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長平
摘 要:在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關于英語要按照英語課程標準教學課題的研究,有利于教師形成新的教學觀念。在此基礎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關鍵詞:高中英語;新課標;教學感悟
對于新英語課程標準,首先要了解它“新”在何處。它立足于高中新英語課程標準,結合實際教學和評價案例對新英語課標的方方面面進行深入淺出、細致入微的解讀,給予了教師的日常教學和評價以切實的指導。
一、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
1.語言能力
最初在理解語言能力時,總是把它和三維目標的知識與技能相等同。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往往只重視詞匯、知識點、語法和聽、說、讀、寫等能力。但語言能力不是單純的知識。它借助于英語扎實的基礎,在英語發展中充分運用語言,獲取相關信息并進行加工、將文化信息傳遞下去,拓展積極而有效的思維,提高自身素養。例如教師在很多閱讀課的教學設計中,都會看到學習本篇課文中的重點詞匯和句型這樣一個教學目標。在核心素養下,這樣的教學目標是不符合要求的目標。詞匯和句型都僅僅只是語言知識。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考慮以一種怎樣的方式讓學生習得這些知識。例如新教材人教版必修一Unit5《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以不同國家之間的“你好”作為開端,展開學生對于世界各國不同國家語言的學習,探索世界各地的語言。圍繞“世界上的語言”展開,內容涉及聯合國語言、漢字的發展、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的主要區別、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解決這些困難的建議,了解漢字對我國文化傳承和發展的積極意義,以及深度思考英語學習的策略和方法。
2.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表現在各個方面,它主要表現在觀察中又不斷進行相關比較,分析中又有自己自己的推斷,歸納整理中又要建構內容,批判過程中又帶有自己的創新。英語語言的背后有它自己的文化與獨特的思維。在教學高中英語過程中,善于觀察文化現象,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分析不同文化的民族背景,在這些異同之間做出自己的判斷和評價。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Unit 1 的語篇《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介紹了三個不同國家的不同節日,其中包括盂蘭盆節、亡靈節與萬圣節。在講授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將這些節日與我國的清明節做一個比較。清明節、盂蘭盆節和墨西哥亡靈節的習俗是類似的,都是祭拜亡靈,特別是親人的亡靈,來表達對親人的懷念。但是,墨西哥亡靈節又融合了其他國家的文化,認為“死亡”不僅僅是死亡,也是又一新生命的開始,并且覺得它是一個值得慶賀的節日,在這一天也是充滿歡聲笑語的。而萬圣節最早是與宗教有關,現在卻成了兒童的節日。清明節和盂蘭盆節就不同于墨西哥亡靈節,它們是嚴肅的,只是祭奠亡靈,不摻雜任何的歡樂成分。通過一系列的觀察、分析、比較,我們可以理解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節日名稱和起源雖然不一樣,但是哀悼吊念死者卻是一樣的。
3.學習能力
對于高中生來說要時刻對英語學習有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他們獨特的學習目標,提供給學生恰當的學習策略,給予他們廣泛的學習資源。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會有很大幫助,從而讓他們高效學習。對學生而言,學習能力就是從跟著教師學,到自己主動學的轉變。“學會”只是表象,“會學”才是內化到自身的一種品質和能力。很多教師在上閱讀課時,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去閱讀,教師設定的時間一到,就開始講授,導致部分學生沒有完成閱讀,卻又被迫進入下一環節。由此看來,教師只是在按照自己備課的內容完成教學任務,而沒有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掌握情況來隨時調整。這樣,學生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不僅不會得到有效培養與提高,反而受到限制。例如新課標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4《Natural Disasters》,該單元的主題是人與自然,涉及的話題是自然災害與防范、安全常識與自我保護。單元話題可以使學生了解自然災害,培養學生的災害防范意識,對學生進行防災減災教育。同時,教師在授課之前可以開展小組活動,增強合作意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文化意識的培養在對于高中生來說是不容忽視的。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都是與文化不能分割開的。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但學習文化并不僅僅是單純學習文化知識。文化教育不是盲目推崇他國文化,而應該增強文化自信。即使國與國之間有各自的文化,在文化上存在差異,也能讓他們在認識、理解文化上保持一致。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各國文化并尊重平等地對待文化帶來的差異。例如,教師在教授新課標高中英語人教版必修一Unit2《travelling around》一單元時,講授旅游的同時引導學生對不同景區文化有正確的認識,了解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不僅是增強學生課堂內外的知識,更是拓寬他們的視野。英語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是逐步的,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過程中同時發展自己的能力,吸收文化精華,對不同文化形成理解、尊重、開放、包容和分析的態度,進一步重溫熱愛祖國文化,樹立自己的愛國意識,為更好地適應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的潮流奠定基礎。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5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中的一篇文章為例,主角是Nelson Mandela,教材羅列了Mandela 1918 - 1999年的生平大事,讓學生根據其生平寫一篇總結。這樣學生容易陷入細節而忽視事件所凸顯的人物品格。因此,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從紛雜的故事介紹中提煉貫穿人物一生的人生態度、行為準則和意志信念,從而使其生平有了貫穿始終的主線——一生都在為結束南非種族主義而斗爭,使人物的個性形象更加鮮明突出,也提高了學生理解升華作品的主題的能力。從文化知識到文化意識,并不是說給某篇文章貼個標簽,它可以讓學生感悟其中的意識。這也就要求教師要有較高的視野。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英語新課標的大背景下,教師將創造一個新的教學環境,在課堂教學和評價過程中落實新課標理念的思考和實踐,落實課標理念,上好課,教好書,真正實現學科育人。
參考文獻:
[1]李欣.基于閱讀理解的化工類英語教育——評《化工英語閱讀教程》[J].有色金屬工程,2021,11(02):127-128.
[2]戴志軍.認知功能視域下英語同源賓語結構研究[J].昆明學院學報,2021,43(01):86-91.
(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畢節梁才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