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軍
摘 要:近年來,我國素質教育浪潮愈演愈烈,在各個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一線教師更加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核心素養的提升,既增加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實際知識,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保障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發展。從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科教學來看,越來越多的教師正在將實驗教學看作重要的教學策略,而如何將核心素養的提升與物理學科的實驗教學相結合,把握好二者之間的聯系,實現物理實驗教學的效率提高,就成為初中物理一線教師所面對的問題。而且,在初中階段物理學科的實驗教學中融入核心素養的內容,不僅對于教師的教學質量的提高有所幫助,對學生的健康成長來說也有著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初中物理;核心素養;物理實驗;教學研究
在以前的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選擇口授式的教學模式,這使得整個課堂都圍繞著教師展開,學生只是作為課堂的聆聽者,被動的接受教師的知識,很少對所學習的內容進行思考。即使在初中階段的物理實驗的過程中,大多數教師也只是以課堂展示為主,讓學生對實驗的現象和結果進行觀察,這種教學模式會使得本應充滿吸引力的物理實驗變得枯燥,使得學生很難對物理實驗教學提起足夠的興趣,從而使得學生學習效率低下,對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升來說也很難起到應盡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就物理學科的實驗教學的意義以及立足核心素養進行物理學科的實驗教學的策略進行探究。
一、開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意義
在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科教學的過程中,許多教師都意識到開展實驗教學的重要意義,事實上,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教師在開展物理教學的時候,應該更加重視實驗教學的作用,借助實驗教學,教師能夠使得學生更好的理解那些枯燥的教材知識,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從目前的教學實際來看,這種重要的意義主要體現在這樣兩個角度:1.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首先,毋庸置疑的是,開展實驗教學能夠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提高,尤其是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大多對趣味性更高的教學模式感興趣。而實驗教學正以其豐富的內容和直觀且生動的實驗過程和現象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成為目前初中物理教師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策略。2.有利于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目前,教學領域正在發生著一些改變,比如,學生逐漸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教師在課堂教學的環節中正逐漸成為輔助性的角色,也就是所謂的“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初中階段開展物理學科實驗教學,能夠讓學生參與實驗的全過程,這正是主體性發揮的體現。
二、立足核心素養開展物理實驗教學的策略
(一)革新教學模式,實現學生參與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學活動主要在教師的主導下開展,教師是活動的實施者和組織者,即使在實驗教學中,教師也只是自顧自的進行實驗展示,然后對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實驗結論等內容進行口頭講解,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物理實驗室正成為越來越多中學的標配,而如何發揮好物理實驗室的作用,促進學生主體意識的萌發,讓學生能夠以主人翁的形象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就成為初中物理教師所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二)結合問題設置,實現有效引導
當然,要實現學生的核心素養的提高,教師必須要在物理實驗的開展過程中讓學生進行更多的自主思考,這種思考的過程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的提高和思維能力的發展,最終對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行提高。所以,教師需要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設置更多的思考問題,并且將這些問題與整個實驗教學的過程相結合,讓學生在整體的學習過程里能夠對所研究的內容進行研究,并且在探究中進行思考,實現學習、實驗與思考的有機結合。
比如,教師在對《摩擦力》這一章節的內容進行教學的時候,除了要為學生提供完成實驗所需要的一些器材,并且對學生的整個實驗過程進行必要的引導以外,也需要為學生設置幾個與整體實驗密切相關的思考問題,促進學生對整個實驗的理解。首先,教師可以根據“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這一個思考內容,向學生提問:“在對摩擦力的概念有一個基本了解以后,大家可以發揮一下想象,猜一下什么是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呢?我們應該如何去驗證呢?”在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一個更深的理解,而且,在有實驗器材的基礎上,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想法,針對性的進行檢驗,來驗證自身想法的正確性。而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這種自主思考且自己動手進行驗證的過程,不僅對于學生的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而且有利于使得學生對物理實驗的環節有更多的興趣,讓學生直觀的感受物理實驗的生動形象,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增強。
(三)開展班級競賽,提升團結精神
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教師正在開展學生的合作學習,讓學生能夠以小組為單位,對所學習的內容進行自主的合作探究。這一種合作學習的過程,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教師教學過程的順利開展來說都有著積極的意義。通過小組合作,教師能夠發揮學生之間互幫互助的精神,縮小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保障課堂教學進度。而且,在物理實驗的教學過程中,開展合作學習,并且以班級為單位,讓幾個小組之間能夠進行適度競爭,既能夠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且有利于促進學生養成團結精神和合作意識。
(四)運用教學評價,實現能力提升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對學生的學習環節進行指導以外,教師更應該重視學生的課后的教學評價內容。事實上,從目前的教學經驗來看,教師的教學評價環節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有著積極的意義,而科學合理的評價更是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首先,作為一種需要很強的動手能力的教學過程,實驗教學對于學生來說有著一定的操作難度,如果教師能夠合理運用教學評價,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重視,能夠改善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表現,從而實現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高。比如,教師在進行《透鏡》這一章節的教學時,要進行一個“凸透鏡成像”的實驗,而在整個實驗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就應該對每一個學生在實驗中的表現進行關注。首先,教師應該以小組為單位,針對每一個小組的探究成果進行總結和分析,針對其中學生表現的亮點和不足之處進行點評,讓學生對自身的探究過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以便學生能夠對其中的優點繼續保持,而對其中的缺點加以改正。當然,如果有的小組能夠在自主的探究中就能夠得到比較完善的規律,那么教師也可以在班級中進行表揚,發揮學生的榜樣作用,讓每一個小組都能夠互相學習,最終實現學生的整體提高。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的時候除了要關注學生的學科技能以外,更應該立足于學生的核心素養的提高,開展高效的課堂教學。當然,教師也需要掌握一些科學合理的策略,從學生的自身成長入手,真正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的提高,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亞峰.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的物理課堂教學設計——以“汽化和液化”教學為例[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7(04):43-45+59.
[2]曹義才.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中學物理課堂教學——觀福建省物理青年教師教學大賽有感[J].物理教師,2016(1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