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通過網絡傳播的影視作品越來越多,與以往的傳播方式相比,網絡傳播更別具一格。但影視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也因此受到了數量更多、范圍更廣的侵犯,著作權人的維權難度也上了一個臺階。文章旨在通過分析互聯網環境下影視作品版權侵權的具體表現與保護對策等,從而提出更為積極地應對網絡環境下侵犯影視作品版權行為的思路,讓著作權人及有關各方權益得到更好的保護。
關鍵詞:互聯網;影視作品版權;侵權;保護
中圖分類號:D92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23-00-03
1 影視作品的概念及特征
1.1 影視作品的概念
我國著作權法對影視作品是這樣界定的:影視作品是以攝制或者類似攝制的方式完成的電影作品。以這個概念為標準,利用非專業攝制工具但可以用來拍攝的工具完成的作品不屬于影視作品。然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這樣界定影視作品的概念顯然是有局限性的,現在的影視作品內涵豐富、制作方式多樣、傳播技術高端,傳統的定義無法與之匹配。因此,對于影視作品的概念應當延伸其解釋。《伯爾尼公約》中,影視作品的概念更加廣泛,其將紀錄片、動畫片等也納入影視作品范疇內,世界上多數國家采用了此定義。
1.2 影視作品的特征
第一,影視作品的技術性。世界上多數國家對于影視作品的拍攝要求是“以拍攝電影的方式”。因此在制作影視作品時,需要運用專門的技術,將作者的思想通過視聽媒介制作成精美的影視畫面表達出來。隨著科技的進步,拍攝影視作品的方式逐漸多樣,但無論怎樣創新,影視作品最基本的特征仍然具有技術性。
第二,影視作品的藝術性。如今,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制作一部影視作品所依賴的技術、形式越來越多樣,呈現影視作品的載體種類也越來越多。但是無論運用哪種技術形式制作,哪種載體呈現,影視作品的內容都不能超出藝術創作的范圍,一部好的影視作品必須是一種藝術的結晶。影視作品著作權人的權利之所以較多,是因為影視作品的內容具有藝術性[1]。
第三,影視作品的獨創性。所有作品要想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具有獨創性特征是大前提,影視作品也不例外。影視作品的獨創性并不能簡單理解為由一個人獨立完成,而是與其他作品有本質的不同。影視作品的創作過程是一個集編劇、導演、攝影、剪輯等相互配合的分工合作過程。在網絡環境下,影視作品的傳播更加快速,范圍更加廣闊。
2 影視作品版權在互聯網中的性質
2.1 無限復制性
在互聯網環境下,影視作品的傳播不再受以往有形載體的局限,只需要簡單的操作就可以復制影視作品。如果著作權人并未對自己的影視作品進行技術保護,那么所有的網絡用戶都能夠在互聯網中查看乃至下載,甚至不受限制地分享給其他任何用戶。就算著作權人對其影視作品設置了技術保護堡壘,只要不法分子采用違法的技術手段對其加以破解,影視作品最終也會被違法復制傳播?;ヂ摼W用戶的身份都是虛擬的,在利益的驅使下,大多數人會對免費的盜版資源趨之若鶩,并不在乎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對著作權人的利益造成損害。
2.2 跨地域性
著作權的地域性是指著作權受保護范圍是先前確定的,著作權要想在一國的地域之外受到保護,那么國與國之間就需要簽訂相關條約。數字化時代到來之前,影視作品的傳播是有局限性的,在各地域之間傳播都必須具有著作權許可。但是在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下,所有的網絡用戶都成了地球村的村民,在互聯網環境中,用戶無須表明真實身份、國籍,只需要登錄網站就可以獲取自己想要的影視作品。對于著作權人來說,維權之路因為無法查明侵權人的真實身份而變得異常艱難。在互聯網環境下,侵權人在傳播影視作品時的位置難以確定,因此影視作品版權具有跨地域性的特征。
2.3 獲取自由性
獲取自由性是指互聯網用戶能夠隨時隨地觀看、下載影視作品?;ヂ摼W普及之前,影視作品的傳播受到時間和地域的局限,人們只能在既定的時間地點欣賞影視作品。而在網絡環境下,用戶獲取影視作品簡單快捷,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的文化需求,但這也導致影視作品版權受到侵害越來越頻繁,著作權人的權益受到極大的損害。
2.4 易受侵害性
生活在數字化時代,即使相隔于大洋兩岸,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仿佛并不存在。只要有互聯網,大家就可以隨時隨地產生聯系,語言、國籍都不是問題。只要影視作品的著作權人把作品上傳到互聯網,即使采取了技術保護措施,其他用戶若想違法獲取,只需運用不法技術手段破解保護壁壘,就能夠輕松獲取資源。一傳十十傳百,違法獲取的影視作品被不斷傳播,而侵權人也無法準確認定,所以在網絡環境下,影視作品版權具有易受侵害性。
3 互聯網環境下影視作品版權侵權的具體表現
3.1 視頻聚合行為
網絡用戶獲取的影視作品來自網絡服務提供者所提供的其他網站的深度鏈接,或者使用不法技術手段突破著作權人的技術屏障獲取影視作品,網絡服務提供者的這種行為就是侵犯影視作品版權的視頻聚合行為。網絡服務提供者采用“拿來主義”,直接盜取其他合法網站的影視作品,將其進行一定的編輯后放置于自己的網站供訪問用戶觀看或者下載,這就是所謂的提供深度鏈接行為。提供深度鏈接行為和傳統網絡鏈接行為有本質的差別,前者直接在自己的網站上呈現影視作品,而后者只是單純提供一種跳轉頁面的鏈接。頁面跳轉以后,網絡用戶可以直截了當地看到自己查看作品的真正權利主體,因此,網絡用戶在使用傳統網絡鏈接時一般不會侵犯著作權人的權利。如果網絡用戶選擇使用深度鏈接的視頻聚合網站,則不會發生頁面的跳轉,所獲取的影視作品的真正權利主體不會被發現,用戶理所應當地認為提供深度鏈接的網站就是原始網站,故著作權人的權利就受到了損害[2]。
3.2 提供信息存儲空間的行為
網絡服務商提供一種虛擬空間,網絡用戶可以利用此空間上傳自己已獲取的影視作品,網絡服務商的這種行為就是一種狹義的提供信息存儲空間的行為。用戶將視頻存儲在空間之后,可以向其他用戶自由分享,嚴重侵害了著作權人的利益。然而網絡世界是一種虛擬世界,在互聯網空間中,所有網絡用戶無須表露真實身份信息,因此即使其未經許可上傳影視作品,著作權人也很難查明侵害其權利的用戶信息。但著作權人受到侵害必然會選擇維權,提供信息存儲空間的網站就成了維權的對象,受到權利人的起訴。盡管視頻分享網站的行為并未對影視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造成直接侵害,但是給網絡用戶的視頻分享行為搭建了平臺,成為侵害著作權人利益的橋梁。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視頻分享網站承擔其平臺用戶侵權責任的前提是已構成間接侵權,而構成間接侵權的條件中,網站的主觀狀態尤為重要。提供信息存儲空間的網站的主觀狀態應當是明知或應知其行為幫助了平臺用戶的侵權行為。
3.3 影視作品資源共享行為
影視作品資源共享行為是指網絡用戶的出發點并不是獲取利益而是分享自己欣賞的影視作品,是以供消遣娛樂的一種行為。對于此種行為是否侵犯著作權人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學界存在兩種不同觀點。第一種觀點否認影視資源共享行為侵權,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用戶之間單純的資源共享是一種合理使用資源的行為。第二種觀點則肯定影視資源共享行為侵權,因為表面上看這種行為并未侵犯著作權人利益,但實質上也屬于間接侵權的一種。假若一部新上映的電影被大量轉發共享,那么其票房收入一定會大幅縮水。雖然網絡用戶之間的分享行為并非以獲取利益為目的,但是間接侵害了影視作品著作權人的權利,故此類行為可以被認定為侵權行為。筆者贊同第二種觀點,因為有損失就得有人承擔責任,并不能以主觀狀態為自己的不法行為脫罪。
3.4 上傳或下載影視作品的行為
社會飛速發展,傳統有線電視已不再是影視作品傳播的唯一途徑,互聯網傳播已成為中流砥柱。影視作品上傳于網絡空間的前提是獲得著作權人的許可,著作權人上傳影視作品或許可他人上傳才是合法上傳行為,故未經許可上傳影視作品就是一種侵犯影視作品版權的行為。在當下法律框架內,有觀點認為,網絡用戶未獲取著作權人同意即下載影視作品的行為屬于一種合理使用行為。出于花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多利益的目的,大多數網絡用戶會選擇從非法渠道獲取影視作品資源,使正規渠道的影視作品版權受到侵害,造成權利人損失,故此種下載行為也是一種侵犯影視作品版權的行為[3]。
3.5 利用P2P技術上傳或下載的行為
P2P技術是指在計算機中預裝軟件,此種軟件可以為網絡用戶上傳或下載影視作品提供一種“共享目錄”,只要一個用戶將正版影視作品的資源放置于該軟件中,其他用戶就能夠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欣賞該影視作品。這種新型技術手段未出世之前,往往很容易查明網絡用戶上傳和下載影視作品是否侵犯影視作品版權。但是通過P2P技術傳播影視作品,無法找到上傳中間的服務器,數以萬計的網絡用戶在沒有獲取權利人授權的情況下使用此技術上傳或下載影視作品,使權利人的利益遭受無法估量的損失。學界對于網絡用戶利用P2P技術上傳或下載影視作品的行為是否要承擔責任有不同的觀點[4]。
3.6 影視作品解說行為
影視作品解說行為是指網絡用戶剪輯影視作品后再加上自己的解說形成一個獨立的作品供大眾觀看的行為。如今的抖音、快手等視頻平臺都有此類作品呈現,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往往沒有耐心耗費大量時間和金錢觀看一部影視作品,而“三分鐘帶你看電影”的解說視頻就滿足了大眾省時省力的需求。但是影視作品解說行為是否是一種侵犯影視作品版權的行為,應當從多角度認定,如從網絡用戶在剪輯解說視頻時所采用的原版影視作品的內容數量出發、該用戶解說行為是出于獲取利益的目的還是單純消遣娛樂,以及解說視頻發布后是否減少了原版影視作品的銷售利益等。網絡用戶解說影視作品的行為是否是一種著作權法意義上的合理使用行為,要從實質出發,看其是否侵犯了原版影視作品著作權人的利益。
4 影視作品版權在互聯網環境中的保護建議
4.1 完善法律
目前,我國對于影視作品版權還未有專門的立法保護,只是在著作權法中做了籠統規定。因此,從國家角度來說,可以對當前法律規定進行細化,出臺專門保護影視作品版權的法律,精準打擊侵犯影視作品版權的行為。在立法中,針對難以確定責任主體的侵權行為,明確責任主體;加大對侵犯影視作品版權主體的懲處力度,建立健全相關配套懲罰制度;對于難以認定影視作品創作者的糾紛,可以引入專家陪審團,利用專業知識解決糾紛。
4.2 構建完整的影視作品版權交易平臺
利用網絡平臺,將確認影視作品版權、取得之后的公示、權利人之間的轉讓等行為集中在同一平臺上,形成一個一體化的高效平臺。在這個一體化平臺中,影視作品版權的歸屬、權利人對影視作品版權進行交易等都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化框架。搭建這種一體化平臺,有利于影視作品版權交易的進行,平臺對于交易的公示也讓權利人獲得了最大的效益,有利于激發大眾創作激情。由此,網絡空間中,影視作品版權的保護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通過平臺公示影視作品版權的隸屬狀態,利用標準化模型進行影視作品版權的交易,能夠大幅減少侵犯版權的糾紛,以及解決糾紛時出現的取證難問題[1]。
4.3 增強國民影視作品版權保護意識
一個國家對于原創影視作品版權的保護應該從底層抓起,增強每一個國民的影視版權保護意識。作為消費者,不能為了省時省力省財,而選擇觀看、下載盜版影視作品,應當支持原創,應當在獲得著作權人許可的前提下,從正規合法渠道獲取影視作品資源,端正自身態度,從認知上抵制盜版資源,做一個高素質的網絡用戶。因此,我們需要倡導國民支持正版影視作品,告知其違法獲取影視作品將會受到處罰;我們需要增強著作權人的維權意識,不能對侵權行為采取置之不理的消極態度,應當堅決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
5 結語
當今時代,人們受益于互聯網的方便快捷,影視行業在互聯網環境下也得到了更有利的發展,影視作品版權的著作權人得到了更多的收益,但收益與風險并存,影視作品版權在虛擬世界中也更容易受到侵犯。文章在分析影視作品概念、特征以及影視作品版權在互聯網中的性質的基礎上,著重探討互聯網環境下侵犯影視作品版權的具體表現,進而為在互聯網環境下更好地保護影視作品的版權提出建議,以期找到更為積極地應對網絡環境下侵犯影視作品版權行為的思路,讓著作權人及有關各方權益得到更好的保護。
參考文獻:
[1] 陳雪歡,侯飛,孫夏,等.互聯網視野下影視作品版權保護問題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6(32):293-296.
[2] 劉雪嬌.網絡環境下影視作品版權侵權認定及責任承擔[D].沈陽:遼寧大學,2019.
[3] 邢丹.論網絡影視作品的版權保護[D].蘭州:蘭州大學,2010.
[4] 劉茵茵.論電影作品網絡版權的法律保護問題[D].沈陽:沈陽工業大學,2010.
作者簡介:張名君(1997—),女,山東濰坊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