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林
我是一名數學教師,從教近15年,也擔任了近15年的班主任,期間接觸到了各種各樣的學生,也處理過各種各樣的問題。總有學生讓你眼前一亮,驚喜不已,也總有學生讓你眼前一黑,頭疼不已。小琳就是其中一個讓我鬧心的學生。
開學初,她給我的印象是性格率真,笑容燦爛,但眼神中藏著一點淡淡的憂傷。隨著對校園環境慢慢熟悉后,我發現她經常交往的同學大都比較愛玩,愛打扮自己,不喜歡學習。我找她談了多次,每次她都說自己會努力改正,但是后來她的問題卻接踵而來,作業書寫潦草、不按時上交作業、開始打扮自己、愛找借口、考試不及格……于是,我開始聯系她的家長,從家長口中得知,小琳其實是個很聽話的孩子,只是最近家中的一些變故讓她變得有些敏感和失落,我想這大概就是她眼神有些憂傷的緣故吧。家長是很通情達理的,也很關注她的成長,但因為一些原因,并沒有把她管得很嚴,怕她過得不開心。
過了一段時間,我去她家進行了第一次家訪,了解到她的成長環境,以及她家的變故。我才知道,原來她總跟那些愛玩不愛學習的人一起,是因為跟他們相處沒有壓力,可以盡情釋放自己。但是,都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擔心小琳經常跟他們玩在一起,時間長了,很多事就會習非成是,看不到自己的錯誤。于是,我經常提醒她,可能因為知道我關心她,她平時在班里的表現中規中矩,至少不違反班規,有時還會幫班里干活。唯一不好的是,她還跟他們來往,特別是在校外或者周末時段。我也時不時提醒家長要嚴格監管,特別是晚上的外出。
再后來我發現別班的一個男孩子總是來教室門口找她,觀察一段時間后,確定她有與男生交往過密的問題。于是主動找她了解情況,她說是很好的一個朋友,經常一起玩,并不是那種關系。但我認為她是在敷衍我,擔心她受到傷害,于是我進行了第二次家訪,主題就是這件事。
家訪后,在學校沒再看到那么明顯的交往行為了,但在校外就不清楚了,于是我交代了班上的學生在校外時幫忙留意一下。不出所料,有學生反映小琳在上學或放學路上,還是跟那個男生走得很近,家長也反映周末總有人約她出去玩。家長雖然很擔心,但又不能不讓她出門,只能限制她外出的時間。因為這些事都發生在校外,所以我也只能與她家長商量如何加強監管及怎么與小琳溝通。在這件事上,我在學校經常提醒和干預她,讓她學會保護自己,以免受到傷害,還時不時在她的作業本上寫些留言提醒和激勵她。
在初二第一學期臨近期末時,我去她家進行了第三次家訪,這次我明確跟她家長說,小琳如果繼續這樣下去,不僅學習成績會一落千丈,思想上也可能會走偏。經過三次家訪和這么長時間的跟蹤教育,我開始進行反思,也漸漸沒那么有耐心了,對她的管教定位是約束她,不影響班級就好。為什么花了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她就是不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好好讀書呢?有時真是想不明白,但又不忍心就這樣放棄她。
第二學期開學不久,我去她家進行了第四次家訪。一是了解她在寒假的各種表現,二是希望她能好好讀書,將來考個好點的高中。這次沒有談及她與男生交往的事情,因為我覺得“此時無聲勝有聲”,她心里是明白的。又過了一段時間,她主動來找我,說她與那個男生徹底分開了,并承諾從這個學期開始,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學習,也減少跟那些朋友的來往。我感到很驚喜,順勢表揚她這學期突然長大了,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但我內心仍是有疑慮的,真的改了嗎?
為了進一步鼓勵她,我讓她擔任班上的紀律委員。她真的變好了,紀律委員做得很出色,期末時,同學們一致評選她為優秀班干部。她的學習成績進步也很大,這學期的數學成績有三次都在96分以上。一學期下來,我堅信小琳已蛻變成功,心里感覺特別舒心。
很快到了初三,這一年的她,真的沒再讓我操心,學習認真自覺,管理班級主動,“安靜”“快點排好隊”已成為班上最美的語言之一,如果還有讓我擔心的,那就是她的學習存在偏科現象,而且學習能力不是很出眾,于是我鼓勵她,盡力去做,不留遺憾就好。在備考的日子里,她真的很努力。中考成績出來后,她非常開心,特意發了一條感謝短信給我,我看了十分感動。
說實話,我不知道小琳的改變是因為我的付出,還是她自己突然之間的長大,但至少在她的成長路上,我一直關注她,從未放棄她。守得云開見月明,我想,教育除了要有愛,更要有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