注重實踐,又會讓學生不能扎實地掌握基礎知識,造成根基不穩的現象。因此,在高職院校開展法律課程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遇到問題時要及時改正,優化教學方法。教師的教學方法不能一成不變,要與時俱進。在開展法律課程活動時,教師還可以結合信息技術,將授課內容和多媒體等現代化技術相結合,選擇“模擬法庭”的教學方式,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識。也可以通過開展法律知識競賽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3]
三、結束語
總之,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漸完善,法律對整個社會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高職院校是為社會輸送人才的教育機構,但我國高職院校的法律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卻不容小覷。在面對這些問題時,要采取積極改正的態度,教師可以通過提高自身能力、改變教學方法等方式來提高高職院校法律教學的整體水平。教師需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法律理論知識,將學到的理論和實踐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做到活學活用。我國需要專業和道德雙重素養的高標準人才,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要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只有將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共同提升,才能讓大學生為我國的社會主義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和諧建設出一份力。
參考文獻
[1]高忠悅.淺談藝術類高職院校法律教學的改革[J].遼寧高職學報,2007(04):37-38.
[2]陳曉羅.淺談高職院校教學方法的改革[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31):196-197.
[3]李桂紅.淺談高職院校法學教育與教學方法[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2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