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玲玉
摘 ?要: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學生的學習需求正在不斷擴充。在此情況下,小學教師需要積極探索課堂教學的策略,結合學科知識,通過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全面提升小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不斷探索課堂問題設計的有效策略,以充分滿足學生深度學習的需求。
關鍵詞:小學數學;深度學習;課堂問題;趣味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1-0086-02
Design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problems based on deep learning
LV Lingyu ?Xingdong primary school,Jimei District,Xiamen City,Fujian Province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increasingly fierce social competition,students' learning needs are constantly expanding.Under such circumstances,primary school teachers need to actively explore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ies,combine subject knowledge,use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teaching methods,and guide students to in-depth learning through a variety of teaching activities,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subject core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Therefore,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should constantly explor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classroom problem design in order to fully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for deep learning.
【Keywords】Primary Mathematics;Deep learning;Classroom problem;Interesting situation
對于小學數學來說,深度學習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營造出積極活躍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展現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由此可以發(fā)現,教師的啟發(fā)性和學生的自主性在深度學習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課堂問題是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的有效工具,因此,筆者結合教學經驗,對深度學習下的小學數學課堂問題的設計策略進行研究,以期更好地實現深度學習的教學效果。
1.結合學生興趣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問題情境
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能夠發(fā)掘其內在的學習潛力,為其帶來強大的學習動力。相較于其他學科,小學數學的知識更具有抽象性和學習難度,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首先就應當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在以往的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完全將注意力放在學習成績上,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自身感受。基于此情況,教師在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時,應當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問題情境,將數學運算的相關知識融入問題情境,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探究興趣,推動學生深度學習。
例如在講解《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對小動物、動畫形象的興趣,將動畫片中的動物形象引入課堂問題,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問題情境。如教師結合《熊出沒》的動畫片,將熊大、熊二的動畫形象引入課堂問題,設計“新年就要來了,熊大和熊二為其他動物的家掛燈籠,熊大一共掛了39個燈籠,熊二一共掛了44個燈籠,請問熊大和熊二一共掛了多少個燈籠”的問題,以此來激發(fā)學生深度探究該問題的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度探究算理,將30分為30和9,用30和9分別與44相加,從而得出結果。
2.聯(lián)系學生的現實生活設計數學問題
在新課改深化發(fā)展的背景下,教師需要提升課堂教學的綜合性。在單一的學科方面,課堂教學的綜合性表現為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科學技術等的聯(lián)系。在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下,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將數學知識作為課堂教學的全部內容,不善于引入生活化的案例或者語言,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學內容過于空泛的問題。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通過課堂問題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時,應當在課堂問題中體現生活化的內容,加強課堂問題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結合數學知識和自身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以此來提升學生的主動性。
例如在講解《軸對稱圖形》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現實生活中發(fā)掘課堂問題的設計素材,如將蝴蝶、楓樹葉、字母“A”和“C”等生活化的內容引入課堂。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設計“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某一圖形是上下對稱還是左右對稱”、“你還知道哪些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等課堂問題,以此來引導學生深度學習。以第二個問題為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設備向學生展示課桌的圖片,提出“同學們使用的課桌是上下對稱的圖形還是左右對稱的圖形”的問題。
3.結合重點內容提升課堂問題的針對性
許多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時,未能突出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常常設計一些不必要的課堂問題,這不利于教師提升課堂效率。在深度學習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抓住教學內容的重點與難點,結合重點內容設計課堂問題,將一些極具代表性的課堂問題展現在學生眼前,以此來提升課堂問題的針對性。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通過分析、探究、解答課堂問題的過程深入學習重點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通過提升課堂問題的針對性,教師有利于開拓學生的數學思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數學分析能力。
例如在講解《毫米、分米的認識》的知識時,教師要把握住“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的重點內容,重點設計毫米、厘米、分米轉換方面的課堂問題,以此來推動學生突破重點內容。如教師可以設計“一根鉛筆的長度為10厘米,那么這根鉛筆的長度為幾毫米”、“一塊橡皮的長度為50毫米,請問這塊橡皮的長度為多少分米”等課堂問題。通過這些問題,教師能夠加強學生對長度單位轉換的記憶和應用,提升重點知識的教學效率。
4.設計小組合作探究的數學課堂問題
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是新課改背景下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符合深度學習的要求。然而,在當前的教學中,許多小學數學教師為了加強教學管理,仍然將獨自學習的方式作為學生參與學習的唯一方式,這不利于學生及時解決復雜問題。因此,在深度學習的視角下設計課堂問題時,教師應當正確認識小組合作學習法,設計一些小組合作探究的課堂問題,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分析并解決課堂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碰撞的機會。這樣有利于教師創(chuàng)新深度學習理念的貫徹方式,利用好小組合作學習法的優(yōu)勢,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講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實力相當的多個小組,然后設計“課桌的桌面是一個長方形,它的長為15分米,寬為10分米,某位同學想在桌面上鋪上一塊大小合適的桌布,請問桌布的面積應該為多少平方分米?”的課堂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深度學習,如一部分學生根據題意構建數學模型,另外一部分學生探究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然后小組學生利用15分米和10分米兩個關鍵信息共同計算桌布的面積,以此來提升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
5.設置以實踐探究為主要形式的課堂問題
理論與實踐是小學數學深度學習中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對學生實現全方位的發(fā)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一般在進行教學時,教師習慣于設計理論講解的課堂活動,很少設計實踐探究的課堂活動,這不利于學生全面展開深度學習。理論教學能夠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實踐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實際能力,這兩者的結合是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所以,在設計課堂問題時,小學數學教師需要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適當設計一些以實踐為主要形式的課堂問題,引導學生在深度實踐的過程中解決數學問題,以此來豐富深度學習的內容。
例如在講解《角的度量》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角的度量方法”等知識,設計以實踐探究為主要形式的課堂問題,培養(yǎng)學生測量現實生活中的角的能力。如教師可以設計“某一時刻,鐘表上的時針與分針所成的角的大小是多少”等課堂問題,然后讓學生利用量角器等工具測量角的數值,以此來引導學生在深度實踐的過程中進行學習。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能夠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結合,切實增強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實踐能力。
6.結合學生能力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
學生在學習知識和解答問題的能力方面存在著個體差異,數學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能夠準確解答高難度的問題,而學習能力弱一些的學生則會受困于這些問題。在長期的影響下,學習困難的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自信。為了推動學生共同進步、共同發(fā)展,小學數學教師通過課堂問題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時,應當滲入分層教學的理念,運用設計分層問題的方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數學問題,將分層教學法和深度學習的過程融合起來。
例如在講解《積的變化規(guī)律》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在乘法運算中,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變小,積也不斷變小”等知識,設計課堂問題,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可以針對學困生設計“12×3=;120×3=;120×30=”的簡單問題;針對中等生設計“這些算式的得數有什么樣的規(guī)律”的難易程度適中的問題;針對優(yōu)等生設計“一塊正方形莊稼地的面積為200平方米,寬為8米,現保持莊稼地的長不變,使它的寬增加到16米,請問擴大后的莊稼地面積是多少”的綜合性問題。通過這些不同的課堂問題,教師能夠滿足所有學生深度學習的需求。
7.深入理解課本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
課本是教師完成創(chuàng)造性教學內容的有利幫手,其中展現了課本多種對話方式形成過程,提出了更多可以實施的實際操作,可以讓教師思考自身的教學過程,能夠幫助教師成長起來。教師不要將課本作為全部,在課堂中教師需要運用課本根據不同的角度解讀和思考,掌握其他教師的教學設計,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身的短處,經過比較改善自身的教學質量。所以,教師在課堂中靈活運用、深刻解讀課本,不要囫圇吞棗,進一步深入探究所包含的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講解《平行四邊形》這節(jié)課的時候,在課堂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學習有關運算公式,而且可以運用公式完成對應的答題任務。教師能夠根據課本內容,全面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為每個小組預備一個靈活的矩形木框,也有一個七巧板。能夠使得小組學生輪流感受或者一起協(xié)作探究平行四邊形和矩形的關系,而且運用七巧板擺放出梯形等活動直接體會梯形的有關內容。經過引導學生自身參加、主動探究和學習知識的策略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而且也可以讓學生形成創(chuàng)新以及發(fā)散思維,可以讓學生在放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新的知識。教師需要選取最適合班級的進行形式去教學,進一步讓形成數學核心素養(yǎng)。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對學生未來的人生發(fā)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學生在該學科上的深度學習有利于其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豐富數學知識積累。在未來的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繼續(xù)探索基于深度學習的課堂問題設計策略,注重學科聯(lián)系生活、理論聯(lián)系實踐,努力提升課堂問題的教育價值。
參考文獻
[1]徐鳳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深度學習[J].小說月刊,2017(20).
[2]俞容弟.小學生數學深度學習研究初探[J].未來英才,2017(24).
[3]邰曉進.小學數學課堂如何進行問題設計[J].陜西教育(教學),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