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 高艷梅
【摘要】 為了提供跨文化交往語言支撐,本文在跨文化交際視野下開展了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探討與研究,從語言教學過程中忽視文化與英語教師缺乏跨文化交流經驗兩個方面,分析了影響高校英語教學工作的相關因素。提出了樹立多元跨文化英語教育理念與改革英語教學課程兩條英語教學改革措施。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英語教學;高校;改革;教學方法
【作者簡介】王媛(1983.11-),河北邯鄲人,湖北工程學院新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高艷梅(1981.12-),湖北鐘祥人,武漢工商學院經濟與商務外語學院公共外語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
一、引言
跨文化交際是我國對文化交往研究的一個新課題,其中不僅滲透多文化教育學科,同時也關系到社會文學、社會心理學、社會語言學、社會哲學等方面的內容。基于我國當前社會各產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與建設,跨文化交際成了我國經濟在未來的必經之路。我們嘗試將文化教育內容融入高校英語教學中,要求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掌握與文化有關的英語口語表達方式。尤其在英語聽說教學過程中,更是加大了對學生的培養(yǎng)力度,要求學生在參與英語學習后,可熟練地使用英語對話,以此適應我國文化不斷對外發(fā)展的步伐。這方面的研究一直是我國教育界的研究重點,也是英語教師們的熱點討論話題。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教師將英語教學的目光轉移到學生的綜合能力層面,盡管這種認知是相對正確的,但卻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因此,本文將基于跨文化交際視野,以英語學科為代表,開展對英語教學改革相關工作的研究,期望通過研究,可解決學生學習英語時面臨的困境。
二、跨文化交際視野下影響高校英語教學工作的相關因素
1.語言教學過程中忽視文化內容。在國與國的文化交往過程中,語言不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交往的載體。尤其是英語作為一種國際通用語言,更是在跨文化交往過程中起到一定銜接作用。若文化的傳承過程缺少語言的支撐,那么文化傳承的本質將發(fā)生改變,文化內容也無法在社會中繁衍,并且沒有語言為文化傳承提供橋梁,文化的核心價值可能將降低。上述觀點足夠證明在跨文化交際視野下,加大對高校英語教學的關注度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盡管我國的高等院校均開設了專門的英語教學課程,但卻由于存在對文化認知的誤區(qū),導致教學效果甚微。教學過程中僅關注對學生的理論知識教學,卻沒有對應的英語口語表達實踐教學。而僅有的理論知識教學中也缺少對外國文化內容的介紹,這種教學過程導致學生只知道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卻無法進一步感知國外文化的實質性內容,也因此抑制了相關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
2.英語教師缺乏跨文化交流經驗。在高校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僅將英語看作一門學科,這種教學方法的目的性極為顯著。但要進一步挖掘英語教學背后潛藏的文化內容,應用這教學方法是不合適的。部分英語教師想在課堂上正確地為學生傳遞文化知識,但卻由于自身缺少跨文化交際經驗,致使傳遞的思想與傳承的內容與跨文化交際存在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校英語教學質量差強人意。導致高校英語教學存在跨文化交際問題的原因主要在于英語教師缺乏跨文化交流經驗。
除上述問題,高校在開展跨文化交際視野下的英語教學工作時,還存在教學理念中缺少正確的跨文化教學意識、教學指導方法中跨文化交流教學存在漏洞等問題,這些問題均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國文化的跨境發(fā)展。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下述將針對提出的問題做進一步研究。
三、跨文化交際視野下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策略
1.樹立多元跨文化英語教育理念。長期以來一直將跨文化交際方面出現問題的原因歸咎于語言,一旦在國際交往上出現問題,便認為是語言溝通存在障礙,卻從未考慮到交往群體的文化交際能力,而這種文化交際能力也正是我國當下英語教學所缺失的。尤其在現階段跨文化交際視野下,高校英語教學的實施不僅應將文化理念作為教改工作的核心,同時也應將“重語言表達”作為英語教學的指導方向。
因此,在高校英語教學工作中,首先要求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即引導學生對文化的正確認知。包括:尊重中外文化的差異性,感知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對國外引進的文化保有包容的態(tài)度,對于入侵中國文化的現象應堅決抵制。同時要求學生正視多樣性文化的差異,學會欣賞不同類型文化的內在涵養(yǎng),并對中國文化的丟失呈現警惕能力等。總之,在高校英語教學改革工作中,應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理念,教師遵守文化教育指導行為規(guī)范,只有準備好教改工作實施的前提條件,才能保證跨文化交際視野下英語教學的順利實施。
2.基于跨文化交際視野改革英語教學。在轉變高校英語教學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基礎上,應重視對學生的跨文化英語教學內容。因此,應基于跨文化交際視野開展高校英語教學課程體系改革研究。
英語課程是高校開展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核心課程,因此在課程教學內容中,要體現出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并正確認識到語言表達的重要性,即教學中應包括語言表達內容、口語表達方式內容、聽力指導內容等,使學生在完成英語課程的學習后,可具備基礎的使用英語與人交往的能力,從而做到英語教改過程的循序漸進與逐步導入。
根據英語教學工作的實際進展,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可將英語口語表達作為一門單獨教學課程,在課程中使用多元化的教育指導手段,包括借助使用計算機設備開展多媒體教學,多媒體網絡教學可以將教學內容通過視頻的形式播放給學生觀看,學生可以通過緩放、慢放、暫停等方式更加直觀地掌握不同英語單詞在發(fā)音時嘴部唇形的變化及語言的細節(jié)。在完成口語表達學習各步驟的基礎上,在課堂上參考教師對英語語法的詳細講解,使學生真正明白英語口語表達的要領,從而避免和減少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學行為過于死板的問題,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突發(fā)狀況(包括部分學生未攜帶教材課本等)。通過上述英語教學方式,教師不僅可以將多年工作積累的經驗技術傳授給學生,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中多元化的教學資源與先進的教學理念,使學生開拓英語學習思路,實現將傳統(tǒng)教學與先進技術教學有機融合,使英語教學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此基礎上,提出創(chuàng)新高校英語文化組合教育內容的教改措施,即在英語專業(yè)課程內容的基礎上,開展英語國際化辦學。在課程教學中,聘請國外英語教授使用英語為學生講授西方文化中存在的差異。同時,在英語教學課堂中,教師采用以全英文授課的方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綜上所述,在英語課堂上實施跨文化教學是一項系統(tǒng)性教改工作,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比較,更加有助于學生掌握英語文化知識。
四、結語
跨文化交際必然會涉及我國與其他國家的文化交往,而如何使兩個國家之間文化交往更具可行性成為人們的關注重點。本文就跨文化交際視野下如何開展高校英語教學改革進行探討與研究,對當下高校英語教學工作實施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以此為改革方向,提出對應的教學改革措施,從而使高校培養(yǎng)出更多有益于社會的專業(yè)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小簡.基于微課下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與創(chuàng)新研究——評《基于微課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20(4):117.
[2]王卉.“一帶一路”人才需求下商務英語專業(yè)教學改革研究——評《基于教育轉型發(fā)展視閾下高校商務英語教學的創(chuàng)新研究》[J].征信,2020(6):2.
[3]胡敏.“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院校的建筑材料專業(yè)英語教學改革探討——以四川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 2020(12):372-373.
[4]靳霞,雷雨.基于移動式學習+WEBQUEST教學模式支持下的計算機專業(yè)英語教學改革[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5):273-274.
[5]朱林.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程教學改革與研究——評《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教學改革策略研究》[J].高教探索,2020 (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