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東梅 吳范 高飛


摘要:目的:分析延續性康復護理對老年骨折出院后鍛煉依從性、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觀察組實施延續性康復護理,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康復鍛煉依從性較高,觀察組出院后7 d、出院后1個月、出院后3個月ADL評分較高(P<0.05)。結論:對老年骨折患者開展延續性康復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出院后康復鍛煉的依從性與日常生活能力。
關鍵詞:延續性康復護理;老年;骨折;鍛煉依從性;日常生活能力
老年患者因身體機能降低,骨質脆性較強,易產生骨折,使得身心健康與日常生活能力受到影響較大。手術是常用治療方式。因創傷、疼痛等因素,引起的疼痛與生理功能障礙,容易引起患者強烈的心理反應。經心理咨詢師初期展開評估,老年患者各時期均會產生心理障礙[1]。若是空巢老年人,因缺乏親人的陪伴,內心難免會滋生一種失落感,加上生理上的不適,內心更容易產生悲觀情緒。
調查展現,老年骨折患者出院后由于年齡較大、自護能力不佳,容易引起二次骨折情況[2]。因此,患者出院后的干預也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觀察延續性康復護理在老年骨折患者出院后的干預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以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60例老年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60~86歲,平均(76.35±2.18)歲;觀察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60~85歲,平均(76.38±2.14)歲。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行常規護理。患者住院期間指導患者飲食、休息,開展針對性干預;出院后定期開展電話隨訪,囑咐家屬相關事宜。
1.2.2 觀察組
實行延續性康復護理。(1)建立康復護理小組。選骨科醫師與科室護理經驗豐富的護士創建護理小組,護士長任職組長,經查詢資料與臨床經驗,按照患者實際狀況制定康復方案,對康復期危險因素進行科學控制。小組成員嚴格開展護理方案,強化患者與家屬的聯系,對護患關系進行維護。
(2)康復運動干預。住院時,由護士被動活動患者關節,加速關節血液循環。按照患者恢復狀況,逐漸從指關節、肘關節自全身關節訓練,漸漸向輕度負重訓練過渡,每次訓練10~15 min,1次/d。指導患者家屬在出院后,幫助患者被動對股四頭肌、小腿三頭肌舒縮進行活動和練習,各項逐漸開展。按摩肌肉,加速血液循環,避免肌肉粘連。在疼痛忍受范圍內,鼓勵患者做好肌肉放松訓練,每日訓練100次,同時進行踝關節活動。加強膝關節屈曲,每日5~6次,每次10~20 min。指導家屬協助患者扶拐下地,患肢不負重,恢復階段避免外旋與內收,避免盤腿動作或下蹲,6個月后可去拐,患肢負重行走。
(3)心理支撐。指導家屬多給予患者陪伴和關心,減輕患者內心的孤獨與郁悶。從患者的一些細節了解其內心活動,有針對性地進行疏導,多給予患者鼓勵,使患者感受到愛與關心,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4)基礎護理。1)囑咐患者家屬為其鋪設好床鋪,維持清潔、干燥,依實際情況將上身臀部抬高,定時對背部進行拍打,對骨隆突處進行按摩,骨突處墊氣圈墊起。2)加強營養,補充蛋白,多飲水,預防便秘和泌尿系統感染。3)告知患者家屬保持房間空氣新鮮,對地面做好清掃,鼓勵多做深呼吸,幫助翻身拍背,加速痰液排出。4)告知家屬嚴密觀察患者有無水腫、疼痛等情況,做好肢體按摩。
(5)牽引護理。1)選普通床:告知患者家屬出院后選普通床休息,對股四頭肌、臀肌進行練習。下地活動時家屬做好監護工作,避免對肢體造成傷害,用三點步態,避免損傷。2)術后患肢外展位,抬高30°~40°,心臟水平功能位較高,可促進患肢靜脈,牽引時需做好局部皮膚的檢查,了解其是否受壓,在腓骨小頭位置墊上棉墊加強保護,避免對腓總神經造成損傷,預防垂足畸形的發生。3)指導叮囑患者家屬用75%酒精消毒骨牽引針眼部位,及時清理滲出物,做好感染的預防。
(6)疼痛護理。外傷后傷部位容易出現疼痛,密切觀察患者疼痛點、持續次數與時間,觀察是否出血。發現腫脹時可將肢體抬高,促進血液循環,必要時就醫。多給予陪伴,與患者溝通轉移其注意力。
(7)自我護理。護士通過微信指導患者家屬,在其情緒穩定的情況下加強自我護理,鼓勵患者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重建功能,加速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在康復護理期間,將患者放在中心地位,利用電話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幫助患者與家屬對病情有深入的認識,并制定科學的康復護理方案。對不識字的患者,責任護士可定期分環節當面講述,告知其并發癥與畸形的預防。
(8)出院隨訪。出院時給患者發放日記,定期進行隨訪與跟蹤。第1個月每周開展1次電話隨訪,第2個月2周隨訪1次,指導家屬改造家居環境,將門檻與地面障礙物拆除,鋪好滑地板,衛生間裝設扶手,裝置坐便器,臥室床裝置擋板,預防風險事件的發生。隨訪時掌握其出院后的康復狀況,及時探尋退行性病變狀況,同時做好心理干預。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患者出院后康復訓練依從性,包含鍛煉時間、動作、主動性,總分100分,主要包括:完全依從:80~100分;依從:60~79分;不依從:<60分。依從性=(完全依從+依從)/總例數×100%。(2)在其出院時與出院后7d、1個月、3個月運用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ADL)評價生活能力,內容運動、自理、交流等,共10項,總分100分,分值與患者生活能力呈正比。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康復鍛煉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康復鍛煉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ADL評分比較
觀察組出院后7 d、出院后1個月、出院后3個月的ADL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退化,代謝能力降低,骨質疏松且脆弱,因行動不便造成的骨折比比皆是。老年骨折較之年輕人更難愈合,不僅增加了治療難度,護理難度也隨之增加。對老年骨折患者科學的護理不僅能促進骨折愈合,且可有效降低骨折傷口二次骨折的發生率。
延續性康復護理具有持久性、康復訓練指導性,是實用性較強的護理方法,不僅延長護理時間,且護理范圍得到擴大,不局限于住院期間的護理,患者出院后也可接受安全高效的護理模式,通過微信指導家屬改造康復環境,陪同患者做康復訓練,保障患者訓練安全性,避免患者再次摔倒[3]。該護理模式強調的并非長期護理,而是幫助患者與家屬提高自護能力,掌握更多的病理知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根據護士的指導與隨訪參加功能鍛煉,加強自身疾病管理,加速康復。本研究通過對照分組探明了該護理方法對老年骨折鍛煉依從性、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康復鍛煉依從性、生活質量均優于對照組。延續性康復護理方法,綜合室內戶外護理,確保對老年患者形成全方位的護理。悉心陪護患者,不僅緩解患者孤獨感,降低患者對再次摔傷的恐懼感,也增加了患者的親切感,有效增強患者對康復訓練的依從性。且康復訓練涉及心理、環境、飲食、肢體訓練等多方面,家屬督促患者堅持訓練,提高了康復效率,進而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為老年骨折患者實施延續性康復訓練護理可提高患者訓練依從性,促進骨折康復愈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侯艷飛,熊歡歡,王靜,等.延續康復護理對老年腦卒中患者依從性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2021,2(18):108-111.
[2]周娟.延續性康復護理對老年骨折病人出院后康復鍛煉依從性、跌倒風險事件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護理研究,2020,34(24):4491-4493.
[3]賴細琴,王金,賴文秀.延續性康復護理在預防老年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跌倒的效果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