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群娣
摘要: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因此,數學教學內容應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設計數學問題,讓學生真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從而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小學數學不會自發產生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需要采用切實可行的方法。本文圍繞小學數學生活化策略展開,旨在進一步拓寬小學數學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策略;探究;教學方法
對《數學課程標準》的解讀,不能只是明確“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是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琺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而是要從這樣的教學目標定位中,尋找切實可行的方法。如何真正讓數學貼近學生生活,讓數學與學生生活觸覺碰撞和交融,讓他們真正的在生活中學數學,在學數學中了解感觸生活,這是數學教師應該探究的課題,筆者認為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我們數學教師采用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依托教材,促進學習材料生活化
小學數學教材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也是進行學習活動的基本線索。和許多研究者的認識一致的是,目前小學數學教材內容仍然缺乏時代氣息和生活色彩,缺少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學習材料生活化就是要切合學生生活實際.將數學學習材料的呈現方式多樣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合作交流,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建構屬于學生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
例如在教學“百分數”一般應用題時,筆者這樣重組材料:一是收集信息。上課一開始就請學生描述學校周邊道路環境狀況。二是選擇信息。在學生所列舉的眾多信息中選擇出一條“為綠化道路環境,在校外公路栽種樹木,一共栽了500棵,成活了490棵,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三是自主探究。學生提出問題中很多是學生已知領域,讓學生自己解決。四是教師引導。告訴同學們“這批樹木的成活率是98%。”從而提問“成活率”和“98%”的含義,讓同學們先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討論。這樣重組,貼近學生所關注的現實生活,學習材料來自師生的熟知信息,體現了生活數學的現實性。這樣就能很好地解決“死知識”適應“對話教學”之間的矛盾。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處理教材、調整教材。讓教學根植于生活,將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設計成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有價值的案例,從而適合學生發展的數學學習過程,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
二、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現實問題
數學教學不應該是個只注重求知過程、只注意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訓練數學技能,而應該積極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認識世界、掌握分析問題的方式方法。在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使每一個學生擁有一雙能用數學視角觀察生活的眼睛,讓學生帶著數學問題接觸實際.加深對數學問題的理解,進而懂得身邊處處有數學。數學總能找到與人和現實生活的聯系,抓住了聯系,就能把活學到的知識進行活用。但這種思維習慣也需要我們一步一步地培訓。如:在教學兩位數乘法后,安排這樣一道數學題,學校組織師生去公園游玩。老師28人,小朋友150人。公園門口寫著:門票成人每人30元,學生每人15元,團體30人以上每人20人。請同學們設計一種你認為最好的購票方案。對這個問題,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設計方案:
1、全買團體票:(28+150)×20=3560元
2、不買團體票:28×30+150×15=3090元
3、一部分買團體票,一部分不買:(28+2)×20+(150-2)×15=2820元
通過不同的方案的比較,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理財的意識。這樣讓學生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去思考、解決身邊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了思想教育。適當地進行一些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使學生自覺地把所學到的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事物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情感,培養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的意識。
三、關注日常生活,捕捉學生的興趣點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拓展學生認識數學,發現數學的空間,重視學生對數學體驗的積累。讓學生在數學知識之前盡早感受這種做法,在課堂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學厘米、米等長度單位時,可以從比高矮實際事例人手使學生明白了長度單位對于精確測量的意義,再讓學生通過測量工具認識這些長度單位.然后動手測量圖釘的長度、食指的寬度、書本長度、平伸兩臂的長度、給爸爸媽媽測量坐高,黑板的長度、教室的長度等。這些知識是學生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數學,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四、學以致用,注重解決實際問題
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創造生活情境,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研究、探索,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例如,在講授“利息”的知識點后,筆者安排了這樣的課外作業“自己做一次小小會計員”,讓學生去銀行了解現在的利率,然后讓他們把積攢的零用錢存起來,怎樣存最合算?這樣的作業學生極有興趣。在這一系列的調查、分析、計算、反復比較的實踐中,學生對利率、利息這一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刻。而且此次活動.還可以是對學生不亂花錢的思想教育,實現教知識和育人的統一。這樣聯系實際的教學,將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返回到生活中,又從生活實踐中彌補課堂內學不到的知識。自然滿足了學生求知的心理愿望,產生了強烈的教與學的共鳴,同時在生活實踐中學會了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實施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必須能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能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于實踐,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使學習變得通俗、有趣、生動,使數學教學實踐變得更有活力。
參考文獻:
[1]丁克榮.淺談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1(3).
[2]李海港.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J].中國校園導刊,2011(4).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增江街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