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瑋祎 丁卓立 朱斐
摘 要:如今,旅游逐漸成為多數人的剛性需求,但受生活節奏、壓力等原因影響,人們無法隨時游覽景點,希望尋求新的旅游模式。在此背景下,“云旅游”以一種新型線上旅游的形式迅速興起,它借助當下一些成熟的互聯網工具探索新的旅游模式,為旅游業接觸更多游客用戶提供了平臺和機會,進而促進地方旅游業的改革。本文將以紹興地區為例,從智慧景區平臺的打造、小程序的開發、全媒體傳播平臺的搭建三方面探尋紹興地區“云旅游”的開發路徑,使紹興的旅游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以促進紹興城市形象的宣傳。
關鍵詞:“云旅游”;紹興;互聯網;信息傳播
中圖分類號:F592.6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2020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成果項目“旅在云端——‘云游紹興小程序開發”(202012792016)。
人們的生活條件提高之后,對旅游的需求愈發強烈。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2018年文化和旅游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國內旅游人數55.39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0.8%;出入境旅游總人數2.91億人次,同比增長7.8%;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5.9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較2001年國內旅游人數僅7.84億人次,提高了近47.55億人次之多。然而,部分地區還是存在強迫游客購物、旅游合同違約等問題,使得人們對傳統旅游模式所展現出的弊端產生反感,希望尋求新的旅游模式。
在此背景下,“云旅游”模式興起。“云旅游”指游客利用互聯網搭建的平臺,通過觀看直播、短視頻等方式游覽景點。其借助當下的科技,為旅游業接觸更多游客用戶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和機會[1]。“云旅游”不僅不受天氣、場地等傳統旅游的局限,游客可以自行掌握旅游節奏,不受任何外部干擾,避免了傳統旅游模式的弊端,還滿足了日常生活期間由于工作、學習等原因無法游覽景點的遺憾[2],能為游客帶來全新的認識和體驗。
紹興,簡稱“越”,古稱越州,位于浙江省。紹興是越文化的發源地,也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文化古城。紹興有著典型的水鄉文化旅游資源,隨處可見的石橋、烏篷船等形成了江南水鄉的風格,如倉橋直街、八字橋等。除此之外,紹興一直以來就是“名士之鄉”,具有顯著的名人文化優勢,文學家魯迅、書法家王羲之、詩人陸游、思想家王陽明、革命志士秋瑾、教育家蔡元培、共產黨人周恩來等都是出自紹興這座歷史文化古城。紹興地處江南,盛產紹興黃酒、臭豆腐、梅干菜等美食,以其獨特的味道聞名全國,并由此打造出了古越龍山、會稽山等品牌。不僅如此,中國第二大戲曲劇種越劇也發源于紹興,其中《梁山伯與祝英臺》流傳至今。
近年來,紹興地方政府深度開發特色旅游資源,著力打造高品質的旅游城市形象。2017年,紹興打造了黃酒小鎮,將黃酒文化與古鎮很好地進行了結合,此后,紹興黃酒小鎮被命名為第四批省級特色小鎮;2020年7月,紹興蘭亭入選浙江首批未來景區改革試點景區,以文旅融合為切入點、打造蘭亭特色文化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IP);2020年10月,提升改造了魯迅故里步行街,作為紹興人氣最旺的景點,魯迅故里景區在加入了網紅酒館等新興產業后,計劃打造成集文化、娛樂等于一體的文化街區。
盡管紹興擁有眾多優質旅游資源,但仍面臨幾個問題:第一,旅游資源相似,如紹興的江南水鄉古鎮特色與烏鎮、西塘等景區相似,一定程度上陷入了瓶頸,競爭十分激烈[3];第二,紹興旅游景點分散,城區各旅游點之間的交通不便,游客只能選擇其中的幾個景點游覽。紹興地區的旅游業要發展,需要做好幾點:一是合理開發與挖掘古城文化,規劃好古城的保護與現代化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改善交通,不斷調整創新思路;二是借助“云旅游”平臺,一方面促進地方旅游業的改革,另一方面幫助城市形象的宣傳,促使地方文化“走出去”。
近年來,“云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模式正在逐漸興起,不僅能作為游客了解旅游目的地的一種方式,還能使景區的旅游形象更加深入人心。紹興地區的“云旅游”路徑設計可以從搭建智慧景區平臺、“云旅游”小程序和全媒體傳播平臺三方面入手。
(一)打造紹興地區智慧景區平臺
智慧景區平臺指的是通過智能網絡對景區進行分析與管理的一種新型旅游管理平臺。主要對景區管理、景區項目、景區數據等進行智慧化管理,以促進景區向綜合性發展,從而加深游客的游玩體驗感、提高景區管理效率。
對于紹興地區智慧景區平臺的建設,可以通過對紹興各個景區進行實地考察,并對其進行整體規劃,將紹興各個景區進行合理的全面創新。抓住紹興地區景點的特點,利用互聯網等技術,對管理、營銷等方面進行整合,構建可行的智慧景區平臺。
在票務系統方面,游客可以通過紹興智慧景區平臺訂票、訂酒店等,用電子客票替代實體票;還可以提供智能化的機器檢票、“刷臉”技術與酒店快捷入住功能,使游客無需排隊,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得景區管理更加個性化與人性化[4]。不僅如此,景區可以采取預約制度,提前在平臺購票來控制景區客流量,讓預約制成為旅游常態化。在智慧旅游方面,智慧景區平臺可以將景區特色進行融合,打造個性化旅游方案。如游客可以在智慧景區平臺輸入自己的需求,智慧景區平臺通過對紹興地區各大景區的特點、位置等因素進行云計算、云分析,為游客定制合理的旅游方案,充分滿足游客的個性化需求。在游客服務方面,要打造智慧言論平臺,游客可以通過該功能對景區進行評價,發表此次旅行的感想,既可以推薦、宣傳景點,也可以指出不足,使景區管理人員及時發現景區目前的漏洞與不足,并盡快提出解決方案,從而逐漸完善景區的服務,以提高景區的宣傳力度與游客體驗。在自然資源方面,柯巖風景區、大禹陵等景區自然資源豐富,可以通過智慧景區平臺,運用科學、可持續發展的方法對其自然資源進行監控與管理,以防止自然資源的枯竭[4]。在周邊產業方面,游客可以通過智慧景區平臺獲取語音導游,在線訂購紀念品等,既滿足游客的多樣化需求,又促進紹興旅游周邊產業的發展。
智慧景區平臺能很好地通過智慧管理、智慧服務等方面,使紹興各景區更加現代化和智能化,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對紹興各景區進行個性化分析,圍繞游客體驗與景區工作,在多方面進行創新,減少游客關于信息、購票、住宿等的困擾,減輕景區因為客流量過大而造成的壓力等。除此之外,智慧景區平臺可以圍繞紹興各景區的特點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通過智慧景區平臺向游客展示景區的詳細地圖或個性化旅游定制方案,讓游客可以隨時通過手機上的智慧景區平臺合理規劃路線。
(二)紹興地區“云旅游”相關小程序的開發
小程序是一種微信平臺上的虛擬App,它以移動智能終端設備的微信軟件為基礎來開展相關服務,具有服務內容眾多、方便快捷等特點。“云旅游”小程序可以依托紹興旅游資源,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微信軟件,搭建地方特色旅游宣傳平臺。
在設計上,盡可能簡化小程序的結構,通過地圖導引與目錄引導兩種渠道,使用戶可以通過簡潔明了的方式進入景點介紹界面。這樣的小程序結構與設計風格符合當下主流的設計思路,使用門檻較低,有較強的趣味性,操作簡單,使得“云旅游”能擁有更多元的受眾群體。在開發上,可以根據紹興地區景點特色,圍繞最佳游玩路線,撰寫腳本與剪輯制作視頻以介紹景點,使游客可以在小程序中云游景點。“云旅游”小程序不僅可以作為“云旅游”的有效載體,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輔助景點的宣傳,幫助紹興城市形象傳播。
游客可以通過“云旅游”平臺快速獲取優質的旅游信息,提前瀏覽旅游目的地,了解景點歷史,以便在旅行途中能更好地體會景點中名勝古跡背后的含義,還可以在旅途結束后回味景點。這也算是一種“故地重游”,可以很好地為旅游行業預熱和積累人氣,既滿足游客的需求,又達到了“云旅游”的目的。不僅如此,“云旅游”平臺給游客提供了更加先進便捷的旅行方式。游客可以隨時隨地在移動終端享受到堪比現場的視覺與聽覺體驗,給生活增添了樂趣,也提供了便利。除此之外,景區管理者可以通過“云旅游”平臺,與游客進行直接的交流與互動,了解最真實的旅游評價,從而有效地進行分析與解決,制定更好的發展規劃。
(三)搭建紹興地區全媒體傳播平臺
近年來,全媒體平臺營銷成為網絡推廣的主流。微博、微信、抖音等全媒體傳播平臺逐漸成為年輕人潮流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聚集地,因此,可以基于這些發展成熟、市場基礎扎實的社交工具,打造紹興地區全媒體傳播平臺,為紹興地區的旅游文化推廣與宣傳。
紹興地區全媒體傳播平臺的搭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利用微博平臺,撰寫并發布紹興地區各大景點的旅游資源特點或記錄旅游日記,通過大V賬號進行轉發與推廣,以達到宣傳的效果;二是利用微信公眾號,以圖文的形式,發布紹興地區各大景點相關資訊,使游客可以隨時通過微信公眾號了解景點的最新消息;三是拍攝制作紹興地區相關的景點短視頻,利用當下火熱的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各個景點組織設立獨立的平臺賬號,再加之紹興地區的官方號召力進行發布推廣
通過全媒體傳播平臺的搭建,紹興地區可以擺脫傳統營銷手段的束縛,利用更加新穎的形式來擴大紹興的影響力,讓更多的游客了解紹興。這樣才能更大限度利用新興技術的流量紅利,為紹興地區的旅游行業添磚加瓦。
“云旅游”是一種緊跟時代潮流的新興旅游形式,其也存在一些弊端。
一是游玩體驗上的缺失。即使“云旅游”平臺上的圖文或視頻直播美不勝收,也很難使游客獲得身臨其境的良好體驗,且會越來越接近電視上的旅游節目,使游客的游玩體驗大打折扣,旅游興趣也會隨之減少。“云旅游”更多注重的是旅游行業的品牌預熱和人氣的積累,而這種線上的虛擬體驗并不能完全代替現實旅游中所帶來的體驗和感動,游客會因為失去了旅游的感覺和目的進而減少了旅游體驗價值。
二是景區與周邊實體產業難以產生收益。“云旅游”作為先進科技成果的產物,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快速增加景區的知名度與線上訪問量,要想產生經濟效益卻比較困難。“云旅游”主要是在介紹及講解各景區的特色,并使用了先進高級的器材,如無人機等,使得游客可以得到更好的體驗。目前來看,各個“云旅游”產品普遍以免費為主,極少平臺會要求付費觀看或瀏覽。因此,“云旅游”產品的前期沉沒成本較高,且成本回收的周期較長。“云旅游”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景區的神秘感,弱化了游客的好奇心理與獵奇心理,進而影響了游客線下的游覽意愿,減少了游客的旅游行為[5]。客流量的減少則會導致周邊實體產業難以產生效益,直觀表現為景區門口的小店無人問津、景區附近的特色餐廳經營慘淡等,如何將線上的流量轉變為線下的旅游行為并產生經濟效益,也成了當前旅游景區急需破解的難題。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情況下,“云旅游”滿足了游客的需求,加速了科技與旅游的融合,使旅游行業擺脫原有的傳統模式,促進了地方旅游產業的發展與創新。但是,也應該看到“云旅游”存在一些弊端。只有完善游客的游玩體驗,將線上流量轉變為線下經濟,做好跨界融合與創新,運用科技捕捉新體驗,以達到高品質的內容,才能避免“云旅游”變成偽概念。
[1] 郭洋.產業鏈視角下在線旅行社線上線下整合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5:13.
[2] 王思佳.新冠疫情下“云旅游”的冷思考及熱機遇[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42(5):50-53.
[3] 張振家.紹興文化旅游發展問題研究[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4):455-457.
[4] 顏心悅,蘇美婷.互聯網+鄉村旅游背景下傳統古村落的可持續發展路徑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26):230-231.
[5] 李文雯,任勁勁.智慧旅游視角下的云旅游發展及其提升路徑[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2(5):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