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炳銀
【摘要】 ? ?隨著我國新課程的深入改革,社會十分重視計算機教育。計算機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教學中,與教材內容相整合,在課堂中導入微課進行教學,以此來提升計算機課堂效率。微課是目前應用信息技術的重要教學方法以及途徑,具有很強的教學優勢,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將教學內容更加具體的呈現出來,十分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能夠使計算機課堂有效開展。中職教育中,計算機課程是中職學生必修課之一,通過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可以培養出綜合型的中職人才。在當今的新課標課改大環境下,如何培養出創新性人才是首要的任務,值得所有的中職教師在教學時進行認真的思考。本文從幾個方面詳細的研究了如何培養出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 ? ?微課 ? ?中職 ? ?計算機教學
引言:
隨著科技不斷的進步發展,為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供了便利,微課已逐漸被應用到教學活動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效。所謂微課教學,是指教師通過短小精悍的授課視頻進行教學,將教學內容完整、形象的呈現出來。對于中職教育來說,計算機是一門必修的課程,中職學生有必要且必須掌握計算機技術。由于中職學生各方面素質高低巨大,這種學習習慣以及學習素質上的高低決定了計算機上相互的成就更加懸殊。教師在中職課堂中導入微課,能夠使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有效提升中職課堂效率。
一、中職計算機教學的基本特點和現狀
1.1比較注重基礎性的教學內容
中職學校中的學生在入校之后整體的學習水準普遍偏低,特別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他們接觸計算機專業知識的時間比較短,學習的內容也相對片面,操作能力也出現了一些問題[1]。
針對學生們的這些特點,中職計算機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要注重基礎理論性內容的講解,比如計算機的操作系統、office的文檔、excel等一些辦公軟件的應用以及計算機軟件的基礎知識方面,教學內容的難度不宜設置的太高。這些比較基礎性的教學內容對于學生們畢業之后的工作之路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1.2具備比較強的操作性
中職計算機課程自身就屬于強調與理論知識與實踐進行有機結合的一門科目,中職學生可以通過實踐的操作和日常學習到的基礎理論知識來做到知識的鞏固,幫助學生能夠在實際中更好的解決計算機問題。所以,中職計算機教學會更為注重培育學生們計算機的實際操作能力,這也是能夠提升學生思維邏輯能力水平的基本途徑。比如,培養學生學習制作PPT、Flash和文字輸入以及排版等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能力,進而提升學生計算機的學習和運用能力[2]。
1.3應用的范圍廣泛,發展的速度很快
目前,計算機技術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在社會中的各個領域之內,并且還在行業領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對于中職學校中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學好計算機專業的知識對自己未來的就業具有很大的幫助。計算機中的數據處理、數值計算以及計算機的控制和監測以及人工智能等領域,都在逐漸的改變生活,甚至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所以,中職學校對于計算機專業的教學非常重視。計算機專業屬于中職學校中比較重要的一門科目,教師在講述專業知識的時候一定要跟緊時代發展的步伐,了解并掌握計算機領域之內最新的研究和最新的技術,然后充實自己的計算機教學課堂,將這些技術傳授給學生們,將日常的教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化學習能力[3]。
二、微課所具有的教學優勢
微課與常規教學相比而言,其具有精簡、任意、感染力比較強等優勢以及特點。
首先,微課具有顯著的精簡的優勢,其最大特點為短小精悍,主要體現在在教學時間比較短、內容比較精煉、教學過程精細、深入、集中以及透徹。
其次,微課還具有任意的優勢,任意主要是指微課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靈活安排學生自主學習,進而滿足學生的求學需求。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通過電子設備,進行線上學習,以此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
最后,微課還具有感染力強的優勢,通過生動的圖片、視頻以及音頻等方法輔助實際教學,進而創建更加真實的教學情境,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證其生動形象、感染力比較強[4]。
三、中職計算機應用微課教學策略
3.1微課設計原則
課前準備是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主要是通過教師來完成的。計算機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之前,應該客觀的分析出每一位學生自身的學習特點,然后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設計出不同的教學模式,做到因材施教。計算機教師還要根據教材中的基本內容設計出基本的教學目標,準備相應的教學資料,比如計算機教學可以適當的準備一些圖片以及文字資料,還要準備一些小組測評表格,方便在課堂上對學生們做出客觀的評價。而教師應用微課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需根據微課合理設計教學課件,保證微課設計滿足相關原則。
首先,教師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中職學生要比普通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專注程度稍差一些。因此,教師需合理設計教學微課內容,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及興趣,滿足微課教學原則。同時,教師設計微課時,還需注意涉及到的元素以及用于不能過于呆板嚴肅,保證其接地氣,并滿足中職學生的教學特點以及喜好。此外,教師還需充分發揮圖片以及視頻在微課中的優勢,進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將更多精力放于課堂中[5]。
其次,教師還需保證微課的時間長短適宜。若微課設計以及制作時間較長,學生則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極易影響教學效果。并且,微課教學時間不能較長、不短,需將其控制在5-8分鐘,保證在有限的時間內,教師可以將問題講清楚、清晰,保證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理解知識、消化知識并靈活應用,以此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
3.2微課制作技巧
首先,教師需選擇合適的知識點。微課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在短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知識,讓學生深刻認識知識并掌握各個內容。但是,中職教師在設計計算機教學內容時,需結合教學基礎內容,切忌濫用微課進行教學,需選擇合適的主題以及知識內容,制作微課教學內容,注意教學必要性以及針對性。中職教師需保證制作以及設計過程中,選擇教學重點、疑點以及難點,保證教學具有顯著針對性,進而收獲更多的內容[6]。
其次,教師還需選擇合適的微課的類型。微課分為講授、問答、啟發、討論、演示、練習、實驗、自主學習、表演等多個類型。教師需針對微課的類型不同,保證實際應用場景以及目的顯著不同。計算機教學中,教師需針對不同的模塊以及任務,選擇合適的微課類型,以此保證微課的優化。
問題類微課主要包括:發現教學中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假設這兩個基本步驟。第一,教師要通過設定相應的教學情境或者設計出與現實生活相關的計算機教學情境,然后呈現給所有的學生,那么教師要逐漸引導學生們學習對知識產生質疑,然后提出自己的問題。第二,根據學生們提出的具有針對性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們通過科學的結合計算機的知識點,提出幾個與之相關的假設問題,進一步加強學生們的探究能力,進而提升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主觀能動性。針對計算機教育中出現問題的解決階段,主要包含對于數據的基本分析、數據的驗證假設和解釋兩個基本的步驟[7]。屬于問題呈現階段的一個延續,在收集相關的數據以及驗證假設的這一操作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們相應的時間,并且要針對學生們出現的問題一定的指導,讓學生們可以掌握收集有關數據以及驗證假設的基本方法。在最后,不管學生們之前預設的問題以及驗證之間是否存在邏輯關系,教師都應該引導學生們將自己假設的問題展開相應的解釋,形成最終的計算機學習結論,而且,還要將這一語言敘述形成文字,通過實物表演的方式展現給教師和學生們看。在這一實踐操作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們和教師進一步的交流,也有助于學生之間的溝通,另外還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計算機的實操能力。
3.3課后應用
課后的評價和反思階段屬于整個學習環模式的最后一個環節,同時也是貫穿于整個計算機教學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學生們通過以上兩個階段的學習和探究,可以學習到很多關于計算機的新知識,同時還可以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水平。在進行計算機知識探究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的評價和反思,針對自己能力不足之處一定要進行自我調節,不要氣餒,并且從困難中提升自身對于計算機知識的探究能力[8]。
另外,在評價和反思的階段中,教師也要進行更加充分的準備,比如制定一些學生們互相評價的互評表格等等,便于學生們展開評價,學生們也可以清楚的了解和掌握自身的不足之處。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中職計算機課程采用微課進行教學,其是當前教學模式創新的表現之一。微課與以往的教學相比而言,其具有圖文并茂、生動活潑的教學優勢,可以顯著吸引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實現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顯著提升教學質量。但是,教師需保證應用微課教學的有效性,并積極探索相關內容,保證教學的合理性,充分發揮出微課教學的作用,大幅度提升計算機教學的效率,保證學生可以掌握更多知識,并靈活應用。
參考文獻
[1]熊濤. 微課在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合理使用分析[J].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20,16(35):159-161.
[2]李志華. “微課”在中職計算機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 科技資訊, 2020,18(34):17-19.
[3]郭黎. 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以《Word 2007》課程為例[J]. 辦公自動化,2020,25(22):15-16+41.
[4]朱衛紅. 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1):99.
[5]陳華鋒. 關于微課應用于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學的若干思考[J]. 職業, 2020,(28):59-60.
[6]翁秋明. 芻議微課在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0,34(04):243-245.
[7]任岳. 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 科技資訊, 2020,18(19):114-115+118.
[8]梁麗娟. 微課教學模式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實踐策略[J]. 林區教學, 2020,(06):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