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承輝 王靚 朱秋靜


摘要:目的:研究居家健康管理適宜技術在慢病長處方簽約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為背景,以慢病長處方簽約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對210例樣本做隨機數表分組,給予對照組以居家基礎服務,給予觀察組以居家健康管理適宜技術,各105例,分析慢病控制情況,以標準量表測評其生活質量并以自編量表測評患者滿意度。結果:就慢病控制而言,管理前無顯著差異(p>0.05),而觀察組在管理后血壓及血糖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就生活質量而言,觀察組的SF-36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就滿意程度而言,觀察組的管理內容、服務流程、系統框架及服務態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居家健康管理適宜技術在慢病長處方簽約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顯著,不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進展,還可提高其生活質量及整體滿意度。
關鍵詞:居家健康管理;適宜技術;慢病長處方簽約患者;應用價值
慢性病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簡稱,并不特指某種疾病,是對那些起病時間較長、病情遷延不愈且缺乏病因證據的非傳染性疾病的概括,以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及冠心病等)、代謝性疾病(糖尿病等)以及慢性系統疾病(慢阻肺等)最為常見[1],涉及個體多個器官、組織及系統,不僅會影響其日常勞作及生活質量,還會給其家庭及社會造成經濟負擔。雖然現階段慢病的防控力度大大提高,但據相關統計可知,其死亡人數占比在全國高達87%左右。許多患者其病情雖較為穩定,但仍然需要定期到醫院配藥,多有不便之處,為此醫院方面也為其提供了慢性病長處方服務,尤其是一些行動不便的老年患者,不僅滿足了其用藥等基本需求,同時也降低了意外發生概率。實踐證明,系統且全面的慢病健康管理不僅可降低傷殘率,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質量,是醫療服務這項民生工作得以落實的保障,而健康管理方法在信息技術普及應用的今天日益完善。為進一步探究居家健康管理適宜技術在慢病長處方簽約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研究人員對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間的210例樣本進行了科學分組及對比分析,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慢病長處方簽約患者為研究對象并2019.1~2021.8為背景,以隨機數字表進行分組并進行回顧分析,給予對照組以居家管理基礎服務,給予觀察組以居家健康管理適宜技術。經統計,兩組各105例,資料齊全,對照組中男47例、女性46例,45~75歲、均值(61.33±2.25)歲,患病1~8年、均值為(5.37±1.56)年,觀察組中男41例、女性52例,其年齡及病程范圍如對照組,而平均(61.37±2.27)歲、(5.34±1.51)年,差異分析時p>0.05,其癥狀符合高血壓及糖尿病診斷標準,無其他惡性腫瘤,可自行完成相關量表測評。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居家管理基礎服務,首先需要建立電子健康檔案,通過與患者的溝通及隨訪來實現動態更新,其次需為患者提供在線的健康咨詢服務,可采用語音等多種方式來進行實時解答,最后需協助患者完成日常診療,提醒患者復診或幫助患者預約,還需組織專家講座等多種文化活動。
觀察組接受居家健康管理適宜技術,需以對照組處理為基礎,主要內容如下:1.團隊組建。需選擇相關科室內具備專業知識與技能過硬的醫護人員,形成“1+1+X”簽約醫生團隊,由居家健康管理中心直接領導,明確管理內容并完善管理流程,制定相關規章并明確職責范圍,全程跟蹤隨訪以維護患者健康。2.強化基礎。完善身高、體重及生活方式等一般資料,關注用藥及血壓等疾病指標變化情況,對慢病進行風險評估并初步形成干預方案。3.增值服務。建立自我健康管理平臺,鼓勵患者通過APP上傳健康數據并進行自助查詢,依據采集到的健康信息出具慢病評估報告,結合患者的病情變化來開展個性化干預,進一步解讀其心電圖等相關檢查的結果。4.特需服務。開展全程性的慢病居家監測,為其提供移動式的可穿戴設備,例如血壓儀及血糖儀,實現對相關數據的實時監控,一旦發生異常就可立即提示,確保患者本人及醫護人員能夠做出及時響應,由專業的健康管理師或簽約醫生進行隨訪,適當調整階段性的居家健康管理目標。
1.3 觀察指標
疾病控制:主要包括血壓(又包含舒張壓及收縮壓,其標準分別為60~89mmHg及≤140mmHg)及血糖水平(又包含空腹及餐后血糖,其標準分別為3.8~6.1mmol/L及<140mg/dl)[2]。生活質量:需以SF-36量表加以測評,包括生理功能、軀體癥狀、日常活力、情緒變化及社會功能等分量表,其分數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3]。滿意程度:需以自編量表加以測評,包括管理內容、服務流程、系統框架及服務態度等多個維度,總分為100,其分數與滿意程度呈正相關。
1.4 統計學方法
疾病相關指標及量表評分均為計量數據(±s),需以SPSS 25.0做T檢驗,對其余計數數據(n,%)、做χ2檢驗,結果中以p<0.05代表差異顯著。
2結果
2.1 疾病控制情況分析
管理前兩組無顯著差異,p>0.05,而觀察組在管理后的血壓(舒張壓與舒張壓)及血糖(空腹與餐后)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細見表1:
2.2 生活質量分析
觀察組的生理功能、軀體癥狀、日常活力、情緒變化及社會功能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細見表2。
2.3 滿意程度分析
觀察組的管理內容、服務流程、系統框架及服務態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細見表3。
3討論
慢病患者的病程普遍較長,尤其是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雖然經藥物治療可控制病情但仍然需要接受長期性的日常生活干預,且臨床實踐表明,予以慢性患者以健康管理可有效降低其傷殘率及死亡率,對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亦有重要意義[5]。長處方簽約患者其處方量一般不會超過12周,對于某些行動不便的老年患者而言非常便利,但部分患者在院外的依從性較差且對于慢病知識缺乏認識,為此醫院方面也希望已通過加強居家健康管理工作的效率及效果來提高慢病的整體治療效果。有關分級診療制度的建設文件中,再次強調了家庭簽約醫生的重要地位以及以人文本的醫療服務理念,促使慢病的防治工作也由醫院向家庭中延伸[6]。93A8C9B4-9545-432B-B635-80D12DA187D6
結果如下:(1)慢病控制。兩組在管理前無顯著差異,p>0.05,而觀察組在管理后的舒張壓、收縮壓、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這一結果有效說明接受居家健康管理適宜技術的慢病長處方簽約患者其血壓及血糖水平得到了更有效的控制。(2)生活質量。觀察組的SF-36(生理功能、軀體癥狀、日常活力、情緒變化及社會功能)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這一結果有效說明采用居家健康管理適宜技術的患者其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改善,且與彭麗云、計娜及張榕江[4]在2020年中的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即“觀察組HPSMBRS-II及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3)滿意程度。觀察組的管理內容、服務流程、系統框架及服務態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這一結果有效說明接受居家健康管理適宜技術的患者其整體滿意度相對更高。
綜上所述,慢病患者病情反復且病程較長,科學治療及臨床護理直接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而居家健康管理適宜技術在慢病長處方簽約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更為顯著,通過物聯網技術采取微信平臺的線上溝通,使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改善,并對有效控制病情進展、改善生活質量以及提高患者整體滿意度均有重要意義,且在現代化科學技術廣泛應用的大背景下,我國醫療服務技術也有明顯提升,這也使得慢病防治工作的開展更為便捷,而管理效果也更為可觀。
參考文獻
[1]張霞,張娟.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老年慢性疾病健康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20,030(002):382-383.
[2]員戰民.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老年慢性疾病健康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現代醫生,2021,59(22):4.
[3]朱桂菊,苗小妹,于秀娟,等.家庭醫生服務在社區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效果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3):3.
[4]彭麗云,計娜,張榕江.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結合家庭支持在老年慢性疾病健康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29):3.
[5]李福蘭.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老年慢性疾病健康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2020,36(21):184-185.
[6]潘小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老年慢性疾病健康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69):170.93A8C9B4-9545-432B-B635-80D12DA187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