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煥雯






摘要:自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頒布以來,提出要開始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1+X證書”制度。同年8月教育部等將智能財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納入第二批1+X證書制度試點項目,并遴選中聯教育具體承擔該證書試點工作;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中聯教育集團校企合作的“雙高校”隨即響應號召參加該項目試點,成為第一批“智能財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院校。本文以“1+X”證書背景下雙高院校會計專業教育教學為研究,就目前我校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情況進行積極探索,旨在為國家培養更高質量的智能財稅人才服務。
關鍵詞:“1+X”證書;雙高校;智能財稅;實施
一、本校會計專業目前“1+X”證書試點情況
(一)X證書師資培訓情況
據不完全統計,我校會計系自2019年來,共支持15名中青年教師43人次參加線下或通過線上網絡課堂進行各種類型的師資培訓、進修。開拓了教師眼界、拓寬了教學思維。其中,培訓內容包括1+X相關證書的師資培訓29人次,為1+X考證教學證提供了充足的師資;同時,基于學校高職本科教育的需求,系主任、專業帶頭人進行了職教本科培養方案制訂培訓,除此之外,為青年教師提供了企業頂崗實踐機會,增強了數字化時代下,各行業的實踐操作能力,了解到了不同行業的前沿資訊和最新技術;另外,結合當下教學的思政背景以及數據語言編程需求,對部分教師進行了相關培訓。
從表2-1可以看出,我校會計專業對于X證書的重視程度,近兩年來,X證書的師資培訓占總體培訓和進修的67.44%,參與到六項不同的與本專業關聯度高的X證書的各個不同級次(初級、中級、高級等)培訓當中,為我校智能財稅人才的培養夯實了師資基礎。
(二)本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我校會計專業2020年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設置如表2-2所示,分為公共基礎課程模塊、專業群基礎課程模塊、專業必修課程模塊、專業方向課程模塊、專業群互選課程模塊、公共任選課程模塊六部分。
我校會計專業教學體系的建設遵循“以行業為依托、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突出核心能力培養”的原則, 按照“以業務為主線、層次化、能力遞進式”的思想構建,分成6個學期,具體每個學期我們選修的實踐類課程如圖2-1所示。
圖2-1中所示課程均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保證每個學期學生都有40節以上時間用于實踐和技能培養;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立足于“1+X”職業目標,定位層級與課程關系如表2-3和圖2-2所示:
二、智能財稅結合X證書人才培養試點分析
(一)X證考證結果情況分析
2020年下半年,我校會計專業共組織兩場X證書培訓及考核,分別是智能財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初級)和財務共享技能等級證書(初級)。其中智能財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初級)在11月1日考試,財務共享技能等級證書(初級)在11月14日考試,兩場考試分別選用我校會計專業2018級的學生共130人次,主要通過在2018級班級QQ群和微信群發起學生報名,智能財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報名192人,通過前期培訓和考前集訓,最后選擇按成績排序,選擇前66名學生參賽,另加上14名湖南省智能財稅技能比賽選手,合計80人參加考試,此80人學習成績較好,參加培訓也較為積極;而財務共享技能等級證書報名篩選排除了兩類人員,一是已經通過助理會計師證書的,二是已經參加了前期智能財稅初級證書培訓和考試的80人,簡言之動員報名的學生對象是:成績較差、財政部考證沒有通過、需要這個證書來提升就業競爭力的學生群體。表3-1為兩場X證書考核相關報名及通過情況。
(二)X證考證培訓安排分析
我校會計專業先后于2019年11月16日、2020年2-3月派出5名會計專業教師參與中聯教育集團組織的“智能財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指導教師培訓”,為1+X智能財稅證書學生培訓奠定師資基礎。2020年9-10月,除了在商務專題制作課程中融入智能財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關考核內容外,還針對80名學生開啟了全國第三批為期2周的“智能財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集訓”;而財務共享技能等級證書師資培訓則在2020年4-9月通過三輪展開,先后派出5名教師參與北京東大正保公司的三輪師資培訓,為財務共享技能等級證書提供扎實的師資基礎。學生考證培訓則全程采用集訓的方式,一共五天,綜合教師本人課表時間、身體狀況,選了兩名同時參加了初級、中級、精英班的老師對學生們進行培訓。如表3-2所示。
三、“1+X”證書視域下“雙高校”會計專業改革優化路徑探索
(一)加大與原有課程緊密度
從考試內容上來說,已經參加的兩個X證書內容除了財稅核算、納稅審核與申報等內容外,都和目前學生課程體系中的某一門課程關聯度不高,如果要為了X證考試單獨開立一門全新的課程也不現實,以智能財稅職業技能證書來說,這門課程涉及了會計實務、電算會計、經濟法、創業基礎等相關一系列課程,而這些課程在原來的課程體系里,分布在了各個不同的學期,所以大部分的學生只能在大三參加X證的集訓復習和考證。所以今后在培養智能財稅人才時,一是全系的教師要對相關的X證書參加培訓進行證書考核內容的學習,二是在不同的課程中要結合該課程內容融入X證考核點一同操作講解,三是根據學生就業和考核需要,調整相關課程開課學期,盡可能保證學生有系統的X證學習時間。
(二)全面提升學生素質能力水平
雖然我校會計專業已經試點落地的兩項X證書通過率都在90%以上,通過率均在全國前列,但兩個證書的考核,仍然還有個別學生未通過,智能財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未通過的1人系我校軍訓教官,雖然考試復習期間學生在給2021級新生培訓耽誤了復習,但之前在商務專題制作課程中,該生是由參與學習的;而財務共享技能等級證書未通過的學生3人中1人屬于身體殘疾無法按時到場集訓,雖然有老師對其進行了一對一的輔導,但感覺其本身知識水平不佳無法在集訓的5天可以補上來,所以未通過是在意料之中。另外2個學生屬于平時經常缺課,且考證時已在畢業實習,已經和學校辦理了半工半讀手續,所以效果也不如人意。這個未來也會成為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選擇大三的參考還是大二的參考,從提升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來看,可能大三是合適的,但如何對已經出去參加實習的學生進行管理,也值得思考。其次學生不能過分依賴于教師的集訓,而是要在平時的學習當中就打好基礎,努力提升自己的財務管理、稅務操作等綜合技能。最后學生自己要對X證書引起重視,不能對其抱有一種“小馬過河”的心態,既然選擇參加學習和考試,就一定要克服惰性,不找借口,遇到問題多謙虛提問解決自身不足。
(三)加強校企合作程度,培養全方位“數智化”人才
我校會計專業2020年的兩項X證書考試雖然通過率較為理想,但無論是培訓學生環節、證書考核環節還是學生就業環節,校企合作企業參與程度確非常低。企業參與僅停留在師資培訓、考核時派人組考監考、學生就業時在招聘簡介中附帶一條“有XXX(X證書)”優先錄用這些方面,學生在就業時暫時看不到他們考取的X證書在就業市場有顯著的競爭力。所以后續我校還應強抓校企合作,一是引進企業實務經驗豐富的師資參與教學,緩解專任教師的教學壓力;二是全程參與到X證書的培訓和考核中來,從而發現我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短板和不足,及時修正;三是落實X證書與就業崗位的關聯度,多向相關合作企業推薦具有X證書的智能財稅人才,推動學生就業。
參考文獻:
[1]鄒吉權.基于1+X證書的“四方聯動、五鏈耦合”人才培養機制研究[J].成人教育,2021(4):46-52.
[2]劉詠梅.“1+X”證書制度下構建對接職業標準課程體系重構探析——以水利工程專業為例[J].湖南水利水電,2020(2):41-43.
[3]許宇飛,羅堯成. 1+X證書制度下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困境與路徑選擇[J].教育探索,2021(3):39-42.
[4]李壽冰,高艷芳,楊興芳.職業教育1+X證書制度試點的現狀與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20(20):20-24.
[5]應森林,武昊,應卓越.商貿人才“1+X產證教融通”協同培養的實踐創新——以網店運營推廣1+X證書試點為例[J].商貿人才,2020(20):39-42.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 科學研究工作者協會“十三五”規劃 2020 年度立項課題研究成果“1+X”證書制度視域下“雙高”職業院校智能財稅人才培養研究(項目編號:XJKX20B069)。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