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鋒 王會 張海英

摘要:目的:對持續封閉負壓引流治療骨科創傷臨床療效進行觀察。方法:研究對象為骨科創傷患者,患者入院時間為2019年1月~2019年12月,患者數量為62例,將全部患者的入院時間進行統計并作為分組依據,臨床治療過程中對兩組患者應用不同的治療方法,研究的對比內容為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人數為28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0.32%,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人數為22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0.96%,同時,實驗組患者的平均愈合時間為(16.88±9.56)d,對照組患者的平均愈合時間為(22.14±15.33)d,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多數骨科患者為車禍致傷,在其臨床治療過程中應用持續封閉負壓引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也就能夠縮短患者的病程、減少患者所需承受的痛苦以及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可見該治療措施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持續封閉負壓引流;骨科創傷;臨床療效
我國當代經濟水平飛速提升,交通運輸行業越來越發達,但由此導致的骨科創傷患者數量大幅度增加,并且這一類型的患者存在病程長、治療費用高的特點,同時反復的換藥易導致患者發生感染,使患者需要承受的痛苦增加,進而導致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增加,所以有必要對患者的治療方法進行改善。持續封閉負壓引流屬于一種新型的引流技術,能夠促使患者的愈合率提升[1-2],同時降低患者發生感染的概率。我院本次研究之中,選擇62例骨科創傷患者設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分組處理并分別開展治療工作,將組間治療效果作為對比內容。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開展的本次研究中,研究對象為骨科創傷患者,患者入院時間為2019年1月~2019年12月,患者數量為62例,根據患者入院時間的先后對62例患者進行分組處理,實驗組和對照組中各包含31例患者。在實驗組之中,患者年齡為(51.7±7.5)歲,最大和最小分別為62歲和35歲,男女患者的比例為18:13;在對照組之中,患者年齡為(50.8±7.3),最大和最小分別為61歲和36歲,男女患者的比例為29:14,符合開展對比工作的要求。
1.2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清創術以及常規換藥措施,針對實驗組患者,則應用持續封閉負壓引流治療,首先將VSD敷料覆蓋于患者的創傷面,若患者的創傷面較深,則可首先使用敷料對底部進行填充,之后使用半透明的薄膜對創傷面進行封閉,之后于-125~450mmHg的負壓力下開始吸引。若患者的VSD敷料出現明顯的癟陷情況,則負壓有效,反之則為負壓無效,需要為患者重新進行覆蓋,對患者的創面進行檢查,采集標本對其實施病原學檢查,確認患者肉芽鮮活以后,為患者縫合創面,若患者的肉芽生長不理想,為了將創面消滅,則應為患者實施皮瓣轉移手術。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中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平均愈合時間作為組間對比的觀察指標,治療時間在14d內,患者的創傷愈合,且表皮覆蓋情況良好,為“顯效”;治療時間在14d內,患者的創傷面積顯著減少,分泌物數量顯著減少,新肉芽長出,但仍需更換敷料,為“有效”;患者原位回植皮膚為出現顯著改善,部分發生壞死,創傷面分泌物較多,新肉芽未長出,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全部數據使用專業統計學軟件SPSS 20.0進行處理。
2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人數為28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0.32%,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人數為22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0.96%。同時,實驗組患者的平均愈合時間為(16.88±9.56)d,對照組患者的平均愈合時間為(22.14±15.33)d,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對于骨科創傷患者來說,發生感染、皮膚軟組織損傷的概率極高,且術后患者的創面難以愈合,需要患者長時間的臥床休息,導致患者的疼痛感增加,生活質量下降,且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增加[3]。對持續封閉負壓引流進行應用,能夠對感染的發生率有效控制,促進新肉芽生長。該治療方法具有簡單、實用的特點,但是在給予患者進行操作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為患者做好清創處理,完善止血工作。且需要針對患者的創傷部位進行細菌培養,之后根據實驗結果以及患者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抗生素開展抗感染治療[4]。與此同時,因為治療過程中患者的創口會滲出卵白等物質,所以需要強化患者的營養支持。在針對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應注意觀察患者的負壓引流壓力情況,若出現漏氣等情況應及時給予相應的處理。
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人數為28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0.32%,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人數為22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0.96%,同時,實驗組患者的平均愈合時間為(16.88±9.56)d,對照組患者的平均愈合時間為(22.14±15.33)d,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
綜上,對多數骨科患者為車禍致傷,在其臨床治療過程中應用持續封閉負壓引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也就能夠縮短患者的病程、減少患者所需承受的痛苦以及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可見該治療措施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文恩.持續封閉負壓引流和常規引流治療骨科創傷及創面感染的臨床效果與可行性對比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26):131.
[2]梁海珠.持續封閉負壓引流應用在骨科創傷中的療效研究[J].健康必讀,2018,(26):244-245.
[3]肖立平,楊保良.骨科創傷中持續封閉負壓引流術的應用研究[J].健康大視野,2018,(17):30-31.
[4]張光磊,孔令山,趙文斌.持續封閉負壓引流治療骨科創傷患者的可行性[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