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敏玲
摘 要:“愛種子”數學教學模式下自主學習是新知習得的課型,強調學生在充分的獨立學習基礎上,開始協助建構。為了能讓學生獨立學習和協助學習提供鋪墊,數學課堂巧妙鏈接生活現象,點燃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學習思維碰撞,調動學生學習主體作用,激起學生探究欲望。讓數學課堂變得多姿多彩,點亮“愛種子”精彩數學課堂。
關鍵詞:數學課堂;生活現象;思維碰撞;主體作用
“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新《數學課程標準》突出強調生活與數學的聯系,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認識到生活現象中蘊涵著大量的數學信息。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現象中捕捉數學問題,探究數學規律,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現象,引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觀察、學習分析與思考。“愛種子”數學教學模式下的自主學習課型的第一環節:生活現象,在編排設計上就充分體現這一點,注重對生活現象中的數學學問題進行觀察分析,觀察的范圍將注意力集中在新知識點上。所以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鏈接生活現象,讓生活走進課堂,促進數學學習的再創造。
一、鏈接“生活”,點燃學生學習的興趣
數學作為一門基本型學科,其內容主要來源于生活,并在生活實踐中得到廣泛的運用。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特別重要。巧妙靈活地鏈接生活現象,使枯燥的數學變得多姿多彩,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更加濃厚,對往后的數學探究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前巧妙地將聲音、圖像、動作等融為一體,描述一個生活現象,點燃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上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筆算乘法》中,鏈接圖書館這樣一個生活現象。教師說:“圖書館是我們學習的好地方,你看,同學們在假期積極地借書呢!請聽聽龍寶他們是怎樣說的:3個小組去借書,你能提出一個用乘法計算的問題嗎?”然后課件配上聲音、圖像、動畫的描述,這時學生完全被動畫吸引住了,興趣盎然,紛紛舉起小手。有的說:“3個小組去借故事書,一共借了多少本?”有的說:“3個小組去借連環畫,一共借了多少本?”還有的說:“3個小組去借科技書,一共借了多少本?”創設較為開放的問題情景,學生的答案不唯一,為獨立學習和協助學習提供鋪墊。
二、鏈接“生活”,促使學生學習思維的碰撞
“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這是《數學課程標準》賦予數學教學的使命。因此,數學教學就得做到數學知識技能訓練的生活化,著眼于知識的學以致用功能,讓學生在生活元素充裕的背景中學習知識、運用知識,從而實現學習的突破。如在“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中,教師創設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重溫中秋節分月餅吃。請學生用掌聲回答,答案是幾就拍幾下。當學生拍到“半個”月餅,產生了質疑:“半個”應該怎么拍呢?能用什么數來表示呢?從而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思維的碰撞。
三、鏈接“生活”,調動學生學習主體作用
社會科技不斷進步,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教育要跟上時代的步伐,需要不斷改革創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課堂上,教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數學課堂從學生的生活現象出發,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自發投入到數學課堂學習中,增加學生的參與性。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口算乘法》時,首先談話引入:同學們,我們走進游樂園,思考游樂園的數學問題。接著請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讀一讀游樂園項目價格表:如果只玩一個項目,3人需要多少錢?
教師設計游樂園項目價格表這樣一個生活現象,生活化的學習素材給學生一種親切的感受,也促使數學知識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通過模擬、觀察和交流,對“如果只玩一個項目,3人需要多少錢?”的研究學習,就成了學生自身的欲望,他們一定會積極思考,積極參與到口算乘法的計算之中。
四、鏈接“生活”,激起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
在孩子的眼中數學是一些符號與文字的結合,是抽象的、枯燥的。而生活現象確實豐富多彩的充滿情趣的,是學生天天經歷的,他們對生活充滿著具體的、感性的認識。因此,教師應該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從學生喜聞樂見的情景入手,將生活與數學有關的知識引入課堂,并與所教的知識相融合,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探究的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究。在教學《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時,教師講述《猴子吃桃子》的故事:今天是小猴子的生日,他請來了自己最要好的小伙伴品嘗新鮮的大桃子,小伙伴吃得興高采烈,很快他們面前盤子里的桃子就被吃光了.每個小伙伴盤子里的桃子都吃沒了,數學上可以怎樣表示?接著出示一問:7個盤子一共還有多少個桃子?用加法怎樣列式計算?用乘法怎樣列式計算?
這樣,教師在課前鏈接小猴子生日請小伙伴品嘗桃子這樣一個與本節課要學的知識相關的生活小故事,并在故事結尾留下問題。創設這樣一個具有生活氣息的學習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思維的投入,激起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從而讓數學學習充滿了活力。
數學是豐富多彩的,不是復雜的數字游戲,它有著實實在在的、有趣的生活背景。因此,“愛種子”數學教學模式下自主學習的生活現象,就是讓我們老師巧妙鏈接生活事例,讓學生體驗到生活的韻味,從而感悟到數學學習的樂趣。讓數學課堂變得多姿多彩,點亮“愛種子”精彩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宋寶和,宋乃慶.回歸生活世界凸顯自主選擇——從兩個教學實例談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程的自主選擇[J].中國教育學刊,2004,07:32-34.
[2]王春紅.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巧用生活實例的策略[J].新課程·中旬,2018(6):77.
[3]牛雪婷.巧用生活實例構建生活化小學數學課堂[J].考試周刊,2017(96):107.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流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