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俊俊
【摘要】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工具,具有高效、便捷等優勢。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明晰習作脈絡和框架,降低習作難度。本文針對目前小學語文中年段習作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探討在習作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思維導圖 中年段 習作教學
小學中年段學生的詞匯量有了一定積累,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在這一階段學生要能夠寫好一個段落,能夠明確表達文章主要內容,能夠將自己感受最深或者新奇有趣的事情表達清楚,并且根據表達需求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以便真正理解句子的內涵,理解文本的內涵,品味語言的魅力。
當前,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中年段習作教學中的應用愈發普及,對教師授課有著非常有益的幫助。它能夠幫助學生準確抓住教學重點內容,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目前,較為常見的思維導圖類型有氣泡圖、流程圖、括號圖和樹形圖。其中氣泡圖應用范圍較廣,可以應用在寫景、狀物、想象類作文中,能夠幫助學生找到景物和事物的獨特特征,增加細節性描寫,使文章內容更加充實;流程圖適合應用在敘事類作文中,能夠幫助學生梳理事情發展順序,突出作文重點內容。在習作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巧用思維導圖,就可以幫助學生明晰習作脈絡和框架,降低習作難度,最終提高學生習作水平。
一、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審題,破解“文不對題”之尬
小學語文中年段習作教學的模式一般是教師先給出一個寫作主題或者寫作范圍,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審題,借助優秀范文進行講解;再由學生自行構思作文思路和結構,完成寫作;最后,教師對學生作文進行評改。但在實際教學中,在引導學生進行審題時往往只是簡單介紹習作的題目和要求,缺少思維創新性的鍛煉,學生難以產生深刻印象;在進行作文結構講解時,教師只是通過例文進行分析,導致學生在寫作時只會單純照搬例文模式,反而影響學生寫作構思。學生在實際寫作中經常出現想到哪兒寫到哪兒的問題,出現“文不對題”的情況。審題是習作的基礎,只有準確把握習作主旨,構思的作文內容才能切合題意。借助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設定框架,使其準確理解作文要求,如:要寫什么?不能寫什么?作文文體是什么?教師借助思維導圖,則可將作文題目分割成若干個便于理解的文字信息,幫助學生了解習作主旨。例如,習作主題“我最喜歡的物品”可以分割成“我”和“最喜歡的物品”,然后將分割出的信息進行歸類,判斷這兩個文字信息的關系,進而找出習作的“主體”。很明顯在這個題目中,習作主體是“最喜歡的物品”,“我”則是配角,起到一個修飾、補充的作用(圖1)。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快速厘清了習作重點,習作思維更加清晰。
二、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選材,突破“傳統思維”之限
在以往的習作教學中,通常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要求學生記住一些名人名言、修辭手法等,這種方式固然可以讓學生快速寫出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但也容易限制學生的寫作思維,使其形成固化的寫作模式。借助思維導圖,可以將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具象化,讓他們有豐富的寫作素材可以選擇。以《我最好的朋友》為例,教師引導學生將腦海中的形象畫在紙上,然后在一邊寫上外貌特征,在另一邊寫上最喜歡去的地方、喜歡吃的食物、討厭的事物,用另外一種顏色寫上與自己相關、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有助于凸顯人物個性,培養創新思維。再如《我有一個想法》,學生可以關注生活中很多需要改進的問題:小區里的狗隨地大小便,樓道里電動車亂停亂放,高空拋物,節假日停車困難……把這些現象用思維導圖羅列出來之后,學生可以根據內容來選擇自己最有話可說的部分提出改進建議和解決辦法。思維導圖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從而為習作內容提供多種選擇,以便找到最佳材料。學生在寫寫畫畫的過程中,思維的火花不斷閃現,頭腦中可選擇的內容越來越多,范圍也越來越廣,一些個性化的內容也得以彰顯。在思維導圖上展現出來的材料更直觀,學生在選擇時更有目的性,也更科學。
三、利用思維導圖構思習作框架,解決“結構混亂”之危
作文的結構形式多樣,學生在進行作文寫作時,經常出現段落劃分不清晰、寫作偏離主題的情況,這是因為學生在寫作之前沒有一個明確的寫作思路和框架。在進行作文框架教學時使用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圍繞寫作中心詞進行思維散發,明確哪些部分該寫什么內容,重點是什么,哪些部分又可以簡單略過。以記敘文“大年夜”為例,可以圍繞“大年夜”這一中心進行思維分散。作文起始,大年夜是辭舊迎新的重要時間點,這個時間一家人都聚在一起,團團圓圓;然后圍繞大年夜的重要環節——年夜飯展開記敘,爸爸媽媽準備年夜飯,一家人開開心心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其次是春節晚會,包括電視節目和家庭節目;最后總結寫出自己的感受。繪制思維導圖,很大程度上能夠避免出現結構混亂,或者跑題的情況。
再以“我來編童話”為例,三年級的學生對于童話故事有了一定的閱讀積累,但是讓他們編寫童話故事,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通過本單元課文的學習,學生對童話故事的情節一波三折、反復式有了一定的了解,這就為故事結構的編排提供了抓手。編童話故事是一個邏輯嚴密的思維過程,也是小學三年級學生欠缺的思維品質。本次習作“我來編童話”,就是要求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用上合理的故事結構。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圖2),可以更直觀地感受文章結構,讓思考更有邏輯性,表達更有條理性。
四、利用思維導圖豐富作文內容,避免“語言乏味”之病
當學生明確了寫作主題和結構以后,就需要使用各種修辭手法和優美詞匯,使得作文內容更加具體、生動,更有吸引力。短句擴寫就是鍛煉學生文字應用能力,提高作文豐富性的有效措施。借助思維導圖進行擴寫(圖3),能夠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發散性,提高學生細節描寫意識。例如,對“睡醒后我開始聽歌”這一短句進行擴寫,可以先加上時間、地點和狀態:“周末的早晨,我醒來后就舒舒服服地躺在被窩里,高高興興地聽起歌來。”然后,還可以加上動作、心理、效果、表情、聲音和語言:“周末的早晨,我醒來后就一把抓過手機,舒舒服服地躺在被窩里,高高興興地聽起歌來,還時不時跟著唱幾句。這時候,媽媽進來了,叫我起床吃飯了。”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避免學生在習作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對細節三兩句帶過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細節描寫的意識和能力。
五、利用思維導圖修改學生習作,練就“細致刻畫”之法
作文評改一直是習作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在評改時,教師會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查找學生的病句、修辭不當、結構錯誤等問題,但教學效果卻微乎其微。小學語文中年段習作教學任務之一,就是要求學生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并且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因此,教師應該將評改權交給學生,培養學生主動修改習作和勇于質疑的意識,然后引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修改作文,幫助學生明確評價思路。例如,習作的優點有哪些,缺點有哪些,標明具體的部分,并提出具體解決措施,不斷提高學生習作水平。例如一個學生寫《我的植物朋友》,寫到洋牡丹時,沒有對不同形態的花進行描寫。此時,就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使描寫更細致:花苞——半開——全開,如:“有的還只是花苞,圓鼓鼓的、硬硬的,感覺充滿了力量;有的只展開四五片花瓣,中間的花蕊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遲遲不肯露面;有的完全盛開了,層層疊疊的花瓣好像一圈一圈帶花邊的裙擺,漂亮極了!”這樣的語言刻畫細致,就有了畫面感。
總之,習作教學是培養學生習作能力、思維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師應該積極改進教學方式,將思維導圖融入習作教學之中,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習作習慣,促使學生寫出更高質量的作文,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