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健
【摘 ? 要】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學體育課程逐漸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關注。體育作為加強學生身體素質的重點科目,小學體育應加入游戲化教學,引導學生在游戲當中不斷學習,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以及學習效果。尤其是在低年級教學當中,體育教師更應該利用這一教學策略,在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的前提下,不斷提升小學體育教學成果。本文基于小學體育游戲化教學策略展開討論,希望能給小學體育教學帶來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 ?小學體育;游戲化;教學策略
體育課程是有目的有組織的體育活動,能夠讓學生在活動當中掌握基本的體育知識,并且能夠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小學體育教學當中適當運用游戲化教學,能夠增加體育課程的興趣,促進學生通過體育課培養合作學習精神,并且可將這種精神運用到其他學科的學習當中。在小學體育教學當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游戲化教學模式,逐步提升課堂質量,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一、通過游戲化教學培育學生合作精神
體育學科與文化課的教學有著較大的區別,體育課主要依靠戶外活動,所以在游戲化教學當中有著很大的優勢。教師在運用游戲化教學方式的同時,要對學生的體力和智力進行同步教育,進行游戲環節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課程當中。
以“跳短繩接力”一課為例。首先,教師將班級學生平均分成幾組,每組的第一位學生站在起跑線上,規定每個學生跳二十五下之后跑向下一位同學,接著由下一位同學繼續跳繩,以此順序接力,讓小組間開展比賽,比比哪組最先完成接力。教師在介紹比賽規則之后要進行相應的演示,加深學生對規則的理解,教師在確定學生都明白規則之后,發出開始指令,讓學生進行比賽。學生在接力過程中會有小組的其他成員為其加油,鼓勵參賽學生更好地比賽,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班級的凝聚力以及合作精神。教師在比賽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跳繩姿勢和跑步姿勢,并將問題進行記錄,在學生完成比賽后進一步總結歸納。通過這種團體類參賽項目,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感受團隊合作精神,并且能在游戲化教學當中促進學生培養合作意識。
二、通過游戲化教學進行智育
小學體育教學不僅是體能訓練,還能在體育活動中進行智育。小學生現階段還處于好玩和好奇心較重的年紀,教師要善于運用體育游戲,不斷開發學生的智力,并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小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教師通過相關的游戲情景,可以引導學生進入和諧的教學氛圍,寓教于樂,激勵學生。在進行游戲教學的同時,也能完善學生的智育,起到體育教學與智育的有效融合。
以“籃球”教學為例。籃球作為典型的合作類體育活動,教師可以在課上加入游戲化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對籃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展示花式籃球相關的視頻,并進行相關動作的展示以及講解,然后選取其中一些較為簡單的動作進行教授。學生在一開始學習時存在一定的接受能力限制,教師在這其中要不斷鼓勵學生進行探討,引導學生建立遵守紀律、團結合作的教學精神,不斷促進體育教學游戲化對智育的效果。
三、注重體育游戲化教學的創新
體育課程有助于學生緩解課業壓力,這也要求教師在授課時要幽默有趣,建立輕松的學習氛圍,并且要進一步建構相關的合作課堂,適當開展游戲與課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這也要求體育游戲化教學形式要不斷進行創新,為學生帶來一定的新鮮感,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有效交流,對小學體育教學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以“障礙賽跑”教學為例。障礙賽跑是體育課程傳統的教學項目之一,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是將障礙物進行規律擺放,讓學生逐個跨越,教學游戲一成不變,由于缺少創新,也極有可能造成學生產生厭煩心理,給小學體育教學帶來不利影響。在創新性游戲化教學當中,教師可積極探索相關教學方式,為課堂帶來新的教學視角,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體育鍛煉。例如,教師可將原本的教學設備進行粉刷,畫上當下學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形象,拉近課堂與學生間的距離,充分激發學生對體育課堂的興趣,對傳統課堂的教學創新不僅能使小學體育課堂煥發出新的生機,也能有效地對游戲化教學進行進一步的鞏固,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
小學體育的游戲化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體育課的授課模式,不斷豐富現代化體育教學內容,促進小學生在多角度教學中更好地接受體育知識,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提升學生在課堂當中的參與程度,引導學生在課堂當中既學習到了體育知識,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中放松了身心,為其他課程的學習帶來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蘇龍.小學體育游戲化教學策略[J].新課程,2020(31):118.
[2]曲志磊.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體育游戲化教學策略[J].智力,2020(18):43-44.
[3]王順喜.淺談小學體育游戲化的教學策略[J].吉林教育,2020(Z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