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發生了新變化,面臨著新挑戰。高校必須把牢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多元化開展意識形態教育;完善輿情信息監測管理,正確引導管控網絡輿情;加強組織干部隊伍建設,提高意識形態工作管理水平;樹立正確政治導向,強化大學生政治信仰等途徑,提升意識形態管控能力,堅守意識形態主陣地。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生;意識形態;路徑
高校加強大學生意識形態工作,對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鞏固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為探究高校加強大學生意識形態工作的有效路徑,本研究基于大學生意識形態工作現狀,剖析了當前大學生意識形態工作存在的難題和面臨的挑戰,并提出了解決思路。
一、高校加強大學生意識形態工作的必要性
(一)堅守高校意識形態陣地的政治需要
意識形態工作關乎國家前途命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意識形態決定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關乎旗幟道路,影響國家的政治安全。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的建設者,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因此,幫助大學生牢固樹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借助新興媒體優勢提升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成效,提高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管理水平,探索出加強大學生意識形態工作的有效路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培養肩負民族復興大任接班人的時代需要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大學生作為未來國家發展建設的支柱,其當前意識形態狀況,將直接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目標的實現,更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這一要求為新時代現代化教育指明了方向。根據新時代人才培養要求,高校需要持續加強大學生意識形態工作,保障培養對象和輸出的人才具有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堅定的社會主義政治信仰。
(三)增強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現實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加強對大學生意識形態領域的引導和管控,有助于培育和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當前,受某些西方錯誤思想影響,一些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出現偏差。作為青年的聚集地,高校要成為阻斷西方錯誤思想、有色文化傳播侵襲的重要陣地,扮演好弘揚正能量的旗手角色,引導大學生增強文化自信,從而擔負起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責任,早日實現我國由文化大國轉變為文化強國。
二、當前大學生意識形態工作存在的難題
(一)意識形態多元化發展增加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難度
現階段世界意識形態呈現出復雜性、多元性和包容性等特征。新媒體環境下,QQ、微信、百度貼吧、微博、抖音短視頻等平臺使受眾群體可更加便捷地獲得信息。信息得到即時傳輸,傳播者和接受者的互動性得到增強。此外,隨著5G網絡的建設,信息傳播更加便捷,意識形態的多元化發展會愈加明顯。當前,國際局勢復雜多變,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依然復雜。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其意識形態與西方發達國家是兩個不同的體系,本可以共同發展、雙向并行、協同繁榮,但個別西方發達國家始終不愿意承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始終不愿意看到我國社會主義的良好發展態勢,始終不愿意接受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打著多元化意識形態的幌子,不斷干涉我國內政,對我國意識形態工作進行干擾阻礙,增加了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難度。
(二)西方意識形態持續滲透,威脅高校意識形態安全
互聯網時代,網絡儼然已變成了意識形態斗爭的前沿陣地。當前,少數西方發達國家與中國在意識形態層面的沖突越來越激烈,其帶著冷戰思維和有色眼鏡,始終以打壓抑制的態度,來審視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發展。他們利用自身的經濟、科技優勢,通過各種途徑,持續傳播滲透西方意識形態。而處在成長階段的大學生思維活躍,思想波動較大,三觀尚未成熟,長期處在不良網絡環境中,很容易出現意識形態上的偏差,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信念產生動搖。
(三)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專業化水平較低,作用未充分發揮
目前,隨著新興信息傳播媒介的產生和復雜的國內國際環境變化,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工作專業化水平較低的問題日益凸顯。部分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者日常工作繁重,用于專業化理論學習研究的時間較少,造成專業化水平不高,對新形勢下高校意識形態傳播規律、傳播方式掌握不透徹。在面對一些意識形態問題時,他們應對不及時,處理進程慢,解決方法刻板生硬,不能滿足當前高校大學生意識形態工作需要,其在實際工作中的作用未充分發揮。
(四)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政治信仰缺失,受沖擊較大
當今互聯網高速發展,網絡技術不斷更新換代,網絡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然而,復雜的網絡環境使得一部分大學生出現迷失自我、政治信仰缺失的現象。當前,部分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缺乏更深層次的認識,他們大多只是通過課堂教學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接受的理論知識較多,吸收內化的較少,且沒有在實踐中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和馬克思主義思想加以固化,沒有在實踐中進行深入思考。因此,他們在面對西方錯誤思想侵襲時容易被誤導、被迷惑、被欺騙,甚至出現政治信仰缺失的現象。
三、高校加強大學生意識形態工作路徑
把牢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多元化開展意識形態教育。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是高校做好大學生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提,而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是高校有效掌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的手段之一。首先,充分使用思想政治課課堂平臺,依托專業思政課教師進行系統、專業、全方面的意識形態教育。其次,依托學生社團、社會實踐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力開展學生能參與、參與能體驗、體驗有收獲的實踐類教育活動。最后,通過QQ群、微信群、抖音短視頻等平臺,將主流意識形態更大層面地擴散傳播,多途徑實現意識形態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完善高校輿情信息監測管理,營造健康向上的輿論環境。首先,高校整合現有的網絡信息傳播媒介,形成較為統一的官方信息傳播平臺,統一管理,嚴格審核,及早發現不良信息,及時阻斷不良信息的傳播通道。其次,大力開展線上弘揚正能量活動,加大正能量事件的宣傳力度,用先進教師、優秀學生黨員的典型事跡去引導、感染身邊的人。傳遞、弘揚正能量,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引導身邊人,形成良好的輿論導向。最后,高校要善于將意識形態教育內容以動態視頻、趣味動畫或惟妙惟肖的圖文等表現形式,通過QQ、微信、微博或其他新興媒體平臺,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從而提升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接受度。
加強組織干部隊伍建設,提高意識形態工作水平。一方面,高校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激發組織干部戰斗活力,促進和提高干部隊伍思想政治覺悟,提升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工作水平。另一方面,高校要不斷創新完善話語體系。借助網絡流行詞語將主流意識形態專業術語表述出來,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興趣,使大學生真正做到將主流意識形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而促進馬克思主義思想在高校的有效傳播,繼而生根、發芽。
樹立正確政治導向,強化大學生政治信仰。首先,高校應引導大學生持續加強自身思想建設,使他們化被動作為為主動作為,主動學習新思想新理論新知識,讀懂悟透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強化政治認同感。其次,應做到線上線下相結合,堅持抓導向不放松、講導向不含糊的教學理念,增強全校師生的“四個自信”,并積極組織引導大學生參加各項意識形態方面的主題教育活動,樹立正確政治導向,強化大學生的政治信仰。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EB/OL].(2013-08-20).http://www.xinhuanet.com/
politics/2013-08/20/c_117021464.htm.
[2]文化自信——習近平提出的時代課題[EB/OL].(2016-08-0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
2016-08/05/c_1119330939.htm.
[3]汪金英,黃小元.新媒體環境下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邏輯、困境、對策[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20(1).
責編:初 心
基金項目:2021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新時代‘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存在問題及精準治理路徑研究”(編號:2021-ZDJH-419);鄭州輕工業大學2019年度黨風廉政建設研究課題及實踐創新項目“網絡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大學生意識形態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治理對策研究”(編號:2019LZKT023)
作者簡介:杜明明(1989— ),男,鄭州輕工業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