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 娟
(北京城市學院 北京 100083)
近年來,隨著混合學習概念的引入及網絡化的普及,越來越多的高校都認識到轉變教學方式的重要性,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翻譯教學已經跟不上迅速發展的網絡時代和當代大學生的學習、認知特點,各教學單位都在積極探索互聯網+混合式翻譯教學,建立起一批以網絡教學平臺、慕課、微課、微信公眾號平臺等為載體的混合式翻譯課程,混合式課程被應用于計算機輔助翻譯、翻譯理論與實踐、口譯、筆譯等課程中,以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豐富了課堂內容,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筆者所在專業教研團隊于2015年、2016年分別進行了法語翻譯課程模式的創新研究,由之前的傳統“幫扶”翻譯教學模式(教師發給學生設有“陷阱”的文本—學生課下前準備翻譯—全班逐句討論文章中的每一個句子—教師給出“正確”的譯文)轉變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筆譯授課方式。課程分為課堂講授和課下訓練兩大部分,每隔兩周進行一次課堂講授,課堂講授為3課時。針對每個主題,學生利用線下碎片化時間、泛在學習資源對教師布置的翻譯項目進行翻譯。17年實施該教學方式以來,學生對此反饋良好,從原來的“填鴨式”學習,變為了課堂的主角。
但在此教學過程中,網絡并沒有發揮其強大的功能,僅起到布置作業、測試、答疑等輔助教學作用,線下教學內容依然是依賴于課件、翻譯文本等紙質材料的屏幕化,還未完全將網絡整合于教學之中,使之成為“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筆者于2019-2020學年對筆譯進行了混合課程改革,旨在通過優慕課網絡教學平臺,構建線上“教師課前發布任務—學生嘗試完成任務—通過導學案進行知識點與背景知識學習—修正任務—測試”與線下“同伴教學+點評翻譯常見問題+小組展示+師生合作評價+有組織討論+拓展翻譯訓練”有機融合的教學模式。
筆者基于混合式教學理念,研究制定了適應當代大學生學習特點的新型法語筆譯教學模式。依托優慕課教學平臺及網絡資源,結合線下面授課堂的優勢,從教學方式、教學資源、教學環境、評價方式四個方面搭建起實施教學活動和實踐的平臺,旨在運用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的教學方式,建立較為全面、系統的筆譯教學資源,創設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環境,引入線上線下混合式、多元化評價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課堂效率、培養學生翻譯能力、客觀有效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
基于多媒體信息技術,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學習需求,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混合課程教學資源(自主學習任務單、知識點PPT、知識點視頻、原汁文本、原味視頻、雅趣欣賞、練一練、測一測),建立了基于旅游、藝術文化、教育文學、電商貿易等主題的小型筆譯術語庫,跟蹤學生情況,建立了學生筆譯學習檔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解決了筆譯教材內容陳舊、形式單一的問題。
本課程采用線上+線下(隔兩周面授)融合教學,圍繞旅游、藝術文化、教育文學和電商貿易四個主題展開教學,翻譯字數與難度逐漸遞增,每個主題對應3-4周線上+線下學習時間。學生通過線上微課學習相應的筆譯理論知識,個人完成該主題的翻譯練習,并以小組形式修改翻譯練習、總結術語、完成翻譯測試,翻譯練習與測試大多來自于法語翻譯工作室承接的校內、校外真實翻譯項目。線下面授時間為第1、4、7、10、13、16周,采用翻轉課堂模式,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參與度與積極性。以旅游主題為例,課前、課中、課后線上線下教學設計如下:
2.3.1 課前
課前第1周:(1)教師根據前測成績將學生按照異質分組原則進行分組;(2)學生觀看教師發布的視頻《騎行川藏線》和《Le tourisme en RégionCentre-Val de Loire》;(3)學生個人完成與視頻內容相關的漢譯法、法譯漢翻譯練習各一篇;(4)學生在答疑討論區提出該翻譯練習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課前第2周:(1)學生個人學習知識點微課視頻《千變萬化的詞義》、《利用工具書把握詞義》,做筆記并完成相應測試;(2)教師發布旅游主題的中法文對照材料《舍農索城堡》和《Chateaude Chenonceau》,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查找對應術語并歸類;(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修改前一周的翻譯練習。
課前第3周:(1)學生個人學習微課視頻《利用互聯網查找詞義-查詢對等術語》和《利用互聯網查找詞義-術語驗證》,做筆記并完成相應測試;(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該主題的翻譯測試漢譯法、法譯漢各一篇;(3)學生在答疑討論區提出該翻譯測試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并完成該單元的問卷。
2.3.2 課中
因此,本課程線下采用“同伴教學+分析作業常見問題+小組展示+師生合作評價+有組織討論+拓展翻譯訓練”的翻轉課堂授課模式。
課中第1周:(1)教師發布課程問卷,了解學生對混合教學的看法和接受度;(2)對學生進行預測試,為之后異質分組提供依據;(3)教師講解本課程授課要求、方式、考核方法,指導學生操作使用優慕課網絡教學平臺。
課中第4周:(1)為檢驗學生線上理論學習的效果,采用Quizziz平臺,以游戲方式發布翻譯理論測試題,增加課堂互動性。采用張萍(2017)提出的同伴教學法,引導學生在課堂上互動、合作學習,教師根據學生答題情況對知識點進行選擇性講解。(2)學生以小組形式展示翻譯作品,其他組同學點評。(3)教師將批改后的翻譯作業和測試下發,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教師分別對每組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4)教師講解旅游主題材料翻譯特點并進行相關拓展練習。
2.3.3 課后
課后第4周:學生進一步修改旅游主題的翻譯練習和測試并開始下個主題的學習。
基于線上習題庫與試題庫的建設,Kahoot、Quizizz等在線測試工具,建立起以線上+線下“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師生合作評價”為基礎的多元化評價方式。例如線上教師進行在線測試、在線點評、課前小測,線下評估學生課堂參與度,師生共同點評翻譯作業,小組互評翻譯測試,倡導形成性評價在評價中的重要性,并且鼓勵學生參加校外翻譯實踐,科學評價學生的學習信度、效度的有效變化和翻譯能力變化。具體內容參見下表(筆譯考核評價表):

評價主體形成性評估(60%) 終結性評估(40%)獎勵評價平時成績(20%) 階段測試(40%)個人在線學習情況1.旅游主題翻譯(15%),包括: 測試(10%)1.個人翻譯作業2.藝術文化主題1.閉卷筆試對參與筆教師2.在線測試 翻譯測試(10%) (30%) 譯實習、實3.學習播客視頻時長3.教育文學主題2.筆譯實訓4.學習筆記數量 翻譯測試(10%) 報告(10%) 踐學生給課程討論區發表話題4.商務主題翻譯 予獎勵評次數 測試(10%) 價5分學生 自評:翻譯作業、練習/ /(5%)小組 小組互評:翻譯作業、練習(5%) / /
筆譯混合式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定學習進度,隨時可以復習課程內容,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差異化需求。學生通過在答疑板塊提出問題,教師能夠有針對性的解答學生在翻譯中遇到的問題,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由于混合課程尚屬新鮮事物,并沒有大范圍推廣,大部分學生在使用平臺過程中都遇到了困難。如何將線上和線下有機融合是混合教學模式的關鍵,線下課程不僅要完成對學生線上學習效果的檢驗,還應對線上學習內容進行拓展和補充來提高學生“教中學、學中做、做中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