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工業化進程迅速推進的背景下我國的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的生態問題,當前我國的生態問題日益凸顯,持續惡化的生態環境嚴重影響了人類的健康。在此背景下推動我國生態環境的優化成為了新形勢下我國面臨的主要問題,為此,我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來緩解惡化的生態環境,同時我國的生態學理論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公共體育課程是高校學生必修的課程,在推動學生的發展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為了緊隨時代的發展潮流,高校中的體育主管部門應當及時的探索將生態教育理念融入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方法,從而切實的提升學生的生態意識從根本上促進我國高校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通過分析當前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教學現狀,提出了推動生態教育理念融入高校公共課程的方法。
關鍵詞:生態教育;高校;公共體育課程
一、高職院校開展生態體育教學的必要性
1.生態體育是學生成長的內在需求
生態體育教育理念是近年來新興的教育理念,自產生以來生態教育理念便得到了高校體育屆的廣泛關注,并在推動學生發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通過合理的方式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中開展生態理念教育對于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引導學生的自主發展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如此,在生態體育教育的影響下,學生的生態保護意識和生態保護能力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另外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中開展生態理念教育還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更好的融入社會。因此,在高校中開展生態理念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2.生態體育是高校體育發展的重要助力
高校的公共體育課程要想得到長足的發展,便需要探尋一個有效的發展手段。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中開展生態理念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到更廣泛更全面的知識點,這對提升他們的就業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很有幫助的。同時,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中開展生態理念教育還可以促進體育課程的創新發展,實現體育課程的優化配置,這對提升體育課程的教學效果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3.生態體育能夠助推體育事業發展進步
在過去人類錯誤的認為自然環境屈服于人類并且為人類提供服務,進入現代社會以來人類才漸漸意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雖然當前人類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但當前人類依然在破壞著生態環境。當前人類社會急需一種有效的方式來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的質量,為此,高校積極的探索出了生態體育教育。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中開展生態理念教育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生態保護意識,學生是新時代的接班人,學生的生態保護意識提高了我國的生態保護質量也會隨之提高。因此,高校應當積極地探尋有效的方式推動生態理念融入高校的公共體育課程,通過這種方式促進生態保護效果的提升。
二、生態視野下高校體育教學的影響因素
為了推動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創新發展,切實提升學生的生態保護意識,對當前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了當前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中的不足。
1.生態體育認知不足,致使體育活動組織不力
雖然生態教育理念很早便被應用到了高校的體育課程教學中,但當前很多高校仍然缺乏對生態體育教學的認知。許多高校并沒有從思想上認可生態體育教學模式,他們依然在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下進行教學。在這種背景下,生態體育教學很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不僅如此,即使有部分高校已經認識到了生態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并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中實施了生態體育教學,但是他們沒有及時更新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在這種方式下進行的生態體育教學實際上是披著生態體育教學外套的傳統體育教學。高校缺乏對生態體育的認知,直接導致了生態體育教學效果的低下。
2.體育配套設施嚴重滯后,影響了生態體育的順利開展
當前我國高校正在著力推動課程改革,各個專業學科都需要一定的資金進行課程基礎設施建設,而當前我國高校的教育資金卻沒有得到大幅的增長,這直接導致了許多高校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生態體育教學中。通過深入分析我國高校的現狀,可以發現當前許多高校并沒有與生態體育教學相配套的基礎設施,高校現有的體育設施和體育活動場所無法滿足生態體育教學的現實需求。不僅如此,在當前高校的生態體育教學中運用的教材缺乏必要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這些都是阻礙生態體育教學順利開展的絆腳石。
3.生態體育教學氛圍不佳,制約了學生認知和教師素養提升
受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在高校中就讀的學生普遍忙于應試考試準備,他們很少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在高校中普遍缺乏體育學習的學習氛圍,這是阻礙生態體育發展的一大絆腳石。不僅如此,由于缺乏必要的生態體育教學氛圍,教師無法通過合理的教學形式引起學生學習生態理念的積極性。另外,當前高校學生的功利思想嚴重,他們熱衷于追求可以提升自己就業能力的學科,而對體育教學秉持著冷漠的態度。因此,高校要想切實推動生態體育教學效果的提升,首先便是要營造良好的生態體育教學氛圍。
三、生態教育理念融入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路徑
在國家大力倡導生態保護的背景下,推動高校公共體育課程進行教學模式的革新就顯得非常必要了。當然,生態教育課程的構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程。為此,高校應當探索有益的創新模式,以促進生態體育教學的發展。
1.強化生態體育的制度文化建設
為了切實推動生態教育理念,融入高校公共體育課程,高校便應當根據學校的特色創設獨特的體育制度文化,而體育制度文化的創設與高校領導的思想認知是密不可分的。為此,高校高層領導應當充分重新審視生態體育教學,并給予生態體育教學以充分的重視。另外,高校還應當通過各種形式的體育文化活動對生態體育教學的優勢進行充分的宣傳,讓學生和教師感悟生態體育發展的意義,從而提升師生參與生態體育教學的熱情。通過構建良好的生態體育制度文化推動生態教育理念融入高校公共體育課程。
2.堅持以學生為主,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由于長期受傳統體育教學體制的影響,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地位被弱化,在教學中體育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特色實施個性化的教學方案,這直接導致了學生缺乏學習體育的熱情。為了提升體育教學的教學效果,在推行生態體育教學時,高校體育教師要在培養學生體育能力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不僅如此,體育教師應當充分分析每個學生的特點,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實施個性教學。另外,體育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生態理念,讓他們認識到良好的生態環境對于人類的重要性,而達到生態體育教學的目的。
3.培養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思想
在高校中實施生態體育教學的核心目的是幫助學生形成體育學習意識,使學生在擺脫學校束縛后仍然可以充滿熱情投身體育活動,從而切實提升我國青年群體的身體素質。在生態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設置教學內容,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獲得成功的喜悅感,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這對提升生態體育教學的教學效果也有很大的幫助。不僅如此,在生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靈活應用能力,使學生能夠使用不同的體育知識進行鍛煉,以此來提升教師生態體育教學的效果。
4.增強教師生態體育教學的素養
教師是生態體育教學的實施者,同時也是推動高校進行生態體育教學的核心力量,生態教育理念的宣傳、教育方式的創新及教育活動的組織都與教師有著密切的關聯。為此,要想推動生態體育教學模式在高校中的發展,做好教師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流程。高校應當著重培養教師的生態教育理念,并鼓勵他們積極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條件進行教學。通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生態體育教學的教學效果。
5.提升學生對于生態體育的認知性
學生是生態理念的直接接受者,學生只有主觀上接受了生態體育教育,生態體育才能得到廣泛的應用。但當前許多高校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生態體育教育,在此背景下,學生無法在學習興趣的牽引下進行生態體育學習,而是以應付了事的心態去學習。在這種環境下學習的學生無法充分認識到生態體育的優勢。為此,高校應當積極地以不同的方式宣傳生態體育理念。高校可以通過豐富的體育活動形式讓學生自主地選擇他們所喜愛的運動項目,從而使他們在運動中體會生態體育教育的良好特性,進而提升他們對生態體育的認知。
結束語: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的環境問題、生態問題日益凸顯,全球的生態環境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創。這是人類發展過程中從未面臨的發展難題。隨著人類生態意識的覺醒,各國紛紛倡導生態文明建設,我國政府也制定了積極的措施進行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這也給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指明了發展道路。為此,高校應當克服當前基礎設施不足、師資隊伍質量差等問題積極實施生態理念教學,使學生形成生態理念的意識,從而切實提升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程度。本文通過分析開展生態體育教學的必要性,提出了推動生態體育教學的具體措施。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幫助高校更好地進行生態體育教學,從而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
參考文獻:
[1]尤杰.高校生態體育教育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湖北:武漢工程大學,2017.
[2]諶俊斐.教育生態視域下廣州市普通高校體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1):74-76.
[3]卿凱麗.生態體育觀融入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研究[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17.
[4]彭萍.生態視野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5):180.
[5]陳永兵,劉云,鄒孟言.“原生態”導向的高校體育“善本再造”問題探討[J].文山學院學報,2015,28(6):79-82.
[6]林淸.“生態體育”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卷宗,2017,(29):138-138.
[7]馮霞.城鎮化背景下黔東苗族傳統武術文化變遷與發展研究[D].廣東:廣州體育學院,2019.
第一作者:費真橋(1985年10月),男,四川合江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公共體育教學和體育專項訓練研究。
★ 基金項目:課題編號:GKY19A17
★ 課題來源:四川工業科技學院校級科研課題
★ 課題名稱:基于生態理念的民辦本科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創新與實踐
(四川工業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