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霞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和發展,學校教學工作中一再強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雖然美術沒有作為基礎的升學考試科目,但是很多學校已經開設“特長生”錄取,對于一些在美術,體育等方面有特長的學生,通過考試,結合文化課的成績最終進行錄取。這一政策的出現更加體現了我國教育事業對藝術類科目的重視程度。美術教育重塑了藝術在學生心中的形象,讓學生學會用美的眼光去欣賞事物和生活,提高了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和美術心理水平。美術教育也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學會用發散性思維思考問題,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美術教育,教學方法,審美力
引言:
美術教育作為初中素質教育體系的一部分,在學生的教育學習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988年國家教委為發展中小學教育頒發了《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劃》 開設初中美術課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求學生全面發展,培養社會主義全面發展的新人。依照目前情況來看,很多學校把美術教育不納入中高考為由,對于美術教育不夠重視,隨著學生年紀不斷升高,學習壓力逐漸增加,部分學生或者是教師,甚至占用美術課的時間來學習教育其他文化課科目。有的美術課雖然上了,但是沒有使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對于美術只是淺顯的認知和學習。本篇文章將以初中美術教育為核心,具體分析初中美術教育教學中的一些方法。
一、課堂教學角色轉換。
傳統的美術教學主要體現在教師的教上,教師在課堂上講述了所要學習的內容,剩余的時間都是學生自己去學習。而新型的教學主要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學生的學習大于教師的教育。傳統的美術教育沒有活躍的課堂氛圍,學生也沒有學習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學會創新,敢于創新。人教版初中一年級上冊,接觸的第一課就告訴了我們什么是美術,富于創造力的造型藝術就是美術。所以美術教學中重點強調創造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潛能,多進行一些互動講述,學生們和教師之間相互借鑒學習,進行分組創作,分組討論,分組講評的模式來教學。充分做到體現學生價值的課堂。醫學研究表明,人類的身心健康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精神因素, 其中藝術的感染力不可忽視,美術教育,做為藝術教育的一部分,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快樂,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1]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人教版初中一年級上冊第一課就指出:美術作品的產生,一是源于對現實生活的感受,二是需要有創造性的構思和獨特的表現技巧。(1)生活中的感受主要體現在對于生活上的一些觀察,因而教師首先需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提高學生的觀察力。美術作品的基礎就是看,學生需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進行全面的“看”。(2)其次,教師需要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構思和獨特的表現技巧”,創造性,獨特性,都體現在創新能力上,因此,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多聯想,多想象。把現實生活中看到的,加以自己的想象理解描述出來,作為自己的作品。美術是個大家族,它涵蓋的范圍比較廣,包含繪畫,素描,設計,建筑,雕塑等方面,每個方面都有著獨特的含義,所以學生也要學會用全面性的眼光看待美術教育。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就講述了把美術融于建筑,融于雕塑,融于設計等等方面。創造力是創新的必備條件,它是發自于學生內心,自身的一些想法。創造力將是美術教育教學的關鍵部分。[2]
三、加強學生的審美教育,在審美教育的過程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
審美能力是人類對于事物和世界的一種認知力和理解力。它即包含了主觀上的審美,也包含了客觀上的審美,即體現在感性的審美上,又體現在理性的審美上。是人們對于事物以及世界的全面的審視。審主要體現在看,觀察上,美主要體現在感受理解上。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也說明了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不同的,他們看待事物的能力和方面都是不同的。同一作品有的學生看到的是圖畫美,有的學生看到的是構思美,也有的學生看到的是意境美等。不管是哪種美,都是學生的一種認識和欣賞。[3]每個學生的內心都是五彩斑斕的,教師需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激發出學生獨有的想象力,審美力。要在審美過程中融入品德教育,其實就是讓學生學會愛。例如,當學生欣賞中國著名油畫《開國大典》時,他們應該了解作者和作品的背景,并引導他們觀察作者所描繪人物的生動表現和內在世界。這是一幅革命性的歷史繪畫,在群眾中很受歡迎。 通過對油畫《開國大典》的敘述和欣賞,學生可以了解現代中國畫藝術的偉大成就,提高他們欣賞和觀察油畫中國特色的能力,并激發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思想品德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一再貫穿每一門教育學科的始終,它是學生學習的靈魂。學生的審美能力往往是體現在基礎的技能水平和思想品德的基礎上的。[4]
結語:
美術教育作為一門藝術教育,它能夠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審美力,能夠在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上起到很大的輔助作用,也讓學生的學習壓力得以緩解,使得學生得到了全面的發展,適應了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教學方法的改變,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聶根翠. 聚焦情境,核心素養引領下的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微探[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20, 000(006):117.
[2]張艷艷. 情境教學法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 教育科學(全文版):00201-00201.
[3]焦念華. 初中美術教學方法思考與對策[J]. 名師在線, 2020, 000(011):P.82-83.
[4]黃丹, 孫彬. 初中美術教育中深入淺出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J]. 科技創新導報, 2012, 000(022):2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