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婷
摘要:近年來,隨著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不斷累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出現“雙升”。并且,受到全球經濟下行的影響,債務企業的現金清償能力逐漸降低,為最大限度地保全債權,通過以資抵債的方式收回債權成為商業銀行的無奈之選。然而,抵債資產的快速增長,對商業銀行利潤的侵蝕和對區域金融穩定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因此,加強商業銀行抵債資產風險防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在分析商業銀行抵債資產風險防范的重要性基礎上,分析了商業銀行抵債資產的特點,探討了商業銀行抵債資產存在的主要風險點,并提出了防范商業銀行抵債資產風險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抵債資產;商業銀行;風險防范
一、引言
《銀行抵債資產管理辦法》(下文簡稱《辦法》)中規定抵債資產是銀行依法行使債權或擔保物權而受償于債務人、擔保人或第三人的實物資產或財產權利。隨著近年來全球經濟下行的影響,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出現“雙升”,為最大限度地保全債權,銀行不得已采取以資抵債的處置方式。然而,抵債資產在接收、保管、處置等環節面臨著眾多風險和障礙,對商業銀行的發展埋下了隱患。因此,探討抵債資產風險及其防范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商業銀行抵債資產的特點
《辦法》中規定以資抵債是債務人和保證人失去現金償債能力時,銀行與其協商或法院、仲裁機構依法裁定以實物資產或財產權利作價抵償銀行債權的行為。由此可見,抵債資產具有以下特點。
(一)銀行的無奈之選
當債務人與擔保人無法用貨幣資金進行償債時,說明經營已陷入困境,資金流動性極差,債務減免、債權轉讓和債務重組都需要債務人具有一定的籌資能力,呆賬核銷則意味著全額計提撥備,且必須進行責任追究,是窮盡其他方式之后的終極選擇。因此,當債務人尚有一部分資產,通過訴訟法院無法實現抵押物和查封物變現時,為盡可能挽回損失,接受抵債資產是相較而言可行的一種處置方式。
同時,部分法院存在片面追求結案率,以變賣價格強行裁定,迫使銀行不得已接收抵債資產;外部監管機構對銀行資產質量和不良貸款壓降的嚴格考核,使以資抵債成為壓降賬面不良的實用手段。
(二)種類豐富,瑕疵較多
抵債資產類型豐富,有房地產、機器設備、股票、股權、手工藝品等動產和不動產,其中以房地產居多。接收方式分為協議抵債和法院裁定抵債,以法院裁定抵債居多。通過法院“兩拍一變”流拍的資產都“先天不足”,具有產權不清晰、手續不完善;地理位置偏遠;資產缺乏獨立價值,無法單獨處置;市場流通不活躍等瑕疵,導致易貶值、難變現。
(三)過渡性資產
抵債資產是一種過渡性資產,以資抵債只是銀行從放貸到收貸中間的一個階段,持有抵債資產的終極目的就是變現。因此《辦法》中要求不動產和股權處置期限為2年,動產為1年,但現實中由于存在瑕疵多、過戶難、稅費高等問題,在期限內處置完畢的資產很少,超期持有抵債資產給銀行的發展埋下了風險隱患。
三、當前商業銀行抵債資產存在的主要風險點
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具有“冰棍效應”,持有時間越長,回收價值就越小,抵債資產也如此,債務人一般不會將有價值資產用來抵債,有升值潛力的資產也已在法院組織的拍賣和變賣中成交,剩余用來抵債的資產質量都不高,越早處置越好。抵債資產的經營分為接收、管理、處置三個階段,主要存在以下風險點。
(一)抵債資產接收階段的風險點
1. 稅負過重,拖延過戶和入賬手續
以房地產為例,在取得和處置階段分別需繳納增值稅、契稅、房產稅、所得稅、評估費和不動產登記費等多種過戶稅費,銀行在過戶時還要墊付無法追償的債務人拖欠的各種違約金、滯納金和稅費,再加上抵債資產本身具有易貶值、難變現的特點,銀行收取后二次處置面臨損失的可能性很大。因此,為減少稅費支出,部分銀行在收取抵債資產時會暫時不辦理產權過戶,不在內部系統入賬,使資產面臨再次被查封、被重復抵押和盜賣的風險,導致債權懸空或無法收回。
2. 抵債資產價值高估
大部分抵債資產通過法院裁定取得,法院一般以最后一次變賣價格作為裁定價,但由于基礎評估價格過高,即使通過兩次20%以內的降價,裁定價仍高于市場價格。主要原因為:一是評估機構的選聘銀行沒有話語權,由法院決定,評估費用一般按照評估資產價值的一定比例收取,導致評估機構有受利益驅使抬高評估價格的可能。二是債務人為逃廢銀行債務,與評估機構串通抬高評估值,以次充好,讓銀行喪失剩余債權追索權。三是銀行為滿足監管指標,短期內快速降低不良率,用抵債資產的虛高價值來粉飾利潤。四是法院作為司法機構,從社會維穩角度考慮,對偏高的評估結果有一定傾向。上述原因導致了評估價值偏離市場價值較大,為今后抵債資產處置埋下了隱患。
(二)抵債資產保管階段的風險點
保管階段最主要的風險就是減值,主要原因為:一是銀行由于人員、距離、保管場地等限制,難以做到妥善保管;二是專業性強的資產需要專業人員維護管理,由此產生的維護費、外包管理的中介費等支出是一種變相減值;三是自然貶值,閑置得越久,功能性貶值就越多,價值就逐漸降低;四是受到市場經濟環境和國家政策調整的影響,例如房地產在市場環境較好時高價抵債給銀行,待處置時市場卻走低;或抵債時土地是商業用地,因政府重新規劃,待處置時變為綠化用地,毫無處置價值。此外,若抵債資產在銀行保管期間出現被非法侵占、物品損毀等事故,銀行不僅要蒙受損失,還會引發責任追究,人力、物力、財力消耗過大。
(三)抵債資產處置階段的風險點
1. 超期持有,消耗資本和利潤
抵債資產的“先天不足”再加上基層行有“一抵了之”的思想,不愿承擔處置損失率較高的責任,即使有處置期限的要求也形同虛設。《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中規定抵債資產一旦超期持有,風險權重為1250%,是一般資產的12.5倍,對銀行資本的消耗為同等金額貸款的12.5倍,嚴重影響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和利潤,面臨外部監管的巨大壓力。
2. 處置成本過高,處置損失率大
抵債資產保管期間的減值、各環節涉及的眾多稅費、被迫墊付的費用等一系列因素,導致處置成本巨大。再加上抵債價值被高估,自身瑕疵眾多,必然會形成較大的處置損失率。此外,抵債資產的定價往往是買方市場決定,例如玉石、紅木等與文玩市場、旅游市場緊密聯系的資產,價值波動性很大,與購買者的喜好息息相關,并且沒有統一的參考定價,賣方處于被動局面。同時,資產本身的價值鑒定難度很高,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情形屢見不鮮,銀行在接收時缺乏專業判斷,難免收到一些殘次品,導致處置損失率高達90%。
3. 道德風險
抵債資產處置一般分為市場化處置和協議處置,協議處置中暗箱操作空間很大,轉讓價格的確定具有隨意性,道德風險巨大,一般不建議采用。市場化處置雖能體現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但具體實施中仍然存在事先與意向購買人談好價格,與拍賣機構串通“走過場”的風險。此外,基礎管理薄弱的基層行還會出現將處置款項和資產出租的租金不及時入賬,挪作他用的風險。以上風險點都會導致抵債資產處置過程中的人為損失。
四、防范商業銀行抵債資產風險的對策建議
(一)接收階段風險的對策建議
1. 嚴控貸款風險
防范抵債資產風險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接收,因此,提高銀行的貸款風險管理水平顯得尤為重要。貸前做好調查和審查,盡可能地選擇易變現處置的優質資產,合理評估抵押物價值;貸中妥善保管抵質押物,辦好相關登記手續,做好確權工作;貸后隨時掌握企業經營和財務情況,監測抵押物使用情況。一旦貸款出現風險,密切關注債務人的資金動向,優先采用其他處置方式,爭取現金清償,及時對債務人和擔保人的有效資產采取保全措施。對于進入司法程序的項目,在積極尋找買受人的同時,加強與法院的溝通協調,對于與實際市場價值偏離度高的評估結果提出異議,爭取在拍賣環節處置變現。
2. 審慎接收抵債資產
對于法院即將裁定抵債的資產,要事前做好盡職調查,包括核實權屬是否清晰、查封情況、是否具備單獨處置的物理條件、資產信息是否真實、企業有無欠繳稅費等,便于日后處置。同時,銀行應及時辦理過戶手續和內部系統入賬,避免陷入不必要的糾紛和引發違規風險。
3. 合理評估抵債資產價值
抵債資產的評估價值直接關系到處置時的收益,是接收的關鍵點。加強評估機構的獨立性,首先,要規范評估行業的相關程序,統一評估標準,避免評估結果的隨意性;其次,改變評估機構的收費方式,與評估結果脫鉤,從根源上杜絕評估機構受利益驅使而引發的違規;最后,銀行能參與到法院選聘評估機構的程序中,讓債權人有話語權,司法機關應做到有效保障金融債權,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
4. 對抵債資產給予稅收優惠政策
目前我國稅法中并沒有針對以資抵債做出納稅豁免的規定,稅務機關只能將其視為正常商業經營性行為予以征稅,從而導致稅負過重。建議采用先征后返、先征后獎或補貼的形式,降低抵債資產管理和處置成本,鼓勵銀行加快處置。針對特殊的項目給予優惠,例如房抵債中兩次過戶的稅費給予一定減免或實行單向收費,銀行為債務人墊付的欠繳稅費酌情減免或獎勵。
從長遠看,對抵債資產給予一定稅收優惠政策其實是支持實體經濟,盡快處置完抵債資產,有利于扭轉銀行的經營狀況,提升利潤,正規業務才能得以健康長足發展,也才能為地方財政貢獻更多稅收,銀政之間才會保持長期互贏的局面。
(二)保管階段風險的對策建議
為防止抵債資產的過度減值,銀行要投入適當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妥善保管,落實專人管理,制定崗位職責和工作流程,對于專業性資產可以引入第三方。建立臺賬,定時盤點,會計期末做到賬實相符,按照謹慎性原則,依據資產變化情況、市場和行業變化等因素合理計提減值準備。
(三)處置階段風險的對策建議
1. 創新抵債資產處置模式
目前,銀行處置抵債資產更多地采用借助網絡平臺、聘請拍賣公司進行公開拍賣或召開項目推介會進行營銷推介等市場化處置方式,但由于資源和政策的限制,處置效果不理想,建議組建資產包,通過市場化運作模式,以合理價格批量轉讓給專業性強、資源豐富的資產管理公司來處置,降低銀行的持有和處置成本,提高處置效率。
2. 健全抵債資產管理制度,加強專業培訓
銀行應健全抵債資產的內部管理和考核制度,加強內部管控,從制度上阻斷“一抵了之”的思想,并建立獎懲機制,責任到人,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同時,加強專業人員隊伍建設,加強人員培訓,提升員工的專業素養,適應不斷發展的業務需求,增強銀行風險識別和化解的能力,從自身層面防范風險。
五、結語
綜上所述,以資抵債是商業銀行保全債權的一種重要手段,但受市場政策和銀行自身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抵債資產在接收、保管和處置過程中面臨的眾多風險不容忽視,銀行內部和外部相關機構都應采取降低風險的有效措施,使抵債資產在盤活不良貸款和提升信貸資產質量方面的積極作用得以體現,促使我國金融事業健康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陰笑弘.淺析中小銀行抵債資產特點及存在的問題[J].納稅,2019(34):219.
[2]曾淑華.民間融資風險爆發后期防控抵債資產風險的對策建議[J].金融經濟,2019(18):20-22.
[3]尹素平.銀行業抵債資產管理的問題與思考[J].金融經濟,2019(18):95-97.
[4]卞玉葉,沈友娣,王文林.新常態下商業銀行抵債資產風險管理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7(10):69-70.
[5]王廣宏.國有商業銀行抵債產風險管理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1.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銀行云南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