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進明
[摘?? 要]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實行多元化的有效的實驗教學。使化學知識由抽象到具體、由復雜到簡單,使學生的認知由感性到理性,都離不開化學實驗教學。而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強化演示實驗教學、優化實驗預設方案、強調小組合作探究和重視化學理論知識的鞏固是提升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1)02-0080-02
化學學科內容較為抽象,很多學生在初三接觸化學學科時,覺得課程難,無從下手,摸不透學習要領。教學實踐表明,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的動手操作和教師的演示實驗相配合,才能促進學生掌握有關的化學規律。只要合理運用化學實驗,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就會被極大地激發出來,學生認識化學知識的能力會得到增強,教師的教學也會變得輕松。由此可見,初中化學教學效果的好壞,有賴于化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高低。只有優化實驗,拓展知識,才能為學生的化學學習提供更多的幫助。
一、化學實驗要堅持以生為本
學習狀況是由學生自身的各種因素決定的,具體包括知識水平、經驗、行為、思想、愛好、心理特點、情感渴望等因素。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說:“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學的原理還原為一句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學生的知識狀況教學。”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配以靈活的教學方法,確保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實施有效的教學,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得發展。
例如,在學習“酸和堿之間會發生什么反應”時,學生已對常見酸和堿的性質有所掌握。在這樣的前提下,教師可設計如下實驗:①提供玫瑰花花瓣讓學生自制指示劑,并對自制指示劑在稀硫酸和稀氫氧化鈉溶液中的顏色變化進行觀察;②用pH試紙對稀硫酸和稀氫氧化鈉溶液的pH值進行檢測;③將幾滴自制指示劑滴入少量的稀氫氧化鈉溶液中,觀察其顏色的變化,繼而逐漸滴入稀硫酸,一旦顏色有變化,即對溶液的pH值進行檢測,并對pH值變化的原因進行解釋。以上三個實驗都具有探究性,學生的學習熱情被充分激發起來,教師在課堂中適時引入討論機制,讓學生總結歸納后獲得實驗結論。如此,學生加深了對酸堿反應的理解,動手操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探究和討論又使課堂氣氛熱烈,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1]。教學實踐表明,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通過合作探究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會使得化學課堂活力四射,智慧的火花不斷迸發,快樂的情緒充滿課堂。
二、化學實驗要強化操作演示
演示實驗教學是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核心部分。學生對具體的實驗操作流程的了解可以通過觀察演示實驗過程來獲得,進而為學生的實驗操作做好準備。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演示實驗的作用不容小覷。在演示實驗教學中,教師應與學生加強互動,使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仍重理論、輕實踐,課堂上只講理論,對實驗操作內容常常蜻蜓點水、一帶而過。為了使化學實驗教學能夠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必須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并采取科學的方法開展實驗教學。開展一對一實驗教學目前來說是不太現實的,而演示實驗可以很好地解決問題。
例如,在硫酸鐵、硫酸銅反應實驗的教學中,可先讓幾個學生到臺上完成實驗演示,再由教師進行示范,確保實驗技巧和實驗細節能更直觀和清楚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便于學生對教師的演示實驗進行觀察、記錄和比較。學生的實驗技巧和實驗基本操作技能會逐漸地得到提高,最終達到初中化學實驗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目的。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對學生的觀察進行引導:要學會觀察實驗之現象、實驗之目的和實驗之結果。同時,教師在進行演示實驗時,還應注意實驗操作的規范化,正確使用和放置實驗所需的藥物和儀器。
三、化學實驗要優化實驗預設方案
縱觀教科書,化學實驗的數量和類型比較多。倘若設計的實驗教學方案被不合理地執行,實驗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對此,教師可以在化學實驗教學前進行預實驗的設計,這一環節包含教師的演示、理論知識的點撥和實驗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師的演示,學生由此獲得實驗操作過程的直觀體會,形象直觀的實驗流程也會深深刻在學生的大腦中。
例如,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變渾濁”的實驗中,主要的影響因素有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除水干燥步驟、實驗設備的密封性、設備的安裝順序等。實驗教學中,為幫助學生獲得正確的結論,教師的預實驗方案必不可少。首先,講授CO2的性質,傳授給學生CO2的簡易制取方法;接著教給學生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的流程及實驗所需設備,使學生對實驗的原理和步驟了然于胸[2];然后操作演示實驗,讓學生對整個實驗的具體操作進行觀察,并對實驗方法的改進進行思考;最后讓全體學生參與實驗,按步驟和注意事項進行操作,并獲得實驗結論。實驗結論與預期結論相同,則說明實驗正確有效;反之,則需要進行討論,找出原因,加以改進。
四、化學實驗要強調小組合作探究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小組合作學習受到了諸多教師和學生的青睞。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開展合作探究活動,一方面既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小組成員的優勢和劣勢,實現優勢互補;另一方面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團隊意識,培養或塑造學生的個性,助推學生的健康成長[3]。因此,教師在化學實驗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改變實驗模式,通過小組探究活動促使學生帶著解決問題的目的去分析交流。
例如,教學“溶液”時,可引導學生思考:“當物質溶解時,溶液的溫度會升高或下降嗎?”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來驗證猜想。通過合作探究,學生獲知硝酸溶于水時溶液的溫度會下降。教師又根據學生的實驗結果向學生提問:“本實驗是否說明溶于水的所有物質在溶解過程中都會導致溶液溫度下降?”對此,有小組提出將NaOH固體倒入水中,得出NaOH固體在溶解過程中溶液溫度會上升。在兩組實驗的對比中,教師提出:“觀察了上面的溶解現象后,你還能提出其他有關溶解現象的問題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懂得了對物質溶解結果和現象進行了解是離不開對比實驗的。如此教學,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五、化學實驗要重視理論知識的鞏固
化學實驗教學是教學化學知識和檢驗化學知識的重要媒介和手段,能為學生形成化學基本概念和化學基礎理論提供感性認識材料,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化學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整個化學教學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4]。同時,化學實驗又離不開化學理論知識。學生只有扎實地掌握課本上的理論基礎知識,才能使實驗的開展更有效,而有效的化學實驗教學又可以促進學生理論知識的鞏固。
例如,仍然以CO2與澄清石灰水的化學反應實驗為例,實驗之前,教師可設計“CO2如何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問題,并追問“持續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碳最終是什么現象”。對實驗現象進行探究離不開理論知識,教師要對學生更深層的思考進行引導。因而,教師安排實驗之前,一定要設法讓學生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以便學生在化學實驗中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總之,實驗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使教學效率得到提高,而且對學生理解概念和原理并深入研究大有裨益。作為初中化學教師,我們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對實驗教學課程給予足夠的重視,加強有效措施的實際應用,使學生的學習質量得到提高,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金新宇.初中化學演示實驗教學創新的案例分析[J].化學教與學,2020(3):87-88+39.
[2]? 黃婷.運用化學學科思想培養初中生實驗能力的實踐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20(2):92.
[3]? 姚亮發,鄭柳萍,楊振忠.基于可操作性的初中化學實驗改進研究[J].名師在線,2020(3):6-7.
[4]? 王海亮.試論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20(4):167-168.
(責任編輯 張?? 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