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乾 趙玉蘭 蔡艷開 楊永鳳
【摘要】面臨國際化發展機遇的廊坊市具有外向型中醫藥人才培養的客觀優勢。本文通過分析廊坊市外向型中醫藥人才培養的必然性、可行性以及未來發展方向,提出系統融合外語教學與專業教學、提升外語教學的重視程度、貫徹思政教育等人才培養策略,從而提高中醫藥人才培養效能,優化中醫藥教育發展,為我國中醫藥事業的繁榮提供人才儲備與智力支持。
【關鍵詞】廊坊區域經濟;復合型外語人才;教學改革
進入21世紀,我國的中醫藥人才培養逐漸納入全球化的范疇,其主要原因是培養出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外向型中醫藥人才符合我國的發展戰略。中國文化“走出去”“一帶一路”“國際國內雙循環”等時代動力與國家政策,揭示出中醫藥人才具備國際視野與對外交流能力的必要性。從國際社會對中醫藥產業關注角度來看,外國學者在中西醫對比和全球視角的中醫文化探索上日益加深,對中醫藥的治療方式、檢測標準、文化內涵提供了其視角與思路。因此,不斷培養外向型中醫藥人才,對消除誤解,發展中醫藥國際事業,擴大我國中醫藥文化的影響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廊坊市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城市,其“京津冀協同發展”“雙創雙服”“臨空經濟區”等城市發展路線,以及創新提出的“健康廊坊·健康家庭”工作思路,都亟須當地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轉型。基于此,如何培養出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創新開拓的魄力、高瞻遠矚的國際視野和流暢的涉外交流能力的外向型中醫藥人才,是廊坊市中醫藥高校所面臨的全新挑戰。本研究正是扎根于廊坊中醫藥高校的現實土壤,建立廊坊市中醫藥外向型人才培養方案而進行的研究探索,旨在為廊坊輸送外向型、復合型、創新型中醫藥人才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與借鑒意義。
一、廊坊市創建外向型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的必要性
(一)外向型中醫藥人才培養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客觀需求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以及我國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中醫藥產業發展已經進入了全球化時代,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培養外向型中醫藥人才,以強化對我國中醫藥事業的推廣,并在此基礎上推動我國中醫藥事業的快速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中國自貿試驗區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為廊坊市帶來了更多的客流量以及更大的發展空間?;诖?,如何培養一批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外向型中醫藥人才就成為了廊坊市在發展過程中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二)外向型中醫藥人才培養是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的必然需求
中醫藥是我國特有的一種醫學類型,它通過結合不同功能的藥物,從整體上調整人們的身體狀況。不得不說,國際社會上還存在著一些關于中醫藥的爭論,這一方面是因為中藥的用藥周期長、效果顯現慢,另一方面則是由于西方民眾對我國中藥的了解較少,尚未充分認識到其重要作用。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于文明在中醫藥國際化發展論壇上指出:“要積極推動中醫藥與世界各國醫學合作交流,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和作用?!敝嗅t藥國際化人才在對外交流過程中不僅代表著我國中醫藥研究的最新成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國家形象,同時也是向世界各國人民彰顯“中醫有用”的重要途徑。因此培養一批不僅專業能力強,還具有優秀的國際交流能力以及良好的醫風醫德的外向型中醫藥人才是中醫藥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廊坊市創建外向型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的可行性
(一)廊坊市具有創建外向型中醫藥人才培養基地的客觀優勢
建設屬于自己的外向型中醫藥人才培養基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當地的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水平,進而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廊坊市在培養外向型中醫藥人才的過程中,結合廊坊市中醫藥高校學生的專業領域以及外語學習的實際情況,打造了屬于自己的外向型中醫藥人才培養基地。一直以來,中醫藥產業在廊坊市全面提升現代化與國際化水平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京廊中醫藥協同發展“8·10”的簽署,意味著廊坊中醫藥發展將與國家領先水平保持一致。
(二)廊坊市的現代化和國際化推動了外向型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的創建
如今,廊坊正向著世界一流的現代化城市的行列邁進,這將成為廊坊市打造自己的外向型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的動力之一。廊坊市位于北京、天津、雄安新區的“黃金三角”區域,由于自身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了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戰略城市之一。隨著北京大興機場的運營,廊坊的地區優勢、經濟發展空間以及對外貿易交流得到進一步的優化與提升,迎來了廊坊現代國際化發展的重要機遇。未來,豐富的涉外活動以及極富活力的國際交流合作,將會為高校的中醫藥畢業生提供更多機會。
三、廊坊市外向型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方向
(一)落實外語教學與專業課程的系統性融合
在外向型中醫藥人才培養過程中,外語教學與專業教學亟須系統性融合,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其一,傳統模式下外語課程設置與專業課程設置相分離,因此高校應對外語通識課、外語專業課,以及專業課的排課設置做進一步的調整:應從院校整體培養目標出發,有機地對外語課和專業課進行統籌安排,使每一門課程之間都能起到有效銜接與相互促進作用,避免外語教學與專業教學毫無關聯,產生脫節現象。其二,學校所學與實際所用相分離。高校傳統的中醫藥人才培養常以理論學習為主,實踐為輔,不注重學生的臨床實踐,在校外也鮮有相應的實習平臺,這就使得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難以通過實踐活動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廊坊市各高校應進一步強化校企合作,產學對接,利用廊坊目前國際化發展優勢,為學生搭建更多的交流平臺和實踐機會,適時調整課程設置,對接市場人才需求。依據當地國際發展動向及區域經濟需求,合理調配外語課程與專業課程的課時比例、課程內容、課程測評,這樣有助于培養專業素質過硬、實踐能力強的外向型中醫藥人才。
(二)加強外語教學理論指導,深化外語教學滲透作用
外語能力是國際人才的必備能力之一,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與數字信息化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國的外向型中醫藥人才只有強化對英語的學習,才能在對外交流的過程中更好地傳播我國的中醫藥文化。因此,廊坊市在培養外向型中醫藥人才時要加強外語教師的理論學習和科技媒體協同技能,增設外語教學互動模式和完善外語教學的測評方法,以提升學生的外語應用能力和對外交際能力。外語教師應該在完備外語教學理論的基礎上嘗試理論創新,例如“產出導向法”與思政育人相結合,使外語教學能夠更為科學有效地起到外向型中醫藥人才培養的指導作用。另外,推行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多模態教學方式,以及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多模態評價模式,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模式,從而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合理測評學生外語交流能力。
(三)貫徹思政教育,培養傳承與創新精神
數字信息的發展和高新尖科技的推進不可避免地沖擊著中醫藥文化。同時,中醫藥高等教育也不可避免地摻雜著現代醫學教育的理念與方法,導致中醫藥的人文精神和自身文化傳統被沖淡。思政教育需要適時地融入外向型中醫藥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傳播中醫藥哲學內涵,弘揚中醫藥治病救人的文化品格。在外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對課文中蘊含的思政元素進行挖掘,建立學生思政資源庫,輔助學生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在專業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新舊中醫藥學知識之間傳授的比例,不能過度傾向于某一方而忽略另一方??梢詫⒅嗅t藥經典著作的研習與最新醫學成果結合起來,合理分配二者比例,全面提升學生專業水平。加強學生對中醫藥經典著作的研習,以及望、聞、問、切等傳統醫療手段的講解,使學生認識到無論是古人的中醫藥經典著作還是當代醫學家提出的最新理論成果,都是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傊?,在外向型中醫藥人才培養中,只有使學生不斷傳承和發揚中醫藥文化,重視和尊重傳統中醫藥發展的規律,才能更好地推動中醫藥國際事業的發展。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在數字信息技術與高精尖科技對全球醫療手段變革之際,中醫藥走國際化的道路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廊坊市作為我國國際化發展的重要城市之一,需要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戰略的要求,創建自己的中醫藥人才培養基地,通過系統融合外語教學與專業教學、提升外語教學的重視程度、貫徹落實思政教育等方式,提高廊坊市外向型中醫藥人才培養效能,優化中醫藥教育發展,探索出服務于中醫藥“十四五”發展規劃的人才培養方案,為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實施及對外交流合作提供人才儲備,為使中醫藥學科納入世界人類文明大體系以及為全人類健康服務提供智力支持,為推動我國中醫藥人才發展戰略提供理論借鑒。
參考文獻:
[1]楊關林.創新特色人才培養模式 適應新時期中醫藥發展[J].中國高??萍?,2013(08):15-17.
[2]邢建平.廊坊: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EB/OL].http://www.lf.gov.cn/Item/104248.aspx,2020-11-14.
[3]第二屆中醫藥國際化發展論壇在京舉行:中醫藥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貢獻[J].遼寧中醫雜志,2020,47(07):211.
[4]蘇嵬.廊坊市中醫藥事業發展淺議[J].中國培訓,2016(04):149.
[5]李炳亮,常之魁.河北省大健康產業(2019)研究報告[J].社會科學論壇,2020(06):82-102.
[6]丁智勇.新世紀需要國際化復合型外語人才[A].科學發展觀和中國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匯編[C].2005.
[7]杜瑩,賈連群,王瑩,等.新時代文化自信背景下中醫藥文化傳承的SWOT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19):9-11.
[8]叢日坤,李軍海,丁波,等.新時代背景下中醫藥文化傳承與理論創新的反思[J].中國醫藥導報,2020,17(22):123-126.
【本文系2021年度廊坊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外語教學對國際化中醫藥人才培養的協同作用研究——以廊坊為例”(2021085)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