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明 趙世曈



摘要:目的:分析在手部電燒傷治療中,應用負壓封閉引流的臨床療效情況。方法:2017年9月~2020年6月,在此期間內選取30例手部電燒傷患者作為試驗對象,按照試驗目的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其中研究組實施負壓封閉引流進行治療,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方法,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通過對細菌培養陰性率、皮片創面修復率和皮瓣創面修復率情況的比較,發現研究組分別為100.00%、93.33%、33.33%,而對照組分別為80.00%、66.67%、6.67%;從住院時間來看,研究組為(19.41±2.54)天,對照組為(26.23±3.81)天;從治療滿意度情況來看,研究組為93.33%,對照組為73.33%;研究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比較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負壓封閉引流到手部電燒傷治療中,能夠縮短患者的治療住院時間,改善肉芽生長情況,提升皮瓣、皮片的存活率,獲得患者的高滿意度,因此該方法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負壓封閉引流;手部;電燒傷;臨床療效;創面修復;
在社會用電日益普及的大背景下,各種以電為動力源的電器產品日益豐富,這在豐富廣大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發生電燒傷的概率。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可以發現,在總燒傷人群占比中,電燒傷占到10%,其中尤其是手部是電燒傷的高發位置[1]。手部電燒傷創面較容易合并肌腱骨質外露的情況,因而在臨床治療中應用傳統的清創方法很難奏效。而應用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則能夠最大程度上使生態組織保留下來,減輕組織受損程度,對肌腱骨質加以保護[2]。鑒于上述研究,本文從我院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三年中接診的患者中,篩選出30例手部電燒傷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探討負壓封閉引流在治療中的臨床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從我院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三年中接診的患者中篩選出30例手部電燒傷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按照試驗目的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患者15例。在研究組中,有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5例;年齡從24歲到54歲不等,平均為(38.78±4.24)歲;創面面積平均為(32.08±5.54)cm2;合并頭部燒傷7例,合并胸腹部燒傷4例,合并下肢傷4例。在對照組中,有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5例;年齡從24歲到55歲不等,平均為(38.94±4.19)歲;創面面積平均為(32.18±5.37)cm2;合并頭部燒傷6例,合并胸腹部燒傷4例,合并下肢傷5例。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手部電燒傷確診標準;患者均知曉本試驗內容及目的,并且自愿參加試驗;本試驗經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實施。排除標準:患者存在精神障礙性疾病;患者患有肝腎等臟器器官疾病。以上兩組患者在一般性資料比較上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方法:對手部電燒傷患者首先進行補液和抗休克治療,根據患者燒傷處組織損傷的特性,對個人補液量進行調控,要求盡量多于熱液燒傷,從而達到堿化尿液的效果,確保患者的單位時間尿量多于普通燒傷患者單位時間的尿量。根據電燒傷創面的分泌物藥敏結果,進行抗生素藥物選擇,在早期應用大量抗菌藥物對感染進行控制。隨后對患者個人臨床表現進行觀察,從而再決定是否需要進行創口的切開和清理。在操作時,要反復應用過氧化氫和生理鹽水進行沖洗。當止血成功后,對創口底部組織和間生態組織的恢復狀況進行觀察,來決定是進行修復治療還是換藥處理[3]。
研究組實施負壓封閉引流進行治療: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將間生態組織盡量保留下來。對患者電燒傷部位的創面情況進行觀察,根據創面情況準備出負壓封閉引流所用的泡沫敷料,要保證泡沫敷料能夠與創面完全貼合,泡沫敷料周邊能夠與皮膚縫合處完全貼合,然后再選擇半透膜進行封閉泡沫敷料和創面的處理。值得注意的是,半透膜的尺寸大小以超出泡沫敷料邊緣3cm的位置為最佳尺寸。在患者床頭中央處進行引流瓶的安裝,將其壓力控制在0.006MPa以內,使電燒傷創面始終處于封閉引流的狀態,待負壓吸引一周后進行負壓封閉引流泡沫敷料的更換;再進行持續一周的引流處理,等到創面組織床肉芽生產良好并且沒有明顯感染狀況發生之后,采取相應的皮片封閉創面處理[4]。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皮片、皮瓣應用例數進行統計,觀察患者負壓封閉引流治療期間的肉芽組織生長狀況,記錄患者細菌培養陰性的例數。
對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進行記錄觀察。
對兩組患者對治療滿意度情況進行記錄與觀察,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三個層次,滿意度為非常滿意和滿意之和。
1.4 統計學處理
在本次研究中,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學軟件SPSS 21.0進行處理。
2結果
2.1 兩組患者細菌培養結果及創面修復方式情況的比較
通過對細菌培養陰性率、皮片創面修復率和皮瓣創面修復率情況的比較,發現研究組分別為100.00%、93.33%、33.33%,而對照組分別為80.00%、66.67%、6.67%。對比結果發現研究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情況的比較
從住院時間來看,研究組為(19.41±2.54)d,對照組為(26.23±3.81)d,研究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比較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滿意度情況的比較
從治療滿意度情況來看,研究組為93.33%,對照組為73.33%,研究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比較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3討論
人體當與電流接觸后,會成為電流回路的一部分,會形成電阻產生極大的熱量,這對于人體組織來講具有嚴重的損傷和影響。電流強度與電流種類也有著密切的關系,目前常見的致傷電流有動力電、交流電、高壓電等。在事故發生時,盡管手部與電流的接觸時間并不長,但是因此造成的組織損傷范圍和程度并不因此而降低,具體的損傷范圍和程度有著明顯的差異性[5]。一般情況下,會出現典型的夾心狀壞死,使得間生態組織和創面嚴重壞死受損。臨床上,針對手部電燒傷的治療會選擇應用負壓封閉引流治療方法,此種方法能夠對間生態組織的血流速度起到加速的作用,降低因為手術而損傷組織的程度,促進組織的修復,加快創面傷口的愈合,提高皮片和皮瓣的創面修復率[6]。在本文的研究中,通過對細菌培養陰性率、皮片創面修復率和皮瓣創面修復率情況的比較,發現研究組分別為100.00%、93.33%、33.33%,而對照組分別為80.00%、66.67%、6.67%;從住院時間來看,研究組為(19.41±2.54)d,對照組為(26.23±3.81)d;從治療滿意度情況來看,研究組為93.33%,對照組為73.33%;研究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比較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上結果表明負壓封閉引流治療的有效性。在治療中需要注意的是,受到電燒傷的機體創面組織一般情況下損傷是比較嚴重的,其會出現大量的滲出液,面對這種情況要求醫務人員著重做好清理創面和傷口的工作,對于間生態組織著重進行保留,充分的利用負壓吸引裝置的功能,確保創面傷口的清理效果[7]。此外,應用負壓封閉引流還能夠降低手部骨質肌腱外露的風險,能夠更多的生長出全新的毛細血管[8]。
綜上所述,應用負壓封閉引流到手部電燒傷治療中,能夠縮短患者的治療住院時間,改善肉芽生長情況,提升皮瓣、皮片的存活率,獲得患者的高滿意度,因此該方法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代衛香,陳靜.持續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手足部深度燒傷88例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27):49-50.
[2]李澤鋼.負壓封閉引流術聯合擴創植皮術治療大面積燒傷后感染創面難愈合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13(3):1.
[3]毛慶琳,付吉東,國麗.改良負壓封閉引流術在難愈性燒傷創面治療中的應用[J].心理月刊,2020,19(13):1.
[4]侯賀憲,湯國紅,郭霞,等.封閉負壓引流治療技術在手部電燒傷創面臨床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9,9(5):2.
[5]張永.負壓封閉引流術(VSD)在早期深度電燒傷創面治療中的臨床效果[J].罕少疾病雜志,2020,28(1):2.
[6]莘威威.負壓封閉引流在手部電燒傷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20,9(35):91.
[7]張珊珊,胥學冰,宋振濤,等.負壓封閉引流在手部電燒傷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20,29(5):2.
[8]王君,王明剛.負壓封閉引流在手部電燒傷治療中的臨床療效[J].安徽醫學,2019,4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