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藝術快速發展,兒童劇舞臺表演受到高度關注。作為舞臺劇藝術表現形式之一,兒童劇能夠彰顯兒童的表演能力以及審美水平,促使兒童藝術素養全面發展。本文將對兒童劇的舞臺表演魅力進行解讀,并提出舞臺劇表演魅力的提升策略。
關鍵詞:兒童劇 舞臺表演 策略
素質教育環境之下,各類教育理念不斷提出,為兒童綜合能力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兒童劇表演能夠培養兒童藝術審美能力,對兒童成長影響深遠。因此,要想提高兒童劇舞臺表演的質量,就要不斷創新兒童劇藝術形式,提升創作水平,對舞臺劇表演魅力進行解讀,探尋兒童劇的魅力提升策略。
一、兒童劇舞臺表演魅力分析
(一)人物個性
成功的舞臺劇,表演者角色差異或者戲份多少,都會通過舞臺表演造成影響。角色對于表演程式的合理把握,可賦予舞臺劇藝術生命以及活力。在人物個性方面,其魅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人物個性,二是演員個性。不同角色存在不同特點,舞臺人物形象塑造需要表演者結合所處環境以及人物性格對表演內容合理把握,只有明確飾演角色性格特點,并根據其年齡、性格和經歷,組織舞臺劇各項活動,將背景融入情境當中,才能成功地塑造人物的個性。
(二)藝術特點
各種藝術形式往往能體現時代變遷以及社會發展,兒童劇表演也不例外,其和現實生活息息相關。通過表演者對生活中的素材進行藝術整理與加工,賦予表演過程藝術之美。藝術不但源于生活,反映實際生活,還應高于生活,因此,舞臺劇的魅力還體現在對生活的觀察方面,通過塑造形象的喜、怒、哀、樂,體會生活,突顯舞臺審美藝術,塑造良好的藝術形象。[1]
(三)表演效果
兒童舞臺劇人物塑造,要突破表面形象,還要體現良好的表演效果,表演者通過雕飾、對腔等,對語言節奏展開分析,從不同角色中找出自身語言習慣特點,從而能深入表現人物內心活動。通過外部肢體動作表演出來,實現語言、動作、情感等方面的統一。在舞臺上將生活以及人物細節加以放大,合理設計表演過程,才能將舞臺劇的生命力展現出來,帶給觀眾良好的觀看效果。
(四)演員素養
從演員角度分析,兒童劇的舞臺表演魅力還體現在演員素質修養上,具體包括外在形象、聲音特點、形體表現等,除了上述外在素質,還包括演員職業道德、文化修養以及生活體驗等多個方面。兒童扮演不同角色之前,要從人物身份、職業、年齡、性格等方面出發,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才能更好地將日常感受和舞臺表演相互融合,彰顯舞臺表演魅力。
二、提高兒童劇舞臺表演魅力的幾點策略
(一)注重選材的科學性
選材方面既可利用國內傳統兒童劇表演題材,也可引入國外優秀的文化作品,兼顧兒童思想以及欣賞水平的提升,不斷提高其認知、審美以及理解等能力。[3]如《齊天大圣》《葫蘆娃》《白雪公主》等,上述題材不但契合兒童習慣,而且能夠滿足其喜好,有助于兒童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的提升。與此同時,在兒童劇創作題材的選擇過程,還要不斷拓寬選擇范圍。在文化融合背景之下,兒童涉獵的藝術題材要突破傳統戲劇類題材的限制。
(二)展現表演的生動性
相比于其他的戲劇表演形式,兒童劇表演具有典型的特點,對表演者在舞臺表演方面的生動性有較高要求,這是由兒童劇自身特點決定的。同時,兒童劇主要面向的觀眾為兒童,所以,從創作者角度分析,應該將兒童喜好及其接受能力考慮其中,使用兒童喜愛的表演形式,賦予舞臺劇更大的活力,以吸引兒童進行欣賞。在表演方面,可使用形象生動的表演方式,還可使用夸張的表演方法,帶給兒童更多視覺層面的沖擊力,使其體會舞臺表演的趣味性特點。兒童劇應積極拓展表演形式,以生動的表演、豐富的舞臺表現方式彰顯現代化兒童劇的舞臺表演特色,兼顧兒童對舞臺劇的欣賞需求。
除此之外,兒童劇的舞臺表演要具有生動的藝術構思,藝術構思能夠對兒童藝術審美以及表演水平提升有顯著影響,只有藝術構思形象生動,才能更好地激發兒童欣賞興趣以及表演熱情,進而塑造其審美能力,構建其藝術認知,發揮兒童劇的舞臺表演魅力。通過生動的表演方式、豐富的題材,彰顯舞臺表演的生動性特點。
(三)彰顯表演的舞美性
作為戲劇形式之一,兒童劇舞臺表演形式能夠培養兒童的劇本理解、事物認知以及審美等能力,并且對兒童成長幫助較大。所以,為提高舞臺表演對兒童的吸引力,讓兒童劇的舞臺表演形式得到更多受眾喜愛,要高度關注舞臺表演的舞美設計,不斷提高舞臺劇的外在美感。同時,還要重視表演彩排,優化表演流程,使表演過程各方面銜接有序進行。兒童劇創作的取材方面可從動畫片、寓言故事或者神話故事當中選取,利用兒童熟知的故事情節,激發其觀看興趣。依托于舞臺劇內容,選擇道具搭配,對于燈光合理使用,搭配適宜的背景,可以讓舞臺表演過程更具舞美藝術感,營造美輪美奐的舞臺劇情境。[2]
與此同時,創作人員還要多和兒童溝通,可通過問卷調查或者網絡調查等多種方式,了解兒童對兒童劇的喜好以及印象,以此為基礎對舞臺表現形式進行設計,還可邀請具有表演天賦的兒童參與舞臺表演,調動其對舞臺表演的興趣,對舞臺表現形式合理設計,發揮舞美性的應用價值,讓兒童在參與過程中獲得更好的參與感受,提高舞臺表演的舞美藝術特性。
除此之外,兒童劇舞臺表演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兒童對藝術的認知以及理解能力,能夠提高其藝術素養。兒童劇的舞臺美感能夠帶領兒童走進藝術殿堂,這就要求兒童劇創作者多關注表演流程,找到舞美藝術提升路徑,以調動兒童參與熱情。以卡通片、神話故事和寓言故事等為藍本的舞臺表現形式,大多屬于非現實主義藝術形式,因此,應合理運用道具、背景和燈光等為兒童呈現美輪美奐的舞臺效果。要實現上述目的,需要創作者深入兒童群體,以兒童視角分析舞臺劇舞美藝術的應用方法,傾聽兒童想法,創新設計形式,使舞臺表演形式和兒童內心需求更相符,使兒童從中受到審美熏陶,彰顯舞臺表演魅力,塑造兒童對表演藝術的感知力。
(四)豐富舞臺表演形式
考慮到兒童劇的受眾為兒童,因此,為彰顯舞臺劇魅力,要對表演形式深入解讀,無論是舞臺劇的創作,還是舞臺劇的表演,都需要創作者從兒童認知特點以及心理喜好等方面入手,確認舞臺劇表演形式,以調動兒童觀看或者參與熱情,讓兒童劇的舞臺表演受到更多兒童喜愛,進而深入理解兒童劇的主要內容以及傳達思想。通常而言,表演者可在表演過程使用夸張的表演形式,彰顯舞臺表演魅力。
比如《真假美猴王》這一兒童劇,需要表演者使用惟妙惟肖的表演方式,對“真猴王”和“假猴王”的動作、語言等進行表現,利用夸張的動作,體現人物形象特點。如果選擇《匹諾曹》這一兒童劇則要重點突出匹諾曹說謊過程中鼻子變長的動作特點。若選擇《灰姑娘》這一兒童劇,要重點突出灰姑娘遇到王子前后的形象對比。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對于兒童劇的舞臺形式進行多方面構思,深入理解,才能以形象生動的表演形式激發兒童表演欲望。如果表演過程環境允許,還可邀請觀眾參與兒童劇表演,帶給兒童更多欣賞體驗,和作品以及舞臺深入接觸,使其和表演過程產生共鳴,深入理解兒童劇內涵,受到舞臺表演魅力的熏陶。
(五)凸顯表演風格
為彰顯兒童劇的舞臺表演魅力,創作兒童劇時,要結合兒童審美視角。由于兒童年齡較小,社會經驗不足,理解能力有待提升,對事物缺乏完整的認知,所以,做好舞臺表演情節的啟蒙工作十分重要,要對表演風格重點關注,選擇適合兒童劇的表演風格,將舞臺美感傳達出來,不斷提高舞臺劇表演魅力,達到兒童心理和思想多方面的發展需求。利用簡單明了、結構緊湊、形象生動的表演風格,將兒童劇傳達的內容更好地呈現,讓兒童形成深入理解。兒童劇創作人員要從兒童喜好方面入手,滿足其對兒童劇欣賞需求,對于劇情結構展開合理設計,使用符合情境的臺詞,防止使用各類復雜的表現形式以及藝術形式展開舞臺劇表演,超出兒童認知以及理解能力則不利于其體會舞臺表演內容。要讓舞臺表演各項操作高度可行,又不失魅力。
比如,《真假美猴王》舞臺人物主要有五個,事件發生在取經路上,在舞臺布景方面,除了要體現在取經路上,還要從花果山、天庭等方面進行布景,為各角色提供不同的道具,并且配以背景音樂,保證人物服裝符合角色特點。由于故事情節較多,并且具有連續性,為讓兒童更好地理解其中人物特點,要在表演過程使用符合兒童認知發展規律的語言,讓臺詞更加簡潔化。如唐僧的臺詞設計,可以是:“你怎么又傷人性命?你走吧!”孫悟空的臺詞設計可以是:“師父,不是我,不要趕我走!”豬八戒和沙僧的臺詞可以是:“師父,不要趕走大師兄!”語言的簡練性有助于兒童對表演內容更快速地理解,對于兒童劇的表演魅力有深入體會。[4]
三、結語
總之,在兒童劇舞臺表演的過程中,要注意角色人物個性的凸顯,彰顯舞臺劇藝術特點,強化舞臺劇表演效果,提高表演者素養。在兒童劇舞臺表演過程中,要重點關注表演內容的生動性,彰顯舞臺美,創新舞臺表演形式以及表演風格,不斷提升舞臺表演魅力。
參考文獻:
[1]李嬌.解讀兒童劇舞臺表演的魅力[J].北方音樂,2017,37(13):247.
[2]丁藝.兒童劇舞臺表演的魅力解讀[J].戲劇之家,2017(02):52.
[3]周丹.兒童劇舞臺表演的魅力解讀[J].戲劇之家,2015(18):50.
[4]周建梅.簡析兒童劇舞臺表演的魅力所在[J].神州(上旬刊),2019(08):57,59.
(作者簡介:馬霞,女,甘肅省歌劇院,三級編劇,研究方向:編劇)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