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鴻林
摘 要:初中地理作為初中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其中不僅包含著大量的基本理論知識,還存在一系列抽象的地理概念、地形表達方式。而如何采用恰當的教育方案,對初中地理教材理論知識進行教學,成為多數中學教師考慮的重點。本文從身邊的地理知識著手,引導學生將課程教學內容,與周圍自然地理環境、生活現實進行結合,使學生加深對地理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認知、理解,以提升初中地理課程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身邊地理;初中;地理教學;研究
一、身邊地理知識的主要內容
身邊地理知識是某一區域自然環境、人文景觀及生活情境的總和,主要反映出該空間區域內學生的思維方式、文化素養。首先鄉土自然環境、地理地形等現實物象,與所有學生的實際生活存在密切聯系,每個學生都生活在不同空間之中,受到不同自然環境、人文景觀的影響。如華北地區、東北地區有著廣闊的平原,而東南地區則被連綿不斷的丘陵覆蓋,西北地區則存在大片的高原。
二、身邊地理教學內容具有的特征分析
初中地理教學本身,就涉及各種各樣的人類生存環境,而《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0年版)》中明確指出,地理學科作為一種兼有自然學和社會學性質的學科,其本身具有思想性、區域性、生活性、實踐性的特征,這與身邊地理教學內容的特征不謀而合。因此利用鄉土地理、生活化情境地理知識,開展初中地理課程的教學,也具有以下幾方面特征。
1.身邊地理內容的直觀化、情境化。相比傳統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基礎理論知識、實踐應用內容,身邊地理課程的內容組織更加直觀生動。其可以利用文字、圖片、視頻及音頻等方式,進行多元化地理課的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情境創設,包括采用等高線、四色地圖向學生們展示不同區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周圍的人文景觀。或者制作多媒體課件,利用視頻表示不同時間、不同區域的大氣壓情況,使學生理解氣壓帶、風帶、大氣環流等的概念和意義。
2.身邊地理內容的區域化。不同區域有著不同的地形地貌、聚居狀態和社會環境,也構成了身邊地理內容的區域性特征。特別在少數民族聚居區的空間范圍內,可以根據民族文化、生活風俗等的不同,劃分為多種互相區隔的地理環境,用以描述人類社會活動的演變過程。因而初中地理專業課程教學,從區域地理環境、地理人文形態的角度出發,進行鄉土地理知識的融入授課,可以達到區域文化、地理理論知識互動交流的教學效果。
3.身邊地理內容的生活化。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論塑造中,提出生活化教育的觀點,也就是說專業課程教育內容,要與社會生活現實形成緊密關聯。而在初中地理課程教學中,引入與學生密切相關的身邊地理內容,則要有更加生活化、情景化的教學內容設置。如教師通過提煉身邊的生活地理素材,對學科內專業理論知識、實踐應用案例進行組織,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互動交流的興趣,以促進地理課程教學目標的達成。
三、初中地理教學中身邊地理知識內容應用的重要意義
(一)調動學生課堂學習參與的積極性
相比于傳統初中地理課程的“灌輸講授式”教學而言,身邊地理有著更加豐富的自然環境、鄉土社會、人文景觀等要素,這為地理課程中不同理論知識的傳達提供了機會。其一,教師可以圍繞某一單元的初中地理理論知識,向學生布置身邊地理資料搜集的任務,充分調動每位學生參觀、調查野外地理環境,發現、獲取多種地理信息的積極主動性,指導學生以文字或圖片等形式進行地理記錄。其二,針對具體地理課堂的內容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展示身邊的地理知識內容,再結合地理教學中的理論知識、疑難問題,使學生產生一種親切感、參與欲望,保證不同學生在地理基礎理論學習、社會實踐中獲得鍛煉和培養。
(二)提高學生鄉土地理學習的綜合能力
初中地理課程涉及的重難點知識較多,對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日常基礎理論知識、實踐應用內容的授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入多方面的鄉土地理、生活場景、人文風情等內容,進行課程教材中地理現象、現實地理情境的關聯講解,指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地理知識完成問題解決。
四、目前不同學校初中地理課程教學的現狀
我國初中學校所使用的地理教材,主要包括人教版、湘教版、中圖版等不同版本,其中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覆蓋的學生群體最多,該教材的內容涵蓋有正文、活動、閱讀材料、圖像四個結構部分。這里正文部分所占據的篇幅為15%左右,圖像占據的篇幅為55%左右,其余閱讀材料在不同年級課程中所占的比例不一,一般為教材內容的30%左右。
面對數量龐大的初中學生群體,如何協調全體學生、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如何加強基礎地理理論知識、創新教學方式的組織與融合,成為初中地理學科課程教學關注的重要問題,因此引入身邊地理內容展開教學改革就顯得尤為重要。
五、利用身邊地理知識促進初中地理教學創新發展的策略
(一)根據地理問題設置直觀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存在多種教學問題,對于不同重難點問題的講授與解決,應該成為課堂教學設計關注的重點。根據這一義務教育地理課程發展目標的指導,教師要根據學生基礎地理理論知識、實踐應用的學習狀況,選擇區域與地理相關的自然景觀、民族聚落、飲食住房、文化服飾等內容,創設更加直觀化、生動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將已經學習的地理知識,與現有地理課程教學的新內容進行結合,逐步深入開展開放式、交互式的地理教學活動。而學生經過不斷的觀察、分析與探討,能夠從生動直觀的圖像、視頻等教學內容中,發現自然地理知識、人文地理知識的奧秘,由此促進良好地理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
(二)利用區域地理知識創新教學內容、教學方式
不同地區自然環境、地形地貌與生態氣候的差異性較大,但區域地理知識與初中地理課堂的教材內容,有著緊密的關聯性。因而教師可以基于已經創設好的地理課程教學情景,選擇與學生生活實際貼近的區域地理概念、地理元素,對初中地理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創新,將復雜的地理事物或內容具象化。
六、結語
身邊地理是某一特定區域的自然地理環境概括,包括山川、河流、動植物資源、氣候特征等地理要素,具體到不同問題還需作出進一步劃分。如何將身邊的生活地理知識,與初中地理課程教學內容進行緊密結合,成為初中地理教師考慮的重要問題。因此,將鄉土地理、生活化地理知識應用于日常的初中地理授課過程中,可以引領學生多進行社會實踐,理論聯系實際,以提高自身的地理綜合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紅娟.當地地理資源在教學中的運用[J].成才之路,2012(20).
[2]劉明鳳.挖掘地理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新課程學習(上),2014(07).
[3]楊利清.淺析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知識經濟,2018(03).
[4]王冬冰.初中生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04).
[5]李玉華.淺談新課程改革過程中的初中地理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