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通
摘 要:通過謀劃構建雙創教育體系,推進雙創課程開發實施,系統開展雙創教育研訓,建設雙創基地拓展孵化,組織比賽提升雙創水平,服務社會開展雙創實戰等措施,結合專業,關注生活,聯系生產,全面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取得很好的成效。
關鍵詞:職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創新創業教育是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有機組成,是我國新時期素質教育的新突破、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作為我國職業教育主陣地的中等職業學校,肩負著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及就業創業培訓的重要使命。開展中等職業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有利于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貫徹落實到實踐,有利于發揮創新創業的教育引導作用。近年來,我市職業教育緊密圍繞政府“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積極探索職業學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集聚優質資源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兼具的技術技能型人才,促進職教內涵發展,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等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中職教育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現實意義
目前,學界對創新創業教育本質認識與內涵界定有多種視角、多種解讀。李亞員認為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是以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為根本指向的全面教育改革創新,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既培養各領域的拔尖創新人才、也培養企業創辦者與就業崗位上的內部創業者,其基本內涵是“以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思維、精神和能力等創新創業素質為核心的新教育理念和模式”,是對傳統創業教育、創新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的真正融合。[1]職業教育的辦學方向是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中職教育階段的創新創業教育要以健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為重點,以完善條件和政策保障為支撐,以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為主要任務,采取符合中職學生特點的方式方法,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切實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互聯網+、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智能制造、機器換人等帶來的產業轉型升級迫切需要 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產業大軍。作為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緊密的職業技術教育,必須順應時代發展 新潮流,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加強中職教育階段創新創業教育是時代發 展的現實要求,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內在需要。
二、成都市中職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取得的成效
通過對成都市36所中職學校(公辦學校23所,民辦學校13所)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調研,對375份調查問卷進行分析,成都市中職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基本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的組織和領導有力。部分中職學校校領導創新創業教育意識強、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部分學校有負責創新創業教育與自主創業的工作機構與專職人員,制定了創新創業教育計劃和實施方案、有明確的創新創業扶持政策與激勵等保障措施。絕大部分學校高度重視督導評估工作,規范、有序做好匯報工作及相關資料準備。
二是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改革穩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是落實到課堂教學實施。中職學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解與認識有差異,不過均在課程教學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中職學校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以及院校所在的區(市)縣經濟社會特點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涌現出許多特色鮮明、各有優勢的舉措,尤其在師資隊伍建設、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融合方面探索出有效的路徑。同時,學校也配套相應地政策支持和鼓勵,對于下一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是創新創業教育校園文化氛圍日趨濃厚。創新創業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發揮作用,校園文化氛圍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參與此次調研的多數中職學校,根據學校歷史特色、專業特色以及學生就業優勢等,主動營造創新創業的校園環境和氛圍。部分學校在校園里建立創業咖啡屋(創業吧)、創業園區和孵化園區,并給予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有力地支持,開拓了創新創業教育平臺。
四是校企合作特色鮮明。參與此次調研的中職學校皆有自身的校企合作特色,有效地推進了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這些特色既與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就業特點有關,也與中職學校的國際化、地方經濟發展關系密切。
三、成都市中職學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架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領導班子尤其是主要領導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解和學習還不夠準確。各中職學校校領導都重視創新創業教育,有熱情、設立組織機構和責任分工,共同的問題是學校領導缺乏更具體的舉措,沒有科學合理的整體推動方案和組織程序,創新創業教育資源整合力量不足,導致最后的效果也不盡人意。而其中的關鍵原因在于中職學校校領導班子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學習不到位,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和外延、主要內容、實施路徑,尤其缺乏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舉措。
二是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質量普遍不高,對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作用發揮不夠。由于中職學校缺乏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認識和研究,對不同層次學生、開展不同內容的創新創業教育探索不足,導致絕大部分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尚未覆蓋到全體學生。此次督導評估發現,有正規的課程安排、教學計劃的中職學校少,沒有教材、沒有專業師資的院校比較多,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兩張皮現象較為普遍。因此,創新創業教育增加全校師生的負擔,但尚未有效發揮創新創業教育在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的效益。
三是師資隊伍整體需要提升。要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首先必須具備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不能固守傳統。從這次督導評估來看,教師參與的積極性比較高,也愿意去嘗試,但在教學中怎么做還是比較迷茫,尤其在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改革創新質量等方面還有待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還需要得到更大提升。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頂層設計、通盤考慮,需要政策給予支持、通過專題培訓給予指導。
四是資源保障、政策激勵支持力度不夠。一方面,創新創業教育不僅是課堂主渠道中的教育,同時還包括第二課堂及學生活動。這就需要學校搭建更廣泛的平臺,得到政府、學校、校友、相關企業等各方予以支持,配套激勵政策,吸引教師更好地開展指導和組織。而目前學校的平臺搭建和政策支持都比較欠缺。另一方面,對師生創新創業活動的激勵舉措不足。學生、教師獲得專利后,學校對師生獲得專利的正當權益保護不足、缺乏對師生創新創業大賽獲獎的獎勵。
四、成都市中職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建議
一是分層次加強培訓和指導,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水平和認識。第一,推進領導班子學習和提升。明確創新創業教育內涵、培養目標與教育意義,掌握創新創業教育與學校人才培養體系融合的方式方法,強化頂層設計能力、推進教學質量改革,提升錯位競爭能力。市級研究機構需要對中職學校在理論教育、方法研討等方面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指導,以整體提升中職學校創新創業教育能力。第二,加強教師培育和激勵。中職學校在創新創業教育能力和效果的提升關鍵在于教師。可通過舉辦培訓班、專家顧問指導,對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理論體系、教育教學方法、教學設計、科研研討以及學生指導給予培訓指導,強化專業教師融合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開展專業教學質量等薄弱環節上的專題指導和培訓。提升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促進教師以研究帶動教學、以研究激發創新創業教育的興趣和能力。另外,學校需要在政策上予以教師更大支持,制定創新創業教育師資提升計劃,通過舉辦培訓班、教學能力競賽、科研能力提升以及學生大賽指導等方式,提升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能力。
二是給予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創新創業教育的良好實施,能有效推動中職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建議各級主管部門應加大對中職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政策支持與經費保障。政策支持方面,可實施中職學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提升2.0計劃,加強示范校建設,指導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能力提升;經費保障方面,對教師創新創業教育培訓、創新創業項目競賽活動予以支持。
三是推進中職學校產教融合提升計劃。產教融合是中職學校應推進的辦學模式,學校需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變化以及技術的升級,加強在行業企業的融合方式和融合內容著力,強化“訂單式”培養、推進現代學徒制,結合區域經濟特色,拓展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和社會服務渠道,促進學校專業調整,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四是加強中等職業教育運行主體(政府、企業、學校、教師、學生)的協同發展意識、構建共生聯動發展關系,不斷健全深度的校企合作關系、構建師生互動協作式教學關系。[2]加強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文化建設,營造良好氛圍與環境,尊重差異、鼓勵創新與合作共贏。多渠道、多形式、經常性地開展創新創業主題活動,校園環境中主動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元素,加強就業創業優秀畢業生的示范引領。
五、小結
創新創業是民族不斷進步的源泉與動力,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的思想。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需求日益多樣化,創新成為了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根本要求。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同時,隨著地方產業的不斷升級,需要更高素質的技能型勞動者,可見傳統教育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有職業教育的要求,創新創業教育在當今職業教育中的地位日漸明顯。因此,中等職業教育要緊跟時代需求,積極探索和構建中職學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
參考文獻
[1]李亞員.創新創業教育:內涵闡釋與研究展望[J].思想理論教育,2016(4):83-87.
[2]安冬平,楊東海.系統視角下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的失范表征與未來走向[J].當代職業教育,2018(4):54-58.
(成都職業技術學院?四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