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婧
摘 ?要:在初中語文的閱讀教育中,閱讀審美教育更能提升學生的素質,使學生在學習中凈化心靈,在感受閱讀帶來的豐富文化知識中不斷成長,從而建立屬于自己獨立人格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升自我的審美意識,進而陶冶情操,使學生的內心得到升華。但在現如今應試教育的影響之下,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中過于模式化,總結性的教育充斥其間,學生學習方式過于程式化。本篇對于初中語文閱讀審美教育進階路徑進行探討分析,旨在找出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應該掌握的正確方法,提升初中語文閱讀審美教育的意義和作用。
關鍵詞:語文閱讀;閱讀教育;審美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8-0077-02
On the advanced path of aesthetic education of Chinese read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PENG Jing ?(Zhadi junior middle school,Min County,Dingxi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 the reading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reading aesthetic education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make students purify their mind in learning,and grow up in the rich cultural knowledge brought by reading,so as to establish their own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of independent personality,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aesthetic consciousness,and cultivate their sentiment,so as to sublimate the students' heart. However,under the influence of examination oriented education,students are too patterned in Chinese reading learning,and summative education is full of them,and students' learning methods are too stylized.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advanced path of Chinese reading aesthetic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aiming to find out the correct methods that students should master in reading learning,and enhance the significance and rol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reading.
【Keywords】Chinese reading;Reading education;Aesthetic education
初中語文課本所選取的課文歷來是經受住時間考驗的經典中的經典,這些作品無論是語言文字還是語法語感,都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寫作的典范。學生在學習這些作品的同時,不僅要對自己的語言感知能力有所提高,還要從文中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得出屬于自己的結論,從而啟發學生走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是閱讀教學中最高層次的教育,是以感悟人生為內容的對心靈的洗禮,是對熱愛生命的靈魂拷問。但是我國目前仍然實行應試教育,受此影響,語文閱讀模式化嚴重,不能使學生在對課文的理解上充分發揮想象,在閱讀教學中切割嚴重,總結性訓練過多,使本是滿篇富有靈動之氣的作文被肢解的七零八落。學生不能有自己的發揮,教師始終在灌輸教學大綱的理論結果,學生對此苦不堪言,閱讀教學實踐操作中對審美教育很難開展。本文就如何落實審美教育,對更深層次的文學挖掘展開討論,旨在使閱讀教學能夠回歸到審美的高度,能夠回歸到對生命意義的感悟。
1.引導學生審美情趣
根據實踐經驗總結,以往閱讀教學并未將其提升到審美的高度,只停留在填鴨式教學的模式之中。而要想讓學生有充分的興趣對閱讀有審美的體驗,就必須引導學生有審美的情趣,培養學生有對美好事物的探索和追求,誘發學生追尋美好生活的向往。課本中選取的文章大多是側重于在內容上給人以美的想象,在課堂實踐中帶領學生逐步感知文章內容的文質,在文中體會審美的樂趣。如教學朱自清的《春》一課中,老師為了展現滿園春色,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在教室內播放幻燈片或者紀錄片,并加以配樂和朗誦,使學生迅速進入課文的情景之中。偷偷從土里鉆出的小草,滿園爭相開放的桃樹、杏樹、梨樹,還有最尋常的雨,在作者的筆下都變的生機勃勃。此時帶領學生把視覺看到的自然景物引入到課文中的情感世界當中去,學生自然會興致勃勃地懷著一份對春天美好景色的憧憬去閱讀課文。諸如此類的引導,會使學生對美好景物的心馳神往,潛移默化的進入到如此陶醉的審美意境當中。
2.培養學生審美方向
在閱讀世界當中,每個讀者對作品都有自己的理解,正如文壇巨匠莎士比亞說的那樣,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也足以說明,在閱讀教學當中,閱讀是以課本為基石的二次創作。也就是說,在整個閱讀過程當中,其實是讀者用自我生活經驗對文章加以想象補充的體驗,在此過程當中,讀者融入進諸多內心活動因素。所以,在閱讀文章時,不能淺顯的掌握字詞的表達,還需要對課文內容中對審美的體現進行充分的理解。對于課文內容的探討分析,不能夠簡單的統一口徑思想,要發揚百家爭鳴的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求思求變,不能束縛住學生的想法,引導學生在自我生活經驗的前提之下進行適當探索,勇于表達自己通過閱讀文質俱佳的文章所帶來的獨特體會,敢于說出自己從作品中得到的啟發和啟示,倡導同學之間的經驗交流,并能在此當中與自己的內心想法有所碰撞,絕對不能簡單的做墻頭草,輕易茍同他人的想法和邏輯,遵從自己內心的感受。要勇于在隨波逐流的大環境中求新求變,引導學生在閱讀審美課程中深入發掘文章中的更深層次的美,逐漸發掘作者在描繪美好景色所表達的更深層次的審美意象。
例如,作家宗璞的一篇非常優秀凄美的散文《丁香結》,作者以丁香結象征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結是永遠也解不完的,人生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也是解不完的。我們既有賞花的情調,又有解結的心志。生命給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時,也給你幽怨的丁香結。這就是生活的常態,也是文章帶給我們深刻的啟示。作者筆下的丁香,承載著苦難與愁怨,是作者一直在刻意追尋的寄托情思攀升思維的依托。丁香的脈脈香氣馳騁在作者的想象之中,給之以尺幅千里的功效。讀起來,能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字里行間因丁香而帶來的愉悅。作者多年來心里始終放不下丁香,裝著古人吟詠丁香的詩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感覺未盛開的花蕾如同一個個的結,于是想起“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開始了作者的人生感悟。每個人在社會中生存,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避免不了會有許多不順心的事,解決一件又來一件。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遇到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因而生命既需要無限的春光,又需要細雨中連接的丁香結,牽腸掛肚,百轉千回。
因而,閱讀要求新求變,勇于改革創新,引導學生新的審美精神,充分發揮學生個性的體現,敢于自我表達,不拘泥于茍同他人的見解。只有做到這些,才能讓學生更深層次的接觸作品的真諦,充分體會作者的生活經歷,感受作者的審美環境。
3.提高學生審美層次
在進行閱讀審美教學的時候需要給學生創建審美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審美想象,不拘一格,并在閱讀中更加深入的體會作者創作過程中的審美環境,深刻了解作者靈魂深處的真實想法,進而將文章升華到探索生命意義的高度,不拘泥于淺顯的詞句運用以及創作技巧,使學生在閱讀中能夠始終在不斷自我觀照,自我反省,使生存更有意義,使審美觀念得以提高。
首先,感受作品語言魅力,是閱讀審美教學的基礎。高爾基曾說過:“文學就是用語言創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語言反映現實事件、自然景物和思維的過程。”所有在對學生閱讀審美教學之初,老師應該帶領學生營造審美環境,增強閱讀審美的愿望,在學生自我認知允許的前提下展開自主討論,不能對學生有過于嚴苛的限制,否則會束縛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充分注重學生的自我價值,尊重學生的閱讀審美品位,給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使學生在閱讀中學習進步,在閱讀中感悟文章的審美高度。
例如,朱自清的極為優秀的散文《背影》,文中語言淳樸,并無華麗的辭藻,使文章獨具一格。作者在寫作上主要以白描為主,寫父親在特定場合下令人極為感動的背影。作者寫了當時父親的體態和穿著打扮,更為細致的刻畫了父親買橘子時穿越鐵路的情形。并未對其進行修飾襯托,只是把當時的情景重新再現于讀者眼前。這種白描的文學手法,讀起來清淡質樸,卻令人感到情真意濃,蘊藏著一段深厚的情意。正可謂是平淡中見神奇。再有,作品還運用了側面烘托的手法。如寫兒子看見他的背影,淚很快地流下來了。又寫父親買橘子回來時,兒子趕緊去攙他。這些側面襯托手法的運用,更加能夠折射出父愛的動人力量。散文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立意,在敘事中抒發父子情深,背景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每次的情況都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卻一脈相承,從而把父子之前的真摯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其次,在審美教育過程中,要注意學生閱讀感悟的把握。在教學實踐當中,老師應該適當加以引導,對學生的發散思維加以點播,激發起學生的能量儲備,從自我感情經歷出發,與文章對照是否有相似之處,從而讓學生有設身處地的感受,對作者情感的表達有深刻的體會。閱讀體驗作者審美活動,并能夠與作者有情感上的交流,進而帶領學生從中做出自己的審美體驗感受,充分表達自己的閱讀心理。例如,在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當中,其表達出的世間親情是一種極其美好的感情,老師如果能夠以學生曾經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瑣事引發回憶,幫助學生搭建起與作者心靈溝通的通道,使學生切身體會到什么叫“簌簌地流下眼淚”,可以充分感受到文章中隱藏的更深層次的情感表達,則學生勢必會深切領悟到父親這一偉大形象的內心感受,從而在心靈深處體會到親情的可貴,引發學生對于生命意義的深層思考。
最后,語文閱讀審美是通過品位語言以及領悟感受的前提之下,理性感悟相互碰撞產生的更高層次的審美活動,是學生通過閱讀同作者情感之間相互碰撞出現的火花,是學生在閱讀作品之后達到了憤悱的地步。在對學生閱讀鑒賞表達進行引導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對目標的設定不宜過大,具體到小而精程度,便于學生容易掌控,老師也可以放手讓學生自由發揮,表達出自己對于審美的判斷,充分發揮自己對作品的情感體悟,在體會出作者言外之意的前提下,抒發學生內在的感受,不能吝嗇自己對于情感的表達。如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對于孔乙己的形象而言,學生對其便有很大的分歧,有同學譏笑其迂腐,有同學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老師應當提倡學生對于情感的自由發揮,使學生的各種想法可以充分得到表達,還可以進行適當的練筆,將讀后感落實到文字上,從而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只要能夠合乎情理,都是可以給予充分肯定的。并且還可以鼓勵同學之間進行辯論,但是必須能夠自圓其說,充分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以及演講口才。積極培養學生的審美個性,勇于進行自我表達,不拘泥于傳統觀點,有創新思想,對于腐朽過時思想要敢于批判。鼓勵學生在閱讀優秀作品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發揮自己閱讀審美的想象力,并能夠與人分享。老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學生的鑒賞能力進行開發引導,使學生在心靈能夠得到充分凈化的同時,情感也可以得到有效升華,情操得到充分陶冶。
總而言之,只有教師隊伍堅持以新的閱讀審美理念進行課堂實踐工作,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空間,不拘泥于教學大綱上的固定模式,才能真正把閱讀和審美相融合,才能切實提升學生審美高度,提高閱讀教學的地位,把語文教學帶向新的未來。
參考文獻
[1]譚建平,伏芬.當代大學生價值沖突特征及其原因分析[J].哲學研究,2009(09)
[2]王凱.教學作為德性實踐—價值多元背景下的思考[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3:4
[3](美)路易斯·拉思斯,譚松賢譯.價值與教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