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
摘 要:新課改后,教師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向都有了突破性變化,教學理念越來越與時俱進,并且教學視野逐漸趨于世界化、全球化。但是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部分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走進了一個怪圈,在這個怪圈中越陷越深。這主要是由于對新課標理解的偏頗以及片面運用教學工具等原因造成的。本文通過提出現階段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幾點常見誤區,針對性研究其產生的原因,并以此為基礎提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誤區;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4-012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4.062
高中語文新課標提出了“三個理念、五個目標”,其中三個理念是要求教師在學生吃透語文基礎知識理念的前提下,圍繞語文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功能,培養學生在語文學習及應用下的審美與探究能力,促進高中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五個目標包括:語文的積累與整合的目標、感受與鑒賞的目標、思考與領悟的目標、應用與拓展的目標、發現與創造的目標。新課標提出的理念與目標給廣大一線教師提供了方向,這是十分積極樂觀的方面,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教師在新課標實踐的過程中陷入了許多誤區。結合新課標下的教學新理念、新目標,如何有效指導教師走出困境獲得新的突破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筆者現圍繞“三個理念、五個目標”及目前教師陷入的誤區進行分析研究。
一、高中語文教學常見誤區及問題
新課標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有了顯著的成效,但是由于部分高中教師對新課標理解的偏頗或膚淺,在實踐中產生了教學誤區,主要教學誤區及產生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教學目標誤區及原因
教學目標誤區:新課標語文教學目標強調“三個理念、五個目標”,教師著眼于這一理念,但是卻被這一理念所束縛。教師對理念理解較為淺顯、片面,表現為: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而設計教案,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而牽強附會。原本某一教學內容可能不涉及某一教學目標,但是強行添加教學設計與教學內容。
誤區產生原因:新課標強調了文化情感的培養,當教師開始挖掘文化情感培養這一任務時,過于依賴并深度挖掘文化情感培養,把語文教學引導為歷史、社會學科的學習,忽視了語文文化本身的價值,片面重視“文化情感”,導致教學設計出現偏差。還有的教師認為利用高中教學理念和目標進行教學培養,就只能機械化地按照新課程要求進行,教學中必須先建立“理論基礎”然后進行“探討研究”,最后實現“情感培養”。這個順序又必須體現在一堂課程中,這就導致教師在一堂課中設置了很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不突出或者重點過多,學生吸收不了,教學效果下降。
(二)教學主體誤區及原因
教學主體誤區:新課標強調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一口號造成很多教師認為課堂教學就是學生主導,教師輔助,但是實際上以學生為主體并不代表教師引導的缺失和空位,在課堂上教師的指導依舊十分關鍵,在學生對內容理解有問題或者理解得不夠深入時,教師就起到了引導作用。將課堂還給學生實際是“在課堂上尊重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在學校個性發展”,而并非放羊式教學。
誤區產生原因:實際教學中由于教師對這一號召理解有誤,過于注重形式上的課堂主體位置,徹底摒棄了傳統的教師教學形式,過分強調新穎、自主的教學形式,希望打造創新課堂,造成課堂學生一發言教師就表揚,從教師一人講百人聽變成百人講一人夸。教師只注重課堂上學生的發言和參與,忽視了評價與引導,只用簡單的“很好”“對”來回復所有學生的發言,表面上雖然呈現出活躍的課堂氛圍,但是實質上學生回答之后對自己回答的準確性和如何改進如何提升毫無頭緒。
(三)教學模式誤區及原因
教學模式誤區:教學模式誤區主要表現為多媒體使用側重點偏頗,使用質量低。在日常教學中對如何運用計算機軟件只停留在表面,并不能很好地將計算機技術“為我所用,為課堂所用”。這就導致計算機與課堂教學強行融合,實質分離,教師不能掌控教學設計走向,被計算機束縛。教師平時的教學有可能只是把板書變成了多媒體展現,把紙質版的教案變成了電子稿播放給學生,這種“換湯不換藥”的多媒體使用方式毫無教學價值。
誤區產生原因:一方面,大部分教師都是非計算機專業科班出身,計算機技術熟練程度和掌握能力參差不齊。另一方面,還有部分年輕教師計算機掌握水平很高,為了顯示計算機掌握的熟練程度,側重點出現了偏頗,設計多媒體結合語文教學的課程時展示得過于花哨華而不實,只追求動畫展示、音效等,忽視了重點、難點的突出教學。
二、高中語文教學策略
(一)整體理解教學理念,優化教學目標
三大教學理念就猶如三維立體模型中的長、寬、高相互支撐,有機聯系。三者融合才能實現教學目標的統一,也只有將教學理念看作一個整體,才能避免教學設計的偏差。“理論基礎”“探討研究”和“情感培養”不是按順序進行的,而是三駕馬車共同并進,在并進的過程中,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能力、年齡階段等進行合理和科學的比例分配。
高中語文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更高,設定教學目標要充分考慮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比如在進行古典詩詞、中外文學名著教學時,側重文化情感的培養,但是也不要忽視語句、生字詞方面的“基礎知識”培養。在進行語文實踐的過程中,不單單要培養學生的“探討研究”,還需要將實踐過程中的社會交際等經驗加以總結,讓學生除了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外,還具有社會參與的能力。
在高中語文實踐探究環節中,教師應當加以基礎內容的引導,讓學生首先打牢基礎知識,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實踐探究。實踐探究要與總結形成密不可分的整體,讓學生明白探究的目的在于獲得新知識新理論,而這種理論是需要靜下心在最終環節進行思考總結的。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明確一個重點目標,其他目標加以輔助,實現既突出重點又綜合發展的高中教學要求。
(二)以學生為主體,優化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對教師和學生而言都十分重要,評價環節是教師作為引導者必不可少的環節,是輔助引導教學的必要手段。在以往的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注重將課堂還給學生,實現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討論,但是由于教師評價過于單一、刻板,口頭沒有針對性,缺少適合的引導評價,學生并不知道自己的學習、思考是否正確。
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忽視評價的作用,成績評價只作為評價的一種形式,評價還包括課堂口頭評價和課后總結評價。教師應當對自己的評價進行優化,課堂口頭評價要求教師充分預料學生有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進行評價框架的整理,在學生回答完畢后再根據學生答題的具體情況增加內容。課后評價的優化要求教師增加評價機制,運用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等多方評價方式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師教學的不足,同時可以增加課后評價的方式,利用調查、抽查等統計方式整合評價體系,利用網絡數據分析等高科技方式全方位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獲得更加準確的信息,從而更好地對學生學習進行評價。利用綜合評價,教師要讓學生找到自己的語文特長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找到學習的樂趣,提升自主學習的效果。
(三)整合教學資源,科學運用多媒體技術
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對語文的需求更多,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穿插與融合對教師的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前述了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的誤區,然而以多媒體為切入點進行的高中語文教學是大勢所趨,教師運用得當可以產生事半功倍的成效。
新課標下新穎的教學模式不斷被推廣和應用,教學模式的更新更適應當代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是綜合型人才培養對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教學的要求,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多媒體作為新時代“互聯網+”的載體,也是高中語文結合互聯網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影像、音頻、圖片等多方位、多角度全面地展示給學生,彌補傳統教學只有課本圖片和板書的呆板問題。
高中語文內容內涵相對更加深層次,教師使用傳統教學手段有時無法表達文章內容深層次的含義,結合多媒體的播放,可以有效實現直觀、清晰、物像結合的教學需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情境教學、翻轉課堂、微課等教學方式都要依托于多媒體,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全方位整合語文資源,哪些內容適合哪種多媒體教學方式,要實現合理匹配。
為了避免因使用多媒體而產生的側重點偏頗以及濫用的現象,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之前,首先抓住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多媒體展示時利用加深、突出顯示等方式把重點呈現在學生面前。不要簡單地把書本所有內容全都打在幻燈片上,而要通過自己的加工總結將精華展示給學生。另外,教師要靈活掌握多媒體的使用方法,將多媒體與其他教學方式相結合,例如情境教學中可以利用影像、音頻烘托氛圍,課堂引導可以利用微課先將重點、難點提前讓學生知曉,以便在接下來的聽講中分清主次。教師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方式,充分利用多媒體和互聯網技術,以實現語文高效教學,滿足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需求。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學對一線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教師要結合新課改的教學理論和教學目標,不怕出現問題但是要積極探尋糾正問題的方式途徑。明確高中語文教學目標,切勿出現厚此薄彼的情況,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優化教學評價,優化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實現高效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和學生全面語文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郭偉.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的誤區與優化策略探究[J].課外語文,2020(9).
[2]邊小龍.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誤區[J].高考,2020(5).
[3]秦雙梅.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誤區思考[J].新課程(中學),2019(10).
[4]張志慧.文本細讀法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誤區及其改進措施[D].華中師范大學,2017.
[責任編輯 李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