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代,劉 珊
(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藝術設計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伴隨我國建筑行業規模的擴大,建筑裝飾工程市場迎來了高速發展時期。建筑裝飾工程技術是以建筑使用屬性、環境特征以及其他標準為根據,基于多元化的設計理念和物質技術,從物質與精神層面打造舒適宜人、功能合理且符合人們居住需求的室內環境。因此,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教學不僅要豐富設計人才的創造性思維,更要完善人才在室內設計中的實踐能力及操作能力,將美好的設計構思在現實中呈現出來[1]。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室內設計市場的高度發展,建筑裝飾工程技術行業對人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備基本的設計理論知識以外更加看重設計實踐能力、創新設計能力。
CDIO寓意“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運作(Operate)” ,是一種以產品研發到運行為載體的現代化教學方式,能夠帶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過程,增強與課程的有機聯系。且在工程人才的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工程系統能力培養方面效果顯著。由于CDIO模式倡導在實際工程項目中開展實踐教學,強調在工程實踐教學中培養人才的創新設計能力、實踐應用能力,與當前高職院校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吻合。為此,本文對傳統的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實踐課程進行改革,以“項目”為導向、基于CDIO 模式在實際建筑裝飾工程項目中開展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教師負責實踐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項目實踐中來,潛移默化的結合“知識、能力、素質”三項教育因子,達到培養人才實踐應用能力、設計創新能力的目的。
傳統高職院校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實踐課程教學內容以教師設計為主,一般來自于教材與網絡資源平臺,大多是教師提出設計任務,學生按要求完成,實踐設計內容本身缺乏實際應用價值,與未來學生就業接觸的建筑裝飾工程內容大相徑庭。這種單一化的實踐教學方式一方面難以調動學生參與設計的興趣,不利于創造性設計思維迸發;另一方面缺乏師生互動、生生交流的機會,學生知識學習相對封閉,缺少了解自身缺陷以及獲得更多設計理念的機會,導致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實踐應用能力培養效率不高、效果不理想。
目前大部分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實踐課程對教學目標規劃不精準,當課程結束后需要實現哪些人才培養目標?達到什么水平?目前教學體系對這些目標設置考慮不全面,僅使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描述。所以,當實踐課程結束后學生能力達到什么水平很難把握,設計人才創新設計能力、實踐應用能力的形成具有較大程度的隨機性[2]。缺乏明確目標的實踐課程體系只是在形式上作為理論知識教學的補充,沒有真正提升學生就業能力、難以滿足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市場的現實用人需求。
大部分高職院校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專業缺乏一套個性化的實踐能力評價標準,基本以實踐課程的設計作品作為主要評價依據,教師個人判斷學生完成設計作品的優劣,按照個人平時上課出勤、學習積極性等情況給出相應的總評分數[3]。這種評價機制缺乏對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各項能力的評價,評價結果只能片面的表達學生能力,沒有指出學生設計實踐出現問題的細節,難以生成有價值的實踐教學反饋,對優化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的實踐能力作用不大。
參考CDIO項目教學理念,高職院校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實踐應用能力以及創新設計能力培養需要以實際設計項目為載體,打造一種綜合性的校企合作實訓、基本設計技能培養、創新設計思維訓練為一體的實踐課程體系。本次基于CDIO 模式以項目為驅動設計的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實踐課程流程遵循了社會企業的實際工作程序,結合專業教學特征進行個性化設計與改革,令企業項目設計流程適用于院校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實踐課程教學,實現院校專業教育與企業職業實踐的高度契合,提前培養學生在建筑裝飾工程技術領域的實踐應用能力。以項目為驅動的實踐課程流程設計如下:
第一步,教師分配項目設計任務書,學生組成項目設計小組。學生獲得項目任務書信息后可以根據設計任務特征選擇有利于項目開展的合作伙伴,項目組一般以自由組合的形式進行劃分,組內成員任務分配依據自身能力而定。建筑裝飾工程技術項目組基本包括以下幾種人才類型:具有組織協調能力的學生一般承擔項目組組長職責,做好項目任務分配方面的統籌安排;手繪能力強的學生負責繪制手繪稿,軟件實操能力強的學生負責將其轉化為三維設計效果圖;語言能力優異者負責闡述方案、匯報總結。
第二步,頭腦風暴搞創意,生成原始設計方案。在教師參與的情況下小組成員集思廣益,針對任務書給出備選設計創意,將可行性較強的方案作為備選,在教師干預下選擇最具實操性的方案展開深入設計。在此基礎上由成員分工生成初始方案,包括手繪稿和電子稿兩種形式。
第三步,設計方案闡述及調整。一般項目組組長作為代表向所有項目組講解本組的方案創意,教師和其他項目組給出指導意見;項目組結合提案意見反復調整設計方案,爭取最終的設計方案既體現藝術審美、文脈傳承,又符合住戶的生活功能需求[4]。
第四步,呈現完善的設計作品。最后作品展評需要以電子三維設計稿和展板打印兩種方式進行展示,項目組長講解分析設計方案后由學生、教師分別進行作品評價,最終完成建筑裝飾工程項目任務。
以項目為導向的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課程目標制定要由科學的教學指導機構完成,該機構通常由專業教師、權威設計企業、院校教育管理部門聯合構成,以CDIO教學理念為標桿,基于建筑裝飾工程技術行業用人需求、國家職業標準、室內實際行業技術規范等內容設計明確、細致的育人目標,以期在實踐課時結束后實現預期人才培養效果[5]。以項目為導向的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目標一般可劃分為三個等級,分別為基礎實踐目標、專業實踐目標、綜合實踐目標。其中,基礎實踐目標主要以項目為載體強化學生基本的手繪設計與電腦實操設計技能,強化獨立設計操作能力,培養最根本的問題解決能力;專業實踐目標旨在強化學生在建筑裝飾工程技術方面的綜合素質,逐漸滲透其在設計領域的職業能力、道德素養;綜合實踐目標則重在培養學生領域創新意識、獨立工作能力、項目實踐研究能力,使其具備融入設計企業內部工作的社會經驗。
基于CDIO設計的高職院校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教學目標,明確了人才實踐能力教學的方向,引導實踐課程設計步入正軌。為此,本文在科學的實踐課程教學目標指導下豐富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細節信息,完善后的實踐課程體系改革如圖1所示。

圖1 改革后的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實踐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設計從項目教學的硬件設施、師資實力、教學內容、教學管理4個角度入手,明確了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實踐課程體系的細節信息,集合各方能量旨在培養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的實踐應用能力以及創新設計能力。改革后實踐課程體系顯示,室內設計項目實踐教學不僅可以在校內實訓場所中進行,也可以在企業實習中開展[6]。可見,以項目為導向的實踐教學方法已經成為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實踐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式,為創新設計能力以及實踐應能力提升創造不竭的動力源泉。
針對傳統高職院校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實踐課程教學評價以教師評價為主、考核內容過于片面的問題,本次改革以項目實踐過程為依據、以教師學生為評價主體綜合考核每個學生的真實表現。重點考察學生在實踐課程中的過程表現情況、團隊協作能力、綜合素質等內容,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作為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實踐應用能力、創新設計能力提升的有效依據。基于上述理念本文全面策劃了CDIO 模式指導下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實踐課程的過程性評價體系[7],如表1所示。

表1 CDIO 模式指導下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實踐課程的過程性評價體系
結合表1內容可知,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實踐課程評價指標包括課堂成績、實踐應用能力考核、創新設計能力考核三部分,與CDIO模式工程實踐人才培養目標相契合。其中,課堂成績測試主要通過出勤率、課堂學習積極性、課堂參與度等形式進行考核,體現了評價體系的“過程性”特征,綜合使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生生互評三種方式實現。實踐應用能力考核、創新設計能力考核則以建筑裝飾工程項目為載體,前者主要考察學生的設計創新意識、信息采集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等,后者則強調學生創新設計能力、科學研究意識、綜合素質、交叉學科應用能力的考核。
高職院校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實踐應用能力與創新設計能力培養是其實踐課程體系構建的關鍵目標,本次研究以項目為導向基于CDIO模式創新性改革了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充分借鑒了CDIO模式的綜合素質培養、創新能力培養、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等理念,豐富了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方式、明確了實踐教學目標、完善了教學評價機制。以CDIO理念為指導的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項目化教學,真正激發了學生設計興趣與創新性思維,夯實校企合作在實踐教學中的關鍵地位,具有較高的教學參考價值。未來教學實踐研究中,還需不斷引入新的教學改革理念,令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與當前教學發展趨勢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