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小琴



摘要:目的:探析優化護理管理在控制醫院感染中的作用與應用。方法:從我院選擇住院患者120例,納入時間為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分為對照組(實施傳統的護理管理)與觀察組(實施優化護理管理),兩組均為60例,比較兩組效果。結果:觀察組醫院感染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工作質量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住院患者,臨床行優化護理管理,不僅能降低感染的發生率,提高護理的質量,還可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可推廣。
關鍵詞:優化護理管理;控制醫院感染;作用;應用
醫院感染主要是指在醫院中發生患者與患者之間或與醫院內部人員之間的感染,也是指有關人員由于受到院內感染的因素而造成院外感染。如果有醫院感染的情況發生,就會嚴重加重患者的病情,降低生活質量,延長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對預后造成極大的影響[1]。隨著目前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大量微創技術、抗生素藥物廣泛應用,進而明顯增加了醫院感染的發生率,對患者的生活質量與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有諸多研究表示,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控制醫院感染具有重要意義[2]。本文對我院住院患者的醫院感染的護理管理方法進行探究,分析采取優化護理管理的效果,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擇選住院患者120例,納入時間為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均為6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P>0.05),有可比性,見表1。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傳統的護理管理。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實時監控,并按照常規的護理管理流程預防醫院感染。
觀察組:實施優化護理管理。方法如下:①完善和落實醫院感染預防體系。醫院根據自身情況建立了三級監測網絡體系,傳染病科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遵守《醫院感染控制條例》《消毒技術條例》等相關標準。密切觀察醫院感染情況。此外,醫院還需要根據各科室的職能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制定內容包括醫護人員手部衛生、感染管理方式、重點科室和病房的消毒隔離方法等,制定具有科學性的質量考核標準,而完善護理管理流程。此外,需要定期量化,按照患者所反饋的內容對護理操作進行進一步的優化,然后將評價結果納入護理質量評價標準,實現目標管理。②加強醫院培訓工作。定期開展院內護理人員培訓,建立完善的相關醫院感染知識考核制度;建立健全護理操作準則、院內感染知識等培訓流程和學習內容;每月月底對護理人員進行院內感染知識考核;繼續提高對醫院感染的緊急醫療危機的認識;加強護理人員專業技能和素養的培養。此外,管理人員對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進行不定時抽查,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充分確保醫院的工作質量。③感染護理管理內容。病房清潔需要根據醫院感染預防制定的標準進行,確保病房的干凈衛生,加強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的發生。定期進行預防感染知識講座,積極與醫護人員宣教健康知識。對于攜帶有感染性病毒患者住過的病房,應加強消毒力度,將患者遺留的物品進行徹底消殺,如餐具、衣物、毛巾等。將相關醫療物品嚴格按照消毒技術規范來進行,落到實處,有效確保無菌物品的安全。加強手部衛生,嚴格實施操作過程,減少醫院病毒感染的發生。將已感染的患者進行隔離治療,提高患者對相關傳染病的認識,積極接受治療。④加強監督評價。感染控制小組定期抽查各部門的感染控制工作。抽查時間至少每周1次,對科室醫療物品使用、存放、操作、處理感染控制情況進行重點監督,及時處理不好的反饋信息,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1.3 觀察指標
(1)分析醫院感染的發生情況。包括切口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膚組織感染等。
(2)分析護理工作的質量。對護理工作監管與評價的結果來分析護理工作質量,滿分100,分高表示護理質量越高。
(3)分析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滿分為100分,85~100分為很滿意,65~84分為滿意,<65分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分析醫院感染的發生情況
觀察組患者的醫院感染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醫院感染的發生情況分析[n(%)]
組別 n 切口感染 泌尿系統感染 呼吸道感染 皮膚組織感染 總發生率
觀察組 60 0 1 1 0 2(3.33)
對照組 60 3 4 5 2 14(23.33)
χ2 10.384
P 0.001
2.2 分析護理工作的質量
觀察組護理工作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3 護理工作的質量分析(±s,分)
組別 n 護理工作質量
觀察組 60 95.49±3.62
對照組 60 86.23±2.56
t 20.853
P 0.000
2.3 分析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觀察組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分析[n(%)]
組別 n 很滿意 滿意 不滿意 總滿意度
觀察組 60 26(43.33) 32(53.33) 2(3.33) 58(96.67)
對照組 60 22(36.67) 26(43.33) 12(20.00) 48(80.00)
χ2 8.086
P 0.004
3討論
醫院工作人員的感染也被歸類為院內感染,可分為外源性感染和內源性感染[3]。外源性感染又稱交叉感染,是指攜帶病原體的病人、工作人員、訪客、細菌等侵入醫院環境而引起的感染。內源性感染,也稱自體感染,是指患者自身皮膚、口腔、咽、胃腸道感染數量或部位發生變化而引起的感染。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也隨之增加。當醫院感染發生時,不僅會使患者病情惡化,降低生活質量,而且會損害醫院的形象,嚴重影響醫院的醫療服務。因此,醫院需要加強院內感染防控,阻斷院內感染的所有傳播渠道,確保住院患者的安全。優化護理管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新型臨床護理管理模式。研究表明,將優化護理管理應用于醫院感染控制,可以有效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優化護理管理,可以有效優化各環節工作,發現并有效解決醫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問題,有效減少醫院感染的爆發[5]。此外,加強對護理人員醫院感染的培訓,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醫院感染控制意識,加強醫院感染防控技能,嚴格無菌手術和醫院感染。風險最小化。最后,通過加強對醫院環境、設備、設備的管理和監測,有效阻斷醫院感染的傳播,為患者營造安全的醫院環境,提高患者對護理管理的滿意度[6]。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醫院感染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工作質量高于對照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這與李亞蘭[8]的研究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針對住院患者,臨床行優化護理管理,不僅能降低感染的發生率,提高護理的質量,還能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孫慧娟.醫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護理管理問題及應對方案[J].健康大視野,2019,27(6):274-275.
[2]Perez S,Innes GK,Walters MS,et al.Increase in Hospital-Acquired 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fection and Colonization in an Acute Care Hospital During a Surge in COVID-19 Admissions-New Jersey,February-July 2020[J].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2020,69(48):1827-1831.
[3]楊文平,高書靜.手術室細節護理管理對控制醫院感染的效果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7):128-129.
[4]李群.手術室護理管理與醫院感染水平控制的相關性分析[J].外科研究與新技術,2019,8(2):145-147.
[5]韓晨旭,張淑林,陶艷,等.優化護理管理模式對呼吸科住院部院內感染控制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6):146-147.
[6]羅湘寧,張冬梅,馬春英.細節優化干預對手術室護士醫院感染防控知信行水平與感染控制效果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21):141-142.
[7]李亞蘭.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的優化管理效果研究[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8(16):17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