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玲
對高中生積極心理品質培育進行研究將促進高中生素質的全面提升,是進行新一輪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有效方式和創新途徑。高中生正是青春發育的高峰期,生理發育和心理發育發生著急劇變化,自我意識不斷增強,獨立性、自主性快速提高,同時面臨繁重的學習任務、巨大的高考壓力。因此,培育高中生具備積極心理品質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培育和提升高中生的積極心理品質,不但可以幫助他們順利渡過高中階段這個人生成長關鍵期,助力高考,還可以培養形成積極人格,奠基幸福成就人生。本文從發展路徑探討高中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育,通過挖掘積極心理潛能來提升高中生主觀幸福感、塑造高中生陽光心理品質、增強高中生的抗挫折能力,幫助高中生形成處理和面對問題的重要心理素質,培育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
一、開展以體驗式心理活動課程為載體的高中生積極心理品質培育
積極心理品質指的是人可發展的積極潛能。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積極的心理品質,是與生俱來的快樂和樂觀的潛能,比如滿意、感恩、寬容、樂觀和希望等,是人的本能。同時,與恐懼、焦慮、抑郁等自動化的、本能性的心理品質不一樣,這些積極心理品質的力量比較弱小模糊,非特異性且不固定。而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馬丁·塞利格曼(Seligman)認為積極心理品質是可以塑造和培養的,是可以通過訓練得到的,可以發展的。在培育高中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多樣途徑和載體中,體驗式心理活動課是積極心理品質培育的重要載體。體驗式心理活動課有別于傳統學科課堂,是以學生的心理成長為目標的。學生通過參與活動,獲得直接的體驗,通過比較、分析與反思,自身積極心理品質就得到了發展和提升。體驗式心理活動課作為積極心理品質培育的重要載體,是傳統學科課堂教育的延伸,它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驗,培育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心理潛能,從而使學生的素質得到整體發展和全面提高。我校在實踐中把高中生積極心理品質培育融入到廣州市普通高中特色課程申報系列活動中,并取得了廣州市普通高中特色課程申報立項第一名的好成績。關于以體驗式心理活動課為載體的高中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育發展路徑,我們的實踐如下:
1.在課程目標設置上,知識層面是通過課程的學習,讓學生懂得感恩與寬容、專注與投入、樂觀與希望等積極健康心理品質;在能力層面是通過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嘗試具備感恩與寬容、專注與投入、樂觀與希望等積極心理品質。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層面是通過課程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做人的胸懷要寬廣與包容,學習的激情厚積而薄發,個性品質豐富精彩,身心發展強健和豪邁。
2.在課程實施方法上,一是面向全體學生,突出發展性;注重學生,突出主體;注重活動,突出體驗;二是教師收集相關案例,讓學生通過賞析案例與觀看相關視頻更深刻地感受到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帶給每一個人的不同感受;三是讓學生進行課后反思,提升學生對積極心理品質培育的了解與感受。
3.在課程設計上,一是課程設計“博大包容做人”“激情豪邁學習”“個性綻放人生”三個模塊,“開心一刻”“核心聚焦”“心靈雞湯”“知心行動”“心海之窗”五個欄目;二是根據高中生心理年齡特點選取積極心理品質元素,使用恰當的素材,創設合理的情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領悟與理解素材中的豐富內容;三是讓學生對素材體驗、參與及討論,進行深刻的內省、分享、交流以提升自我;四是課程實施以“課堂教學”“主題活動”“團體輔導”“專題講座”等為主要途徑。
4.在評價目標和方式上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以過程性評價為主,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小組評價為輔,內容包括:(1)參與活動的課時和態度;(2)學習活動中的體驗情況;(3)研究方法掌握情況;(4)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5)學習結果;(6)課后的總結與感想。綜合上述評價進行量化打分,評為A、B、C、D四個等級。
由于積極心理品質和消極心理品質的生理機制和心理機制并不完全相同,它們的有效干預發展路徑是不同的。具體來說,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不鼓勵個體過多地體驗消極心理過程,而積極心理品質則鼓勵通過增強個體的積極體驗來獲得。因此,對適用于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具有積極心理學特有風格的發展路徑進行深入研究,不僅有利于發展其理論本身,也可以發揮其實踐價值。
二、開展以校際心理活動為輔助的高中生積極心理品質培育
我們可以把積極心理品質理解成是人的一種過程和狀態,是一種向上或者主動的心理姿態,這種姿態可以促使一個人擁有快樂和幸福。比如,天賦因為可以使人獲得利益而受到歡迎,但天賦不一定會讓個人獲得幸福,相反,積極心理特質如樂觀,不能即刻獲得利益,但是它可以幫助個人更好地適應環境和更多地獲得幸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形成既是行為過程,也是心理體驗過程。所以,高中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育不僅僅立足于傳統課堂,立足于學科課程,也要立足于課外活動,立足于學生生活實踐?;顒拥脑O計遵循學生心理年齡特點,突出成長關鍵期的沖突事件、心理熱點問題,尊重學生、信任學生,以學生心理成長為積極心理品質培育的主體。
根據教育對象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以人的向善性為價值取向,運用積極的內容、方法和手段,從正面發展培養個體的積極心理品質,這是高中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具體路徑,是預防各種心理問題,促進個體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為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活動。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是發展學生心理潛能,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學生作為社會全體中的一員,其心理品質不僅僅在課堂上形成,也受家庭、社會等各個環節的影響。如何能夠使學生在課堂內體驗的情感和形成的感悟在現實學習生活中得到固化,是我們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如,定期開展新生適應系列活動、青春期教育主題活動等校際心理活動,對高中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育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和鞏固作用。以青春期教育為例,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人們越來越重視物質的享受,往往不熱衷于關注精神生活。在對學生健康心理的養成過程中,青春期健康教育讓教育者感到難以啟齒。由于高中生正值青春期,男女交往的事情是他們非常敏感的話題,加上日益增強的學習、升學壓力,進一步給他們生理、心理帶來不少困惑。教師的正確引導、學校積極開展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校際活動是預防他們走進誤區,提升積極心理品質的有效手段。如果不及時進行積極潛能的開發工作,就有可能影響他們的健康、行為以及學習、工作能力,甚至有個別人將嚴重危害家庭和社會。因此,此類校際主題活動非常需要加強積極心理品質的體驗和干預。
三、開展以熱點心理事件干預的高中生積極心理品質培育
我們認為,高中生的主體壓力是高考,非常需要緩解考前壓力,而積極心理品質可以提升學生的主觀幸福感,緩解壓力,擁有積極心理品質的人更能體會到幸福。研究發現,個體的自尊、社會支持和生活事件對主觀幸福感獲得有顯著影響。提高自尊者的自我肯定態度,樂觀自信,其會采取積極的方式應對面對的事件,能體驗到較好的幸福感。筆者也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上述結論適用于中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增加自尊心、自信心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會幫助學生提升主觀幸福感。而高考,對于高三學生、家長、教師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高考可以幫助學生圓夢,也可以給家長帶來希望。臨近高考,復習進入沖刺階段,倒計時就開始。而倒計時一般都用在比較重大的場合,如飛船上天、炸彈爆炸等,用心理學說法就是人的腎上腺素增加,導致心慌緊張,引起情緒焦慮,把握不好,往往會導致失誤。因此,在諸如高考這類熱點事件面前,更需要加強積極心理品質的體驗和干預。
由此可見,積極心理品質的培育路徑需要注重學生積極潛能的有效發揮,關鍵點在于發展積極潛能路徑,而非發展消極心理路徑,即積極心理品質的培育主要是發現和發揚個體的積極心理潛能,提升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而不僅僅是消除或者削弱個體的消極心理問題。相信隨著時代的發展,高中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研究會成為全社會熱點之一。
參考文獻:
[1]李潔.體驗式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實踐與反思[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12(1).
[2] 孟萬金.積極心理健康教育[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3]鄭雪.積極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4]官群,孟萬金,Johe Keller.中國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J].中國特殊教育,2009.
[5]張沖.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