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毅
【摘要】? ? 以“互聯網+”為核心的尖端計算機技術成為了產業變革和經濟發展的關鍵增長點。穩步推動高校計算機公共課教學深化改革是順應社會發展對高質量人才的現實需要,也是促進高校課程改革的重要突破。當今社會,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已經成為大學生步入社會所必備的實踐技能之一。本文立足于當前高校計算機公共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計算機相關課程的教學目標,探索高校計算機公共課程高質量開展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 互聯網? ? 高校? ? 計算機公共課? ? 教學改革
高校計算機公共課的普及旨在培養大學生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和核心素養。在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群體中推廣計算機相關課程,有助于提升青年群體對信息技術應用技能和基本知識的認識。在“互聯網+”時代,推進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與時俱進具有良好的現實意義。同時,社會經濟的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核心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現階段的高校計算機公共課程的開展質量尚未達到核心技能培育的標準。
一.“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計算機公共課的核心素養
1.1新技術應用能力
計算機作為當下最高技術水平和最高效的技術手段,已經成為各行各業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將新技術應用能力作為高素質人才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領域,理應受到高等院校的集體重視。新信息技術不僅包括了以往的計算機軟硬件的維護與使用技能,還應包括基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與專業行業的結合應用。其中最為重要的是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知道為何使用新技術以及行業需求是如何得到滿足,先強調社會需求,在解決技術實現,能夠讓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考能力和意識。
1.2數據識別與處理能力
在“互聯網+”時代,萬物互聯,數據識別與處理過程為信息化和智能化提供保障。在日常學習中,讓學生養成運用信息化技術解決生活與工作難題的意識,能夠將數據識別與處理能力用到學習、生活中來,以促進工作效率的提升,也易于學生掌握大數據的底層。同時,注重該能力同專業課學習的聯動,通過數據識別與處理能力提升專業課程學習效率和質量。
1.3正確的理想信念與家國情懷
在鋪天蓋地的網絡信息中,大學生應當具備理性判斷的能力,能夠從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中篩選出自己真正所需的部分。高效運用信息的前提是做到信息的準確分類與篩選。通過計算機公共課程的學習,端正學生對網絡世界的正確認識,教會學生合理的利用信息技術,避免在網絡世界中迷失方向。同時也應當大量加入家國情懷教育,將我國在信息技術領域的新突破、新發展通過課堂傳達給學生,樹立其正確的理想信念。
二、當前高校計算機公共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課程重視程度不足
據調查顯示,大學生對公共課程的重視程度普遍低于專業課程。一方面,公共課程主要以大班教學的形式開展,龐大的受眾群體不僅僅加劇了課堂秩序的維護難度,同時也更考驗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計算機公共課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大類,超過48%的高校,沒有將計算機公共課列為必修課程。由此可見,高校計算機公共課的普及力度和重視程度嚴重不足。一方面這是由公共課程的普遍地位所決定的,另一方面在于校方缺乏對公共課程的嚴肅管理,在課程執行標準和考核制度上缺乏嚴格要求。高校教學管理的松懈是造成學生學習懈怠的重要客觀原因。
2.2教學形式僵化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計算機公共知識普及采取課堂講解的形式,多媒體教學能夠有效提升知識傳播的速度,但不利于學生對具體知識點的消化吸收。同時,不同于其他理論性強的課程,信息技術相關課程高度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學生在課堂上記錄了大量的筆記,沒有經過實踐的證實就無法發揮最大作用。一成不變的課程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一方面嚴重影響了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熱情,另一方面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信息技術公共課程種類繁多,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其理論體系獨立于傳統的知識結構之外,知識點細致且復雜。純理論化學習難以有效解決學生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2.3教學目標不明確
高校計算機公共課程長期以來達不到既定的教學目標,久而久之教學目標的概念日漸模糊。課程開展缺乏長期的教學目標和短期的教學計劃,按部就班的開展教學活動極易造成教學工作開展的無序性。計算機公共課程不同于專業課教學,在對學生的能力要求上更加缺乏話語權。長期以來,教學內容與能力培養的不匹配直接導致了教學質量的直線下降。
2.4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
新時代的計算機公共課程應當致力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和實踐技能。一味強調理論輸出對能力培養于事無補。計算機公共課程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當更加貼近大學生的學習生活需要,從大學生群體感興趣的角度切入,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強課程教育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有助于明確課程教學重點,加深學生的印象。
2.5缺乏系統化的考核機制
學風浮躁、學習態度散漫的根源在于缺乏系統性、針對性的考核機制。學生不需要努力學習就能夠輕易獲得一個不低的考試分數,這就導致認真學習的人只會越來越少,投機倒把的學生越來越多。傳統模式下,以理論學習為主的公共課程不利于計算機相關學科的開展。通過建立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特色考核體系,嚴格考試紀律,用考試和作業加強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考察。
三、“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計算機公共課教學改革探索
3.1明確教學目標
高校計算機公共課程應當制定個合理化的階段性目標和短期目標,明確對學生能力培養的要求。通過分階段的理論和實踐學習,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同時突出課堂教學的主旨。讓學生能夠帶來問題開展學習,在課堂學習和上機操作中解決相關技術難題。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應當注重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銜接性。分階段的培養和加強學生的新技術的理解、作用能力。每一堂課應當有相應的教學目標。采取目標教學法,通過攻克一個個短期目標,最終實現學期目標和學年目標。總之,計算機公共課程的開展應當圍繞學生某一具體能力的培養,避免課程開展的形式化、表面化。反觀當下,高校計算機相關課程的開展效果普遍不理想,究其根源在與教學內容的隨意性和教學計劃的無目的性。通過制定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學習目標,讓學生的計算機學習行為更具階段性和目的性。通過實現階段性目標,最終實現能力和素質的雙重提升。
3.2轉變傳統觀念
師生雙方都應當轉變對計算機公共課的傳統認知觀念。如今,大學生群體普遍將公共課視為娛樂課、放松課。利用公共課玩手機、睡覺的現象屢禁不止。究其根源在于學生對這一類型的課程的作用和意義缺乏正確的認識。通過宣傳教育讓學生意識到計算機核心能力培養對未來工作和生活的幫助,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公共學習中來。就校方而言,積極推動計算機公共課程必修化,讓計算機相關課程成為大學生群體必須學習的一門課。通過延長課程教學周期和教學時間,細化知識要點的講解。通過以上兩種途徑提升計算機公共課程的學科地位。
3.3因材施教與有教無類并重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縱深推進,在全國范圍內的中小學校園積極推動信息技術教育,這就導致大多數大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計算機運用能力和知識儲備。然而,也存在一大批學生由于眾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在計算機的接觸和使用方面入門較晚。高校計算機公共課程的開展應當注重學生能力的平衡,積極開發線上教學資源,推動線上教學與線下教育相結合,也可實行分層的走班教學。給真正想學習、愛學習的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資源傾斜和幫扶指導。根據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合理化的確定教學難度。通過采取分階段教學的形式,使基礎薄弱的學生也能夠有所收獲。例如,在大學四年八個學期,同時開展不同難度、不同層次的計算機公共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基礎選擇相對應的班級進行學習。在課程講解過程中,盡可能的多采用案例教學法,通過模擬職場和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況逐步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
3.4加速考試體系建設
計算機公共課程應當不斷嚴格考試紀律,建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考核機制。既要注重計算機基本常識的考察,同時也應當通過上機考試,完成實操考試。不斷提升計算機實操能力在綜合成績考核中的比重。這是由于計算機核心素養集中體現在學生對計算機軟件的運用熟練程度上。通過隨機抽取題目的形式,嚴格杜絕考試作弊的情況發生。對于考試不合格的學生,安排重修相關課程。通過采取嚴格的教師制度,提高學生通過該課程的難度,激勵學生花費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計算機公共課程的學習中來。在各高校內,推廣計算機線上考試,在總成績的計算上,將平時上機作業完成情況和到課情況納入統計,全方面提升學生對計算機公共課程的重視。
3.5優化課程教學體系建設
計算機公共課程開展建設應當同社會發展相適應,注重培養現代化高素質人才。始終將大學生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的培育放在首位。及時對教材和課件進行更新換代,用全新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理念指導學生的計算機學習。推動高校計算機公共課程任課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升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不斷提升教師的負責任態度。通過完善確立師生評價體系,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計算機公共課程的教學內容應當同社會需要相契合。社會在進步,市場對高素質計算機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通過系統化的計算機教育,讓新時代的大學生具備更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和靈活應變能力。促進區域間高校的聯合,共同促進計算機公共學科高質量建設。
四、結束語
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高等院校作為孕育高素質人才的搖籃,有責任、有義務面向社會、面向未來,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進步。計算機技術是連接現在與未來的橋梁,越來越成為大學畢業生適應社會、適應職場所必備的關鍵技能。通過完善計算機公共課程的建設,優化課程開展質量,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計算機高等教育應當同時代發展和技術進步相適應,高校應當積極引導教學內容和學科建設同學生特點和社會要求相適應。
參? 考? 文? 獻
[1]葛笑.互聯網思維下高校計算機類公共課實驗教學模式改革[J].國際公關,2019(09):115.
[2]郭芬,余丙軍,張安定.互聯網思維下高校計算機類公共課實驗教學模式改革[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11):19-21.
[3]王喜威.高校計算機公共課教學改革的分析與思考[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01):175.
[4]楊筱莉.高校計算機公共課教學改革初探[J].科技資訊,2018,16(14):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