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開達
摘 要:對于語文教學來說,寫作和閱讀都是必不可少的,它們彼此間相輔相成,不可分科。因此,“以讀促寫”的教學理念應運而生,并得到了教育界的一致好評。可從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部分教師仍然對閱讀和寫作的關系作用理解得不夠透徹,將寫作和閱讀變成兩個不相關的部分來進行教學。這樣一來,學生在寫作上遇到問題,只能留著等到作文課上才能得到解答,這很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大體上說,要想寫出出色的文章,必須要以一定的閱讀量作為基礎,而閱讀量的多少,可以直接決定學生能寫出什么水平的文章。在“以讀促寫”理念當中,“讀”是途徑,而“寫”才是最終目標。因此,教師要想切實提升語文教學水平,就要首先從“寫”入手,找尋自身教學模式中的局限性,并就其進行深刻的反思和探究。文章主要就學生的觀察力、語言感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深刻對初中語文“以讀促寫”的策略進行廣泛討論。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作文教學;以讀促寫;實施策略
一、 引言
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閱讀和寫作是至關重要的兩個方面。其中閱讀是學生獲取文字知識,感受周圍世界的最基礎的辦法,它重在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而寫作則是學生將想要表達的思想和內容記錄下來的辦法,它更傾向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在新課標改革中也明確對這兩方面的配合教學做出了積極肯定。閱讀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能夠對學生的寫作能力產(chǎn)生多方面的促進作用,它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還能為學生提供海量的寫作靈感。但是結合中國目前初中語文教學真實狀況來看,無論是教材的編排,還是教師的實際教學,都將這二者無意識地分割開來,想要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還需要更為深入的探索。
二、 初中語文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初中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
據(jù)相關機構調查,有近一半的學生覺得寫作難,甚至有百分之二十多學生認為寫作已經(jīng)對他們造成了困擾,由此可見,對于當代初中生來說,他們都很難將寫作當成個人愛好,極為缺乏寫作興趣。不光如此,現(xiàn)在初中生的寫作素材幾乎很少取材于周圍生活,缺乏觀察力,也是如今初中生所存在的問題之一,多數(shù)學生只會將那些自己死記硬背下來的優(yōu)秀詞句生搬硬套在寫作當中,這儼然已經(jīng)成為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從調查結果中不難看出,當代初中生并不具備錘煉自己字詞的意識,僅僅只有極少部分的學生會注意這點,剩下的學生只會重復使用自己已經(jīng)用了很多遍的東西,不少學生都認為使得詞語句子變得豐富生動對自己來說太困難,抱怨寫作課堂太過枯燥,很難保持整節(jié)課的高度集中,久而久之,他們也就逐漸放棄了。學生要想時刻保持自己寫作詞匯的豐富性,一定數(shù)量的閱讀是不可或缺的,而閱讀積累的過程往往又是極其考驗學生耐力的,所以這就導致很多學生無法堅持下來,也意識不到閱讀對寫作的重要性。教師在對班級內部的優(yōu)秀寫作作品進行賞析和講解時,不少學生只是“聽過且過”,絲毫不會去反復揣摩范文的語境和用詞,更不會總結出屬于自己的寫作體系和方法,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都很難得到明顯的提升。
(二)初中語文教師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句話對初中教學來說也同樣適用,寫作是一種學生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xiàn),是一種另類的語文實踐活動,需要相當長時間的積累,厚積才能薄發(fā)。從現(xiàn)有的教材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當中,可以看出寫作一直都占據(jù)著可有可無的位置,正因為這樣,寫作也很自然地成了大多數(shù)學生較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不少教師也做出過一定的努力,可依舊敗給了寫作積累所需要的時間,學生的寫作水平長期得不到提高,不光對學生,就連教師都會對寫作教學產(chǎn)生畏懼心理,長此以往,教師就會選擇性地將教學重點放在閱讀上,進而造成閱讀和寫作教學的失衡。除此之外,還有的教師根本沒有意識到閱讀和寫作教學的關聯(lián)性,直接將二者的教學分離,彼此分開時間進行教學。而且從目前來看,部分教師所布置的課堂寫作練習過于形式化,沒有遵循“以讀促寫”的基本規(guī)律,對學生的寫作教學也只是淺嘗輒止,并沒有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起到更好的實質性作用。由于當前并沒有一套完全講述寫作的教材,所以教師基本都是依照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來指導學生寫作,這就很容易導致寫作教學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同時也缺乏一定的針對性。而且教師通常只是相對籠統(tǒng)地講解議論文、說明文或者記敘文等問題的寫法,并沒有帶學生進行深入探究,造成學生對寫作一知半解,很難精通。
三、 在語文教學中進行以讀促寫的策略
對于初中生來說,良好的觀察力是一切知識接受過程的基礎,也是快速提升寫作能力的絕佳助力,因此教師一定要注意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在新課標當中明確強調了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這四者是緊密相關的,想要提升寫作能力,絕不單單只是鍛煉文字功底,過硬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這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文章以九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學為例,從提升學生觀察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三個方面,深刻論證“以讀促寫”策略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的具體方法。
(一)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
學生觀察力的培養(yǎng)是寫作教學的基礎。教學心理學中說過:觀察是對周圍世界或事物的感知,它是帶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的。因此,在觀察過程中,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又可以對既得知識進行實踐,換句話說就是它不光能夠為學生寫作提供素材,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意識。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的方法和順序,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教師還可以按照每個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心理狀態(tài),進行正確觀察方法的引導和教學。為了使寫作變得更加有條理,邏輯順序更加清晰,學生在觀察時必須要按照特定的順序來進行。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有目的性地總結出相應的觀察規(guī)律,并將其以合適的方法傳授給學生。為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大量閱讀范文,倡導學生學習范文作者對待事物的觀察方法,進而靈活地運用到自身寫作當中。如由遠到近,由上到下,從整體到細節(jié),從時間的發(fā)展進度以及事件的邏輯發(fā)展順序等,在觀察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例如在學習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一課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想象一下詩歌里所描寫的場景具體應該是什么樣的,并且細致地講述一下,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觀察力,同時還讓學生對詩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這也是以讀促寫真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