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 唐明玉
【摘要】秘書學作為一門學科,始于20世紀80年代。由于對該學科的研究時間短,研究程度尚淺,加之其應用性較強的學科特點,人們對文秘專業課程的教與學多少存在著一些片面的看法。本文旨在結合文秘專業課程教學現狀及不足,探究課程的有效教學策略。
【關鍵詞】秘書史;課程教學;策略分析
一、文秘專業課程的重要性
(一) 文秘專業學科地位
秘書學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不僅傳授相關應用技能,同時還講授相關理論知識,力求做到理論指導實踐。論從史出,學習秘書史,我們能了解中國歷史上秘書工作的不同階段及其演進規律,從而以史為鑒,開拓創新,不斷發展完善秘書學專業,為社會培養更多秘書人才。
(二)學習文秘專業課程的重要意義
一是加深對秘書工作重要性的理解。秘書在日常工作中,上情下達,溝通左右,聯系內外,起著十分重要的紐帶作用,可以說秘書是將領導和員工連接起來的重要一環。二是學習古代秘書優秀傳統美德。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歷久彌新。優秀傳統美德包含的優秀職業素養和精神品質對現代秘書起著相當重要的榜樣作用。三是指導現代秘書工作。學習古代秘書官職選拔制度和考核制度,有利于趨利避害,為現代合理且規范的秘書選拔和考核制度提供借鑒。研究古代秘書機構的設置與演變特征,界定古代秘書機構的職能范圍,不斷使秘書機構規范化、制度化,有利于現代秘書機構的合理發展。研究古代秘書工作相關業務內容,有利于不斷強化現代秘書職能。
總之,學習文秘專業課程,了解秘書史,我們要學會從中不斷吸取經驗教訓,去粗取精,革故鼎新,不斷指導現代秘書工作。
二、文秘專業課程教學中的問題探究
(一)課程認識不足
秘書學專業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專業,內設課程“秘書寫作”“秘書實務”“秘書禮儀”“辦公技能訓練”等一系列兼具實踐性、應用性的課程。同這些課程相比,秘書史涉及諸多歷史朝代,內容晦澀且繁雜,不具有實用性,學生們不太重視該學科的學習。
(二)師資力量欠缺
我國的秘書學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至今不過40年。在全國高等院校中,至今少有秘書學碩士學位培養階段,更別提秘書學博士研究生。秘書學專業教師團隊中,大部分教師畢業于漢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漢語國際教育等相關專業,且少有秘書相關工作經歷,相對缺乏系統知識和理論研究經驗,在教學過程中很難將課程知識點結合其他實踐課程融會貫通地傳遞給學生。
(三)教師教學手段、考核方式單一
目前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采用“老師講授,學生聽課”滿堂灌的授課模式,沿用死記硬背的閉卷考核方式。這樣的授課模式及考核方式,容易使學生在枯燥的課堂上喪失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變得消極被動,產生負面的學習情緒。
(四)課程設置不盡合理
秘書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秘書學概論》課程安排在大二上學期作為學生必修課進行學習,而《秘書史》放在大三上學期,作為選修課,課時量為每周2課時,總課時量32課時。論從史出,筆者認為,一是設置成為選修課,會讓學生產生懈怠心理,不重視該課程的學習;二是32課時要求學生理解并掌握從夏商周到元明清,直到近代史上的秘書官職、秘書機構及秘書人員相關業務等方面的知識,教學任務繁重。
三、文秘專業課程教學的策略探究
(一)課程設置合理化
課程設置的合理化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針對前兩年的基礎課程教育,文秘專業基礎模塊可以適當放置在二、三、四年級逐步進行。首先是秘書學基礎模塊。讓學生對秘書專業有一個初步認知。筆者認為,秘書史作為秘書學基礎模板,放在大二階段作為教學內容是符合教學規律和認知規律的。第二,秘書史課程內容繁多,且線索復雜,層次多樣,適當增加其教學時長是很有必要的。
(二)教學內容專題化
由于秘書學起步時間較晚,專家對該專業課程的研究仍存在不夠深入的問題。這就直接導致目前市面上關于秘書專業課程的教材,不論是在數量還是在內容上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缺陷。因此,筆者建議以秘書官職、秘書機構、秘書業務工作(比如保密工作、檔案工作、文書工作)為依托,建立秘書史專題教學,形成知識網絡圖。這樣對于學生而言,能形成完整清晰的脈絡,有利于學生秘書史的學習。
(三) 授課教師專業化
第一,定期組織相關任課教師參與秘書史學術研討會等相關培訓,通過培訓增強專業素養。第二,在秘書教研室中組建秘書史課程教學團隊,通過學科內教師之間的探討與總結,提升教師業務水平。第三,有序安排專業教師到校外企事業單位進行掛職鍛煉。結合秘書學理論知識,不斷提升秘書實踐水平,用現代秘書學知識輔助秘書史課程教學。
(四)教學方法多樣化
1.對分課堂教學。“對分課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課堂時間分配給教師進行講授,另一半分配給學生以討論的形式進行交互式學習。”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對每章節的內容進行重點講解,學生則圍繞教師所授重點內容及課本后面的討論練習題,進行資料查找、小組討論和總結匯報的工作。
2.實地考察法。利用地緣優勢及現代化條件下便利的交通,組織學生前往優秀名人故居或歷史事件發生地,身臨其境感受文化熏陶。紹興師爺是明末清初出現的秘書群體,這一群體的出現不僅是時代的要求,背后的地緣因素、地理因素、社會因素、親緣認同都是值得研究的。
3.視頻教學法。借助《大揭秘》《百家講壇》等歷史專題欄目,騰訊、Bilibili等視頻平臺,向學生講解歷史名人故事、歷史事件,拓展學生知識面。
(五)教學方式數字化
所謂的“教學方式數字化”,即利用現代科技發展的成果,在教學過程中使用“雨課堂”“課堂派”等教學工具,輔助學生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及章節知識測試。
(六)考核形式多元化
死記硬背的閉卷考核方式,會使得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及學習主動性。教師可以在課程考核中結合本專業特點,綜合考察學生的資料搜集能力、課件制作能力、口頭匯報能力,作為學生的平時成績,最后以開放性的測試或開卷考試作為學生的期末考核。
我們要了解文秘專業各課程的教學現狀,探討科學的課程教學方法,為培養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需要的新型秘書人才作出應有的努力。
參考文獻:
[1]楊鋒.秘書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張學新.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復旦教育論壇,2014,12(05):5-10.
[3]李炳全,張品芳.基于彼得原理的領導者特質探析——成功領導者特質的人物分析法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2(09):44-48.
[4]朱元軍.高校秘書專業課程設置模塊化新探[J].黑龍江史志,2011(22):65+68.
[5]楊鋒.秘書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嘉興南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