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國印
(內蒙古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內蒙古·包頭 014010)
軟件項目管理作為軟件工程專業本科教學環節的必修課,要求學生夠熟悉軟件項目開發過程、軟件項目管理方法以及軟件項目工程規范和標準。通過該課程學習不僅讓學生具有較強的軟件項目管理初步經驗和實踐能力、項目組織的基本能力和較好的工程素養外,還應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具有競爭和團隊精神,該課程是一門關系畢業和未來擇業的重要課程。
介于該課程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教改存在的不足各課程相關的高校教師嘗試提出新思路改革舊的教學模式,很多一線高校教師在講授軟項目管理課程時煞費苦心地嘗試改變固有教學模式,教學改革創新中提出了很多新思路。
許藍月等人提出一種通過工程案例結合理論知識的教學模式,進而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單純講授理論知識不做實驗導致學生眼高手低、動手能力差的問題。
不足:雖然是使用了IBM標準項目作為學習案例但是由于高校教師自身軟件項目管理經驗的不足可能無法深度理解該項目的專業知識與背后的管理模式,實際效果可能無法達到預期。
薛茹提出一種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通過借助信息化APP輔助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能夠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教學數據化收集在一起,便于數據統計和規劃建議。
不足:學生使用APP雖然可以提高學生和教師的工作效率,但是由于目前學生自控能力有限在課堂教學環節使用手機可能會成為學生上課使用手機休閑娛樂的借口實際應用難度大。
李志民提出一種借助多元化綜合平臺將精品課、軟件工具、和項目案例庫加以整合供學生隨時使用,學習應用十分便捷。
不足:用教師的科研項目作為項目管理經驗應用到教學中,雖然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實際案例庫不足的問題,但這些案例的項目管理模式本身可能并不符合軟件項目管理的規范和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只能作為一些例子而不能作為標準項目來學習。
周曉等人提出一種對翻轉課堂進行全面升級的在線智慧學習平臺,該平臺可以從課前、課中和課后全方位的與授課教師進行活動,讓學生和教師充分參與到整個教學環節中,包括學生考核和教師考核也可以線上操作,讓教學環節信息化。
不足:該智慧平臺能充分解決教學的信息化建設,但是該教育改革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軟件項目管理課程本身存在的難理解,知識不易消化的問題。同時,該平臺的設計中未指出教學資源的來源,如果不是精品課程作為教學資源那么可能教學效果仍然不理想,同時該過程也同樣缺少實踐環節的有效性改革。
李志明等人提出一種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六位一體”軟件項目管理課程教學體系。充分的將課程教學、企業教師介入指導、實踐、項目作業、項目驗收點評、多元化考核有機結合。提出基于項目驅動的軟件項目管理以團隊方式共建項目開發經驗。
不足:該體系已經做到了很好地將理論知識和項目實踐有機結合,但唯一存在的不足就是課程本身改革僅是壓縮一些不常用的課堂內容,還需要對課程做進一步改革與創新。
雖然苦心經營解決了一些棘手的問題,但由于各種改革方法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弊端不足。因此還需進一步開拓視野,探索發現,并實現全方位的改革與創新。
不過,在實際教學過程卻存在諸多問題。從目前教學實踐出發,主要可以歸納總結為以下五點:(1)高校教師絕大多數都是高校畢業的博士和碩士,畢業后沒有在企業中從事過管理工作,因此缺乏軟件實際項目開發管理經驗是必然;(2)校企合作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高校教師缺乏項目經驗的問題,但企業授課教師(實踐派)往往將教學重點放在實踐環節,善于講授以工具為主導的課程教學模式,試圖套用過往成功案例的固有模式,試圖以一種可復制的方式將開發經驗傳授給學生,這樣做的最大問題是可能會在學生思維萌芽期固化思維方式,不利于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培養;(3)對于高校教師(學院派)來說,講授理論基礎知識的時候發現軟件項目管理課程概念繁多、邏輯性不強、專業術語等記憶內容多、不易備課和梳理全文脈絡。在概念教學過程中無法和學生互動和達成共鳴,感覺在講解文字性內容的過程中能明顯感覺到學生的注意力已經分散了,提不起學生興趣;(4)對于學生來說,過多的概念和文字令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整節課的概念性課程很難將注意力集中,概念記不住,甚至覺得無聊。而到了實踐階段學生由于前期概念性問題學習基礎還未打牢,又很難掌握實踐過程的邏輯,因此在學習、實踐和考試環節很難做到融會貫通;(5)在實踐環節高校教師(學院派)往往用一些課本或者網絡中提供的實例來作為實踐教學資料,可是這些資料本身存在已經過時,無法與最先進的技術兼容或資料本身論證有誤,這樣的實踐環節很難讓學生學到真本領,甚至傳授了錯誤的知識。
軟件項目管理課程的培養目標是:掌握軟件工程及軟件項目管理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夠從事軟件項目開發領域相關的設計、開發、維護、管理等工作,以及完成軟件項目管理領域相關的4個核心領域、5個輔助過程和1個整體框架的任務。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軟件工程管理型人才。
熟練掌握該課程可培養學生具備以下能力:
(1)要以一名軟件項目經理的視角思想問題(如分解量化、集成綜合、全局最優等),訓練管理的思維(如發散思維、平行思維、權變思維),養成良好的習慣(如主動積極、換位思考、謹言慎行),思考五個維度問題(自我管理、向上管理、向下管理、同級管理、外部管理)。
(2)要具備管理的意識、被管理的意識,樹立工程意識、溝通意識、團隊意識、責任意識、質量意識、風險意識、成本意識、時間意識等。
(3)學會一些方法,如項目啟動、范圍確認、成本估算、風險識別、計劃編排、資源調配、質量控制、團隊激勵、項目追蹤、變更控制、項目收尾等。
(4)掌握一些專業工具,如Project、SVN以及項目章程、各類計劃、審查報告、工作報告等模板。
針對軟件項目管理課程中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通過從一些經典教材或影視資料中引入一些與軟件項目管理相關的心理學故事或者行為組織學歷史案例,將這些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和目光的有趣視頻或漫畫故事有邏輯性插入到每一章枯燥的文字知識中可明顯提升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這些精彩片段能夠緩解注意力疲勞以及記憶力疲勞,讓學生的大腦在學習—疲勞—休息—再學習—再疲勞—再休息的循環往復中邊學邊休息的過程中完成教學目標。本文將60多個學生感興趣片段均勻分布在每章理論知識的中間。保證每學習10-15分鐘就會有2-5分鐘的大腦休閑期,讓大腦在休閑中達到更高效學習的目的。同時這些學生感興趣片段還可以增強學生記憶知識點,可以起到記憶錨點的作用,便于學生回憶課堂內容?!盾浖椖抗芾怼愤@門課針對大三學生開設,共32學時,其中理論教學26學時,實踐6學時,實踐環節是運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平臺與企業導師在線視頻授課,這種實踐方式可以彌補課本自帶教學資料的不權威或自身錯誤的特點,讓學生的實踐環節更貼近企業實際應用,由于篇幅原因僅列出部分感興趣片段如表1所示。

表1:部分教學感興趣知識片段大綱
本文的整體創新思路分成兩個部分:(1)是從根本上改變課程內涵,不再讓學生和授課教師在枯燥乏味的體驗下學習。而是從大腦的疲勞機制出發,每隔10-15分鐘讓大腦放松一次,再重新接受新知識學習。從大腦的疲勞耐受力出發讓大腦處于學習—疲勞—休息—再學習—再疲勞—再休息的循環往復中將知識接受而不是機械化的盲目灌輸式學習;(2)是實踐環節采用企業教師在線授課的方式讓學生學到企業中真正的軟件管理流程,讓知識和實踐相互轉化(見圖1)。

圖1:整體教改創新思路示意圖
以上兩個方法的充分融合可以平衡“學院派”和“實踐派”的各自利弊,既可以解決高校教師只講書本知識缺乏企業管理經驗的問題,也解決了企業人員照搬成功項目固有模式,以工具出發忽略基礎知識的弊端。該平衡模式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有機結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軟件項目管理的理論與實踐,該平衡模式的工作原理圖如圖1所示。
本文通過對軟件項目管理課程教改和深入探究發現一種平衡“學院派”教學方法和“實踐派”教學方法有機結合的平衡模式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結合,通過利用大腦抗疲勞機制學習法將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變得靈動易被學生接受,該方法的應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軟件項目管理課程的教學難度,讓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讓學生學習輕松且易接受原本,教師不用煞費苦心的灌輸與填鴨知識點,同時借助企業教師的實戰經驗讓理論轉化成實踐,對改變軟件項目管理的教學現狀具有重要意義。該方法將彌補高校教師在實際管理經驗中的不足。既拓展了教師素質的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