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萍
摘 ?要:信息時代的到來,給各個領域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目前,教育領域正在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例,傳統教學模式的應用,缺少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忽視學生個性閱讀需求,導致閱讀教學效果不佳?;ヂ摼W模式的應用,則可以有效地解決此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在本文中,本人將從課前、課中和課后這三個階段入手,就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互聯網模式,驅動學生個性化閱讀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互聯網模式;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8-0108-02
Research o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based on Internet mode
YU Ping ?(Primary School Affiliated to Wuyishan teachers' training school,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arrival of the information age has brough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various fields. At present,the field of education is deeply integrated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aking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as an example,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lacks targeted guidance for students and ignores students' individual reading needs,resulting in poor reading teaching effect.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mode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is problem and guide students to carry out personalized reading. In this paper,I will start from the three stages of pre class,in class and after class,on how to apply the Internet mode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to drive students' personalized read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Reading teaching;Internet mode;Teaching strategy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進行的個性化活動。但是,我國的基礎教育長期地應用統一的課程體系和模式,導致學生們在參與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無法獲得個性的閱讀需求滿足,甚至,限制了個性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要求教育工作者大力開發基于大數據智能的在線學習教育平臺,引導學生們通過在線學習,實現個性發展。由此可以看出,實現“互聯網+教育”,便于打破傳統統一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使學生們實現個性閱讀。那么,我們要如何應用互聯網模式引導學生個性閱讀呢?
1.課前準備,做好個性閱讀教學準備
備課是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教學要求,也是教師有效地應用互聯網模式組織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基礎。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需要完成如下活動:
(1)確定目標任務
學習目標,是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的指導。個性化閱讀的實現,是以學生的個性差異為基礎的。所以,在組織備課活動的時候,教師首先要立足學生們的閱讀實際情況和閱讀特征,設計分層閱讀目標,滿足不同學生的閱讀需求,使他們通過完成不同的閱讀目標,實現不同程度的發展。學習目標的設定,是以學生的閱讀情況為基礎的。為了調查學生的閱讀情況,我一般會在課前利用網絡渠道,如微信群,為學生們發布一些閱讀任務,鼓勵學生將完成的任務反饋到微信群中,借此把握學生們的閱讀情況,就此設定不同層級的學習目標。
以《燕子》為例,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前,我圍繞閱讀文本,為學生們設計了識讀字詞和理解文本的任務。其中,在理解文本任務中,我設計了如下問題: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寫了燕子的哪些特點呢?這篇文章中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呢?學生們在微信群中反饋任務答案之后,我分層的學習目標,如學困生,主要掌握基本的字詞;中等生,理解文本內容,積累好詞好句;學優生,掌握文章寫作技巧,理解文本內涵,與作者情感實現情感共鳴。
(2)自主用網探究
學生不但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參與主體,還是互聯網的使用者。課前,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主要階段。在此階段,學生不僅要完成教師布置的自學任務,還要搜集與學習內容有關的其他信息,實現知識儲備的豐富,為有效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做好準備。當前,大部分小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動手操作了電腦,積累了用網經驗。因此,我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前,還會為學生們設計搜集信息的任務,使學生們自主用網探究,獲取豐富的信息資源。
仍以《燕子》為例,這篇文章中,作者盡管對燕子的特點進行了介紹,但是介紹的內容較為片面,無法使學生全面地建立讀燕子的認知。而且,在缺乏對燕子認知的情況下,學生是難以深刻地理解燕子特點的,影響對文本內容的深刻理解?;诖?,我在課前準備環節,要求學生們自主地利用網絡渠道,搜集燕子圖片及相關信息,如燕子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等。通過搜集信息,學生們自然而然地建構對燕子的整體認知。受到個性差異的影響,學生們搜集到的信息是各種各樣的,所以,在學生們搜集了信息之后,我還鼓勵他們利用網絡平臺,展現各自的信息,合作討論,總結有價值的信息,以便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進行討論,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2.課堂學習,實現個性化閱讀
課堂是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的主要場所。經過課前自主學習,大部分學生可以初步地認知閱讀文本,接下來,就需要教師檢驗學生們的課前所學,根據學習目標,采用不同的策略引導學生閱讀文本,提升閱讀效果。
(1)回憶主題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學生是通過建構新舊知識進行學習的。在課前準備階段,學生通過完成學習任務,自主地閱讀了文本,建構了對文本內容的初步理解。在課堂教學實施之初,教師要引導學生們回憶課前所學,使他們增強對新知的印象,充分地做好課堂學習準備。
以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為例,這是閱讀策略單元,該單元教學的實施,旨在引導學生們掌握預測閱讀策略。在課前準備環節,我圍繞預測策略為學生們設計學習任務。所以,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之初,我先向學生們提出了一系列問題:該單元為我們設置了哪些文章呢?這個單元的主題是什么?我們要如何閱讀該單元的文章呢?如此,不僅可以檢驗學生們的課前自學情況,還可以使學生帶著“預測”走進課堂,深入地探尋預測閱讀策略。
(2)分組交流
傳統的以教師一言堂為主的語文課堂教學,剝奪了學生發言的機會,導致學生機械地被動接受,將個性發展扼殺在搖籃中。盡管中年級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限,閱讀水平不高,但是在長期的閱讀過程中,他們積累了閱讀經驗,是可以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建構對文本內容理解的。而且,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他們會獲得不同的理解和認知。立足學生的發展情況,我會在課堂上應用合作學習法,要求學生們分組交流自己的閱讀所得,借此展現個性,尤其通過碰撞思維,深入到語言文字中,建構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提升課堂閱讀效果。
以《母雞》為例,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圍繞文本內容,我先向學生們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如在這篇文章中,直接描述作者對母雞從討厭到不討厭這一情感變化的語句有哪些呢?在描寫的過程中,作者通過哪些事情展現自己對母雞的討厭和不討厭呢?可以用哪些詞匯概括作者的情感變化呢?可以不可以將“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改為“我不再討厭母雞了”呢?在提出問題之后,我鼓勵學生們進行小組交流。受到個性差異的影響,小組不同的成員對不同的問題有不同的看法。比如,針對最后一個問題,有的學生覺得可以替換文本語句,有的認為則不可以。立足不同的看法,學生們進行激烈的交流。如此交流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展現個性的過程,便于學生實現個性發展。在學生們交流的過程中,我會走進小組,觀察學生們的討論情況,適時地給予點撥,同時把握學生們的閱讀障礙,之后進行有針對性地點撥,幫助學生突破閱讀障礙,提高閱讀效果。
(3)拓展學習
所謂的拓展學習是指以課外知識為中心的拓展學習。課程標準中對閱讀數量做出了明確要求。盡管語文教材中為學生們呈現了諸多的閱讀文本,但是單靠教材閱讀文本,是無法完成課標要求的。此時,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們進行拓展性學習。在課堂教學活動參與過程中,受到個性差異的影響,學生們的閱讀情況是不同的。所以,在進行拓展性學習的時候,教師還要繼續立足學生的學習情況,實施分層指導,幫助不同層級的學生實現不同水平的發展,促進個性的張揚。
以《觀潮》為例,在閱讀這篇文章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們可以經歷潮來前、潮來中和潮水來后這三個階段,體驗到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但是有一小部分學生是無法獲得此體驗的。對此,在解讀了文本內容之后,我要求那些深刻體驗文本的學生,觀看呈現的其他地區美麗自然景色的圖片、視頻等,仿寫文本,自主地書寫美麗的自然景色。對于那些體驗不足的學生,我則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播放錢塘江大潮視頻,引導學生切實觀看,并圍繞此視頻,對錢塘江大潮進行刻畫。如此教學,不僅使學生們在讀寫結合中實現拓展性學習,還可以使學生們開拓眼界,進一步地領略到祖國的大好河山,產生積極情感。
3.課后鞏固,提升個性閱讀效果
課后是教師布置作業,輔助學生鞏固所學,提升學習質量的主要階段。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無論是在參與課前準備活動,還是課堂學習活動,學生們受到自身發展情況的影響,是有不同的學習所得的。在課后鞏固階段,教師同樣地要立足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設計不同層級的任務,要求學生們通過完成任務,獲得不同水平的發展。在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施之后,大部分教師會利用練習冊為學生布置書面作業。大量的書面作業,枯燥乏味,很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為了解決此問題,使學生們切實地通過課后鞏固繼續發展個性,我利用互聯網平臺,針對不同學生的閱讀情況,設計不同的復習任務。
比如,在組織了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古詩三首之后,我立足不同學生的課堂上的不同學習表現,在網絡平臺上,發布了不同的復習任務。如學困生,主要夯實基礎,繼續查閱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整體地理解古詩詞內容。中等生,在理解古詩詞的基礎上,要對古詩詞的內容做出點評,分析作者的情感和創作意圖。學優生,則圍繞三首詩,利用網絡渠道搜集詩人的其他詩歌,分析詩人的創作風格,尤其利用詩人的生平經歷,體驗詩人在不同詩歌中寄予的情感。在學生們完成了不同的復習任務之后,我要求他們將復習情況反饋到網絡平臺上,接著,根據學生們的反饋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在點評的時候,我會以賞識的眼光發現各個層級學生的發展情況,給予鼓勵,使他們獲得學習滿足感。
此外,在課后,我還會利用網絡渠道,與學生家長互動,指導學生家長監督學生完成課后復習任務,反饋學生完成課后復習任務的情況,從而全面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今后有針對性地點撥學生,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總而言之,在實施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把握信息時代的發展特點,應用互聯網模式,在課前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在課中驅動學生合作閱讀;在課后輔助學生個性復習,從而使學生獲得閱讀能力發展,提升個性發展效果,促進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潘彩霞.互聯網背景下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閱讀教學模式探析[J].課外語文,2018(36):57
[2]崔玥.對“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思考[J].課外語文,2018(21):165
[3]朱建華.“互聯網+”時代農村小學語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8(24):71
[4]黃河.基于“互聯網+”戰略的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分析[J].新課程(小學),2018(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