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煥嫦
小學高年段習作評改課是一個對學生的作文再學習、再創造的過程。讓學生自改或交換評改,這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評改方法,目的是促進學生間的相互了解,養成修改自己或別人習作的習慣。為此,在引導學生自改互評作文的過程中,我們不但要探索一定的作文評改模式,還要寫上恰當的激勵性評語,使學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習作中的優缺點,促進學生各方面和諧、統一的進步,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師改,激勵學生習作的欲望
每個學生都是具體的個人,他們的作文不同,心理狀況也不同,評價的方式也因人而異,因文而異。而恰當的評語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他們的學習動機。
每次學生完成習作后,我都會把他們的習作瀏覽一遍,并進行總體打分,目的是為接下來的自改互評環節服務,讓學生有一個評分指引。隨后,我會在學生的習作上寫一些鼓勵性評語,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愛,對習作的興趣逐漸深厚。例如:對待寫作水平較高的學生,評語中要適當地加以委婉的批評,讓學生既看到優點,又能發現不足,得到全面的提高,如:“你是個愛動腦筋、富有挑戰性的孩子,可這次習作做得還不夠完美,希望你能繼續修改,爭取更優秀。”對待寫作水平欠佳的同學,哪怕他只有點滴的進步,也應該抓住機會,對其進行適當的鼓勵,如“書寫工整了,因為你學習態度認真了”“這次習作有進步,加油”。
一句鼓勵性的評語,讓學生獲得心理滿足,對習作的信心就會逐漸增強,從而激發他們積極地參與習作學習的欲望。
二、自改,提高學生習作的水平
在以往的作文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寫前的構思來源于教師的啟發誘導,寫后的批改評價更是教師的了。為此,我們要打破傳統,讓學生參與習作評改,學會自己修改習作,這才是作文教學批改走向全面合理的一種方法。
對學生的習作評價打分后,我會專門騰出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評改作文。首先,我會把這次寫得較好的習作投影給學生看,讓他們學習別人的寫作方法;接著,讓學生溫閱自己的習作,聯系寫作要求,查找自己的失誤,糾正錯誤的地方,以使下次不再失誤;最后,讓每個學生寫一句評價自己習作的話語,如“我的作文得了‘優,我要繼續努力”“今天,老師表揚我了,我很開心”。
通過“欣賞佳作——自我修改”環節,讓學生的心靈在賞識中得到舒展,在自我評價中找到自信心的源泉和努力的方向,從而提高自己的習作水平。
三、互評,積累學生習作的素材
在互評互改過程中,學生由“作者”轉化為“讀者”“小老師”的身份,從欣賞別人的作文入手,以作文要求做尺度去評改別人的作品,并與自己的習作進行聯系、比較,從中獲得教益。
當學生自改習作后,我讓他們對照《作文評改操作指引》小組內互相評改作文,每個加分點、扣分點都要明確標注并寫清楚理由,作文評改完計算分數,最后根據評價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寫上評語,評語主要從三方面入手:優點、不足、提出建議。通過一年多的嘗試,學生已經摸索出寫評語的基本模式,如習作《“六一”游園活動》的評語:“這篇文章寫得非常好。因為小作者抓住了一個游戲進行詳寫,有詳有略,而且通過大量的動作、語言描寫突出這次游園活動的有趣。但美中不足的是錯別字較多,希望小作者平時多查閱字典。”
在互相評改的學習中,學生都怕自己的作文在同學面前出丑,無形之中就會督促自己不斷閱讀、積累,逐步把書面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作為學生閱讀的促進者,我們應該給學生找一些精彩片段讓他們欣賞、背誦,為他們的習作積累素材。
作文評改是語文教學常規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們應該善用評語,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而提高作文教學的實效性。
責任編輯? ?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