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軼敏
摘要:區域活動是幼兒園一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形式。同時區域活動是根據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設置區域活動的,這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充分發展幼兒的實踐能力和合作能力。在區域活動中,教師需明確自己的目標,運用合理的觀察與指導策略,對幼兒進行科學指導,以此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區域活動;指導
區域活動是依據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和興趣愛好為基礎,有目的、有計劃、科學地投放各種材料,創設適合幼兒活動的場所,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能力,自由發揮、自主探索,以此獲得發展。同時區域活動是幼兒教育中獨有的教育方法,區域活動的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兒的興趣,教師在幼教階段也更加注重對幼兒綜合能力的培養,作為區域活動的引導者與組織者,幼兒教師對幼兒采取科學創新的區域活動指導也成為首要任務。
一、區域活動的目的
教師在創設區域時,最頭疼的是應該為幼兒準備哪些合適的材料。帶著這樣的問題,教師首先應該積極和幼兒溝通,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和性格特征,掌握幼兒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從幼兒的興趣愛好和心理需求出發開展活動,只要幼兒真正感興趣的區域活動,才能讓幼兒深入進去積極參與區域活動。不過,區域活動的過程設計具有臨時性特點,教師雖然預設了多種情況,但是幼兒實際情況有可能突變,所以特別考驗教師的實際經驗。雖然幼兒個體差異較大,接受能力參差不齊,但是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對區域活動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能夠使幼兒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區域活動的目的就能很好地達成。
二、園本課程下區域活動設計中教師的介入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幼兒早期的智力教育是重點。但實踐證明,社會的進步不僅要求幼兒提高早期知識教育,還需要幼兒有豐富的生活實踐經驗,探索精神。根據現狀,我園目前結合特色園本課程開展了多次區域活動,在開展區域活動時,活動設計是以園本課程為基礎,按照我園制定的區域活動方案進行的,但是幼兒在區域活動中會遇到各種問題,教師過多的干預會導致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產生依賴思想。因此,教師應以旁觀者的角度對區域活動進行觀察,適當地進行干預,并為幼兒提供相應的指導和材料。例如,在“有趣的漁網”區域活動中,一些幼兒根本沒有接觸過漁網,并且不知道漁網是做什么的,我們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材料,讓孩子去探索哪一種繩子制作的漁網是最扎實的,哪一種打結的方式是最牢固的,通過這些思考,積累幼兒的生活經驗。如果教師從活動開始時就詳細的告訴幼兒如何制作漁網,那么此次區域活動將沒有任何實質上的意義。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學會觀察,選擇適當的指導策略并給予材料或行為上的幫助。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幼兒探索知識的興趣,而且可以讓幼兒更加有成就感。當幼兒獲得實踐經驗之后,教師可找準時機介入指導,引導幼兒進行進一步的積極探索,提高幼兒綜合能力。
三、明確幼兒的主體地位,重視因材施教
幼兒活動需要教師的支持和幫助,支持和幫助應建立在幼兒的自主成長上。比如,我們再進行美工區活動時,部分幼兒動手操作能力較好,部分則相對較弱。教師應對幼兒進行仔細觀察、記錄,以此更好地對能力各不相同的幼兒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具體來說,教師根據不同的區域活動,采取不同的指導方法。如果小班的幼兒發生爭搶玩具或進行有危險的動作時,教師可以直接干預,在直接干預后教師也可以使用啟迪或暗示的教學策略讓其游戲得以進行下去。當幼兒在操作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采用交叉或垂直的介入方法對幼兒進行指導,或者給與他們時間,采取隱退觀察的方式,在確定幼兒需要幫助的情況下在進行適當的干預。教師在區域活動結束后還需重視對幼兒自主活動表現進行客觀評價,以此運用科學的指導策略對幼兒進行正確教育,做到因材施教。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園區域活動是培養幼兒早期綜合能力形成的主要途徑。在開展區域活動中,教師需對幼兒仔細觀察,即時記錄觀察結果。根據觀察到的結果,教師對活動內容和材料進行一次一次的有效調整,促進幼兒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經驗,同時更好地引導幼兒參與區域活動,獨立探索,使幼兒能夠收獲知識并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邵愛紅.提升幼兒園建構游戲質量的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6(10):70-72.
[2]張美潔.基于幼兒特征的區域活動指導策略[J].教育評論,2018(08):143-146.
[3]任曉迪.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7):211.
[4]張志文.淺議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現狀和指導策略[J].學周刊,2019(19):174.
[5]毛應春.試論幼兒園活動區游戲中教師的觀察與指導策略[J].學周刊,2017(3):202-203.
[6]段寧慧.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的觀察與指導策略[J].教育(文摘版),2017,38(3):112.
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縣實驗幼兒園 43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