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夢寧 沈軒如
摘 要:生活化教學由陶行知先生提出,其應用范圍較為廣泛,貫穿整個K12教育體系,生活化教學讓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連接,其應用更有利于讓理論知識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針對幼兒園階段區域游戲生活化教學的相關策略進行分析,旨在完善我國的教育體系,促進幼兒園教學工作模式的不斷創新,做好幼兒的早期教育。
關鍵詞:幼兒園;區域游戲;生活化;策略
區域游戲是幼兒園游戲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和途徑,區域游戲通過在固定區域內開展游戲,提升幼兒的思維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在區域游戲中,通過賦予幼兒不同的角色,讓幼兒體驗生活中常見的角色,從角色本身出發,讓幼兒開展正常的“工作”和交流,從而提升幼兒的交往能力,更好地認知世界,通過這種養成教育,能夠有效促進幼兒全面素質的提升,為幼兒以后的成長夯實基礎。
一、幼兒園區域游戲生活化開展的意義
1.引導幼兒更好地認知世界
在幼兒園教育中,開展區域游戲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認知世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幼兒的世界簡單、單純,圍繞在身邊的基本就是家長和幼兒園教師,而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他們需要更好地認知世界,感受身邊的人和事,但由于年齡的限制,無法更好地接觸到外界事物,因此,要改變這種固有的矛盾,就要創新途徑,給予幼兒更好地認知世界的渠道和平臺,而通過幼兒園中的區域游戲生活化,能夠讓幼兒以成人的身份參與到社會生活當中,從而對世界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2.提高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
交往能力是現代社會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交往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而良好交往能力的形成很大一部分是來自幼兒時期的教育和培養,交往能力不同于其他學科知識,而是一種養成教育,需要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從而提升幼兒交往的信心,讓幼兒更好地感知世界,激發幼兒的交往欲望,從而實現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擺脫怯懦心理,勇于參與到社會生活當中,為幼兒以后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二、幼兒園區域游戲生活化開展的策略
1.創設生活化的區域游戲環境
環境對人的影響巨大,尤其是幼兒園時期的幼兒,良好的環境有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谖覈逃母锉尘?,在幼兒園教育時期,通過區域游戲開展生活化教學,首先要為幼兒創設生活化的區域游戲環境,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區域的“生活氣息”,而不是簡單的游戲教學。教師可以開展豐富、有趣的區域游戲,例如,可以引入小豬佩奇的元素,先引導幼兒觀看一段小豬佩奇的動畫,然后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裝飾房間,將區域內裝飾成小豬佩奇的家,讓幼兒自己動手進行實踐,有效鍛煉了幼兒的實踐動手能力。在生活化區域游戲開展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游戲區域的劃分,實現動靜分開,構建安靜的區域和相對聲音較大的游戲區域,通過構建不同的區域引導幼兒進行生活化實踐,從而達到區域游戲的目的,更好地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
2.選擇合適的生活化游戲主題
幼兒園區域游戲生活化教學的另一個重點是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游戲主題,通過切中生活化的主題開展區域游戲,能夠更加真實地模擬生活場景,讓幼兒能夠融入場景當中去,實現區域游戲的生活化教學效果。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要求,幼兒園階段是幼兒很多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因此,把握這一關鍵階段,對于幼兒以后的學習和成長都具有重要意義,在區域游戲中,教師可以開展餐桌游戲,構建生活化場景,教師提供安全的游戲材料與道具,讓幼兒自己動手制作美食和餐桌食品,模仿父母做飯的方式,親自動手制作,通過這樣的區域游戲能夠增強幼兒之間的協作能力,并且在合作制作過程中能夠建立良好的友誼,促進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
3.利用生活化游戲材料引導開展區域游戲
區域游戲生活化的開展需要教師為幼兒提供必要的生活化教具與材料,這樣才能讓幼兒真切感受到生活氣息,從而更好地開展游戲教學。例如在美食制作區域游戲中,教師要為幼兒準備真正的食材和生活中常見的安全廚房用具,讓幼兒利用真實的材料和工作開展美食制作;再如,在區域游戲“看醫生”過程中,教師要為幼兒準備白大褂、聽診器等真實的醫院診療用品,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模仿生活中實際的場景,這樣才能真正發揮生活化教學的效果。此外,在區域游戲過程中,教師場景的選擇與游戲教具的投放一定要保證安全,這樣才能讓幼兒在安全的環境中開展真實的生活化模仿,從而提高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思維能力,感受世界,更好地認知世界,有效激發幼兒的創新、創造能力,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羅曉霞.幼兒數學教育生活化區域建構策略[J].考試周刊,2017(28):193-194.
[2]謝麗雯.生活化材料在區域游戲中投放與利用的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8(70):38.
[3]姚甫霞.幼兒園區域游戲生活化的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線),2018(12):19.
作者簡介:朱夢寧(1989.5—),女,漢族,江蘇省淮安市人,本科學歷,幼兒園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