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敦華
【摘 ? 要】 ?先學后教,在很多區域已經深入實踐與研究,但是,基于初中物理的學科特點,筆者嘗試著利用多種策略來優化我們初中物理學科的預習,以此提升物理學科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策略;初中物理;實驗探究
初中物理的實驗探究有其必要的思維過程和探究要素,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有效而針對性的預習,我們需要結合學科特點和探究內容進行精心設計,充分還原學生預設的效果。具體采用以下幾種方法,以此拋磚引玉。
一、問題鏈,啟發探究
問題是思維的核心,是啟發學生思維深入的關鍵,問題鏈更能起到非常好的啟發思維、促進思維生長的效果。為此,在預習環節,我們就可以充分借助問題,啟發學生對將要進行的探究內容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我們需要對將要進行的探究內容進行初步的問題設計,通過問題鏈的形式驅動學生思考和分析,達成有效的預習效果。
比如,我們在布置學生預習“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時候,就可以設置如下問題鏈來引領學生的預習。
問題1:你知道什么是摩擦力嗎?你知道什么是滑動摩擦力嗎?
問題2:你能舉兩個滑動摩擦力的例子嗎?
問題3:結合二力平衡知識,你覺得用什么方法可以測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問題4:結合自己舉的例子,你猜想一下,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問題5:你準備用什么方法來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這些因素的關系?
問題6:你還記得使用控制變量法探究的注意點嗎?操作要領是什么?
問題7: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這些因素的關系時要使用控制變量法,你準備怎么操作?
這樣的問題鏈能較好地引領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預習,較好地啟發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的預習方向,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教師要善于結合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等客觀因素,鎖定問題鏈的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啟發學生思維,引領學生成長。
二、微視頻,明確探究
隨著多媒體資源和網絡時代、智能時代的飛速發展,微視頻、微課也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在教學中,我們也可以用微視頻來協助學生的課前預習。不過,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教師呈現的視頻需要遵從以下幾個環節:
1.視頻不能是探究實驗的完全呈現。因為探究實驗有其特定的思維價值和思維意義,整個探究過程是需要教師引領學生一步一步在探究中不斷深入、不斷收獲的。教師的微視頻不是課堂教學視頻的簡單呈現,而是基于某一探究問題的分解和預先思考、分析。
2.視頻要起到啟發思維、引領成長的效果。教師要科學合理地鎖定探究內容,結合內容和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引領學生的思維生長,促進學生在課前預習過程中,有方向、有方法、有生長,也為新課教學過程中探究實驗的順利開展保駕護航。
3.視頻要簡短、精煉。為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結合中學生手機控現象較為嚴重,我們需要將視頻內容不斷提煉、精選,并和家長取得聯系,告知微視頻的觀看時間和要求。
比如,在探究“電阻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我們就可以通過網絡下載和自主制作視頻,讓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視頻初步感受到電阻的大小受材料、橫截面積等的影響。比如,我們播放的視頻中,有高壓電線的選材視頻介紹,也有為什么選擇銅絲而不選擇價廉的鐵絲、為什么選擇粗一些的電線等,我們也可以介紹超導體、半導體的視頻資源,這些視頻讓學生的課堂探究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積累。
教師在微視頻的制作、選取等過程中,需要發揮集體的力量,注重長期的積累和優化。在長期的努力中,微視頻資源不僅可以滿足學生預習需要,還可以促進學生鞏固知識、提升能力的需要。
三、微任務,變通探究
任務驅動能非常有效地促進學生參與,在探究類實驗的預習過程中,我們很難以題目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因為基于探究實驗本身價值的體現,很多實驗需要在教師和學生的互動、碰撞中得以達成。因此,在常態的預習作業布置過程中,我們可以設計微任務來協助課堂探究活動的完成,也可以幫助學生對接自己的最近發展區,開啟新的學習之旅。
比如,在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我們就可以以微任務的形式促進學生的預習。
1.你有游泳的經歷嗎?你能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嗎?還有哪些例子也可以證明浮力的存在?
2.請你結合自己的游泳經歷,回想一下,在游泳時和浮力有關的感受,浮力什么時候發生變化?
3.在水池中放滿水,用一臉盆倒扣其中,慢慢壓下去,試著談談你的感受。
4.采用類似的體驗,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5.預習阿基米德原理,通過計算、推導等過程,進一步推導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你能否用定理的形式表示出來?
根據以上五個體驗性的微任務,試著讓學生利用課后活動感受浮力的存在,也感受浮力在某些因素影響下的變化。在常態的預習作業過程中,我們的任務驅動需要將預習的內容分解到每個任務中,讓學生在任務的逐一完成過程中,實現對問題的逐一突破,為課堂實驗探究奠定基礎。
總而言之,在常態的教學過程中,預習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充分結合教學內容布置好預習作業,也要注重預習和課堂教學兩者之間的關系,要真正通過預習吸引學生的參與,促進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