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方
摘? 要 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關鍵內容和重要環節,對學生工作的相關研究和開展具有重要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嘗試厘清二者的基本概念與聯系,并進行對比研究和梳理,剖析新時代大學生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及問題,提出二者相結合共發展的策略,為日后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思路。
關鍵詞 大學生;黨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人才培養;互聯網+思政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1)14-0015-04
1? 大學生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涵和定義
1.1? 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內涵
根據《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黨建工作標準>的通知》[1],結合高校學生工作實際,大學生黨建即以大學生為對象的黨建,培養和建設學生黨員隊伍,包括在高校范圍內全面開展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等[2]。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2]。大學生黨建工作是針對大學生黨員發展群體開展的,具體環節包括積極分子培養、發展對象培育、黨員發展、基層黨支部建設等與大學生黨建相關的所有黨性工作,從組織、制度和具體實施方面予以標準規范,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的根本需要。
大學生黨建工作不是單純的政治觀念和理論科學的說教,不是強硬的填鴨式思想意識灌輸,而是一項需要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貼近學生、不斷創新的以學生為主體的系統工作。大學生黨建工作要求學習黨的建設理論科學,在黨的指導思想下開展黨建實踐活動,遵循理論原則與實踐活動的規章制度,具有鮮明的黨性要求和規范。
1.2?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礎定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3]。
可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在高校全部學生群體中開展的教育和培養工作,是對學生有目的地開展有系統、有計劃的教育活動,最終達到預期效果的工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養學生成長為符合社會要求、適應社會形勢、應對社會挑戰的具有正確品德修養和價值觀的完整個體。通過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養,助力學生成長成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涵蓋學生工作的全部要素,包括理論學習與實踐教育、系統教學與專題教育、理論武裝與實踐育人等。
2? 大學生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區別和聯系
2.1? 大學生黨建工作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區別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基礎,每一個要素、每一個支點都不可或缺,關系重大。通過分析和探尋大學生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概念,從二者面向對象、最終目的、根本任務、負責部門和工作機制等方面進行縱向對比分析,如表1所示。由表1可見,大學生黨建工作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一些方面存在不同。例如:在面向對象上,總的來說,二者都是關于做“人”的工作,即針對高校大學生開展的工作,根本任務是育人,但是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對象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象更具體;相對應地,前者就比后者有更加具有針對性且具體的培養目標和方法。厘清二者的區別與聯系,才能跳出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各行其是的誤區,對更好地開展相應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2.2? 大學生黨建工作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聯
大學生黨建工作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差異,但是從工作經驗和定義內涵來看,二者又具有千絲萬縷的關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2.1? 大學生黨建工作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龍頭”[4]? 黨建工作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方向和堡壘,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通過大學生黨建工作,提高學生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引領作用,以黨建滲透綜合發展,從而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夯實。同時,大學生黨建工作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具體體現形式,積極分子的思想狀況、推優情況、學生黨員的發展數量和黨性素養、學生黨支部的示范引領作用、先進黨員的表彰與評優情況等,都充分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2.2.2?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學生黨建工作的“營養液”? 大學生黨建工作的第一步是發展和培養學生黨員,抓好對入黨積極分子和大學生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細致、有效地開展各項思想政治教育,讓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端正入黨動機,扎實理論基礎,提高政治素養,從而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有效提高學生黨員的數量和質量。
2.2.3? 大學生黨建工作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交叉結合的地方? 黨建工作需要對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以及學生黨員等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發展,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念信仰。二者在培養內容上體現出交叉性。
綜上可見,大學生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相輔相成、內在統一的,不能強硬而籠統地區分二者,摘除關聯,也不可完全視為一件事情對待,而是需要堅持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協調性,在實際工作中將二者緊密融合協同,以黨建工作為中心,有效帶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落實黨建工作。
3? 大學生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存問題
通過以上分析,了解大學生黨建工作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區別與聯系。然而,在新形勢和新時代背景下,兩項工作的開展出現新的問題,大學生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均面臨新挑戰,二者協調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遇到的困擾和阻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營養液”作用尚未完全體現,思想建設方面呈現普遍薄弱現象
3.1.1? 入黨前? 從新媒體時代背景和“95后”大學生發展規律來看,受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個人主義的影響,當代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和黨建相關理論學習動力不足,缺乏主動性,入黨積極分子黨性修養和理論水平不夠,理論學習深度不夠,流程煩瑣、周期漫長等現實因素導致學生的入黨熱情難以維系。
3.1.2? 入黨時? 沒有具備扎實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礎和水平,容易走入忽視黨性考察或者考察不徹底的誤區。大學生黨員發展的嚴格和規范有待提高,學生入黨動機不夠端正,入黨時機不夠成熟,入黨態度有待考驗。
3.1.3? 入黨后? 存在各院系、各班級對工作重視程度不一的情況,黨團組織集體淡化,黨團骨干自身能力與素養參差不齊,大學生黨員先進模范帶頭作用沒有充分發揮,部分學生入黨后黨性觀念淡化。同時,大學生黨員入黨后沒有建立良好的群眾基礎,威信不高。對應地,部分黨支部組織渙散,缺乏凝聚力和影響力,大學生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有待進一步凸顯。
3.2? 大學生黨建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龍頭”作用尚未充分發揮,隊伍建設方面缺少規范性
3.2.1? 教師隊伍建設? 大學生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設隊伍設置不匹配、力量不足。受到學科團隊、院系情況特殊性因素影響,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教師隊伍配備不足,教師分身乏術,難以精耕細作,日常管理教育不夠規范嚴格。
3.2.2? 學生隊伍建設? 學生黨支部設置彈性較大、形式較多,缺少規范性,開展活動不便利,導致組織活動不夠嚴肅,執行黨員發展程序、黨員教育培養和考核制度不夠規范嚴格的情況出現。
3.3? 學生黨建工作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交叉結合不到位,作風建設方面有待完善
嚴實的學習風氣有待加強,日常學習教育重形式、輕效果,理論學習缺實效,存在支部學習活動泛化的現象,深度學習不足;支部組織活動吸引力不夠,覆蓋面不夠,基層黨組織創新能力和動力不足,開展工作時比較被動,組織生活形式單一、日趨窄化,質量不高;支部工作引領的戰斗堡壘作用發揮不足,部分黨員入黨之后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身份意識淡化,激勵保障措施有待完善。
4? 促進大學生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發展的策略和方案
不管是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自工作還是結合工作沒有有效完成,歸根結底是關于培養“人”的工作沒有達到標準。培養“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關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牢固、正確的理想和信念,進一步提高學生黨員黨性修養,做好黨建工作,才能面對現實問題,迎接更多挑戰,增強將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的意識,找到二者結合的方法和策略,發揮各自的功能和效用。
4.1? 深入扎實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抓緊教學第一課堂,實踐第二課堂和網絡輔助教育的多重教育途徑
4.1.1? 將第一課堂作為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貫通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鏈條? 大學生黨建工作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共同抓手和主要依托是課堂這一主渠道。這里的課堂范圍更加寬廣,包含政治理論課程、思想道德與法律素質修養課程、軍事理論課程、國防教育課程等。以傳統和新型學科資源為保障,以提高綜合素質為目標,將理論知識與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與素質提升相結合。在授課中逐步扎實推進大學生對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啟蒙意識和基本認知,為后續深入開展相應學習和實踐活動奠定堅實基礎。
4.1.2? 將第二課堂作為大學生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托和實踐場所? 加強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頂層設計,提高二者的針對性、時效性和持久性。讓學生走出課堂、融入社會、體驗基層,運用所學發揮熱量。結合各級各類社會資源,立足學校和院系教育特色,充分開闊學生視野,扎實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通過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基層政府掛職鍛煉、黨支部共建活動、志愿服務活動等,緊貼學生實際生活,接觸基層社會生活,拓寬實踐活動來源。
4.1.3? 將網絡平臺作為大學生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載體與傳播途徑? 針對當代大學生的成長規律和時代特點,以學生樂意接受、喜愛交流互動的新方式,利用新媒體媒介和載體,多方面、多層次完善和創新思政體系。越來越多的高校和院系不斷探索“互聯網+思政”新思維和新方式,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或網絡課堂。如利用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等新媒體平臺,系統推送習總書記系列講話、兩會精神、報告文件、宣傳制度政策等相關內容,加強日常學習。
網絡思政是完整覆蓋所有高校學生的手段,但是需要正視網絡傳播的弊端和劣勢,建立素質過硬、理論扎實、引導力強的網絡文化建設學生團隊,做到政策保障、制度先行,規范網絡管理規章制度和網絡安全使用條例等教育和宣傳,獎懲并施。同時,線上線下有機結合,加強線下交流。
4.2? 充分展現黨建工作核心地位,做好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和作風建設,發揮大學生黨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引領示范作用
4.2.1? 思想建設? 抓住關鍵時期,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如學校黨委書記為全體新生上入學第一課,對新生開展入黨啟蒙教育,設置軍事理論課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深入貫徹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開展從校黨委書記、優秀教師黨員、畢業學生黨員、參軍入伍學生等各個群體的報告和分享會,全程引導、堅定信念,進一步提升學生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進一步發揮學生黨建工作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作用。同時,開展經常性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民主生活會,督促黨員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勇于揭露、糾正言行以及工作和生活中的缺點與錯誤,不斷完善和提升自我。
4.2.2? 組織建設? 考慮特殊時期和特殊群體,必要時建立臨時黨組織。例如:在軍訓等重大時間節點和重大活動期間,成立臨時工作黨委;在民族生、國防生學生群體中成立工作黨支部等,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加強黨支部的組織建設,側重入黨前、入黨時、入黨后不同階段,構建多渠道、多層次的黨員學習教育體系,形成黨建指導教師、學生黨支部書記、入黨聯系人、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的層次結構,從而凝聚支部、凝聚隊伍。
4.2.3? 制度建設? 建議構建學生黨員發展質量評價體系,開展黨員自評互評的教育評議機制,對黨支部和優秀黨員進行評選表彰,對黨支部工作開展進行監督公開;將思想匯報日常定期化,開展黨校培訓,注重黨員發展政治審查;完善規范黨員發展談話、思想匯報、選拔環節,邀請老黨員共同參與考察;支部黨員評議嚴格按照評議程序,善諫直言,全面深入聽取意見,不走過場。
4.2.4? 作風建設? 發揮先進黨支部和學生黨員的宣傳、示范和引領作用,對涌現出的先進個人和典型集體進行宣傳,如學生黨員、學生黨員骨干、學生黨支部等,開展表彰評優,增強骨干的榮譽感、獲得感、尊嚴感和使命感,創先爭優、助推成長,強化黨員身份意識與責任意識,增強黨員發揮先進性作用的主觀能動性。注意獎懲并施,做到執紀必嚴、違紀必究,抓早抓小、防微杜漸,按照錯誤性質和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或紀律處分[5]。
5? 結束語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背景下,在對高等教育不斷提出迫切要求和長遠規劃的前提下,各大高校應以大學生黨建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本任務的結合為出發點,堅持黨建工作的“龍頭”引領地位,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營養液”作用,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融合協同兩項工作,從而實現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黨建工作標準》的通知[EB/OL].(2017-03-01)[2021-01-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16/moe_1417/201703/t20170310_298978.html.
[2]習近平強調,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EB/OL].(2017-10-18)[2021-01-20].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18/content_5232669.htm.
[3]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EB/OL].(2016-12-09)[2021-01-20].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4]陳文娟,姚冠新.以學生黨建為龍頭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12):25-26.
[5]陶福生.新黨章對黨員干部的新要求[J].武漢學刊,2018(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