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萍
摘 要:“互聯網+”背景下,任何行業都開始與互聯網進行深度融合,教育行業同樣如此。在現代社會,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已經將信息技術運用在了各種領域,包括課程教學和校園活動等方面。相對而言,學前教育中的信息技術的運用還是十分落后的。因此,盡管信息技術帶來了許多方面的好處,但是同樣也帶來了一些弊端。在本文中,筆者將對信息技術在學前教育中運用的利弊進行淺析,并對其解決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前教育;利與弊
信息技術就是利用電子計算機、遙感技術、現代通信技術、智能控制技術等,獲取、傳遞、存儲、顯示和應用信息的技術。 其英文為Information Technology,簡稱IT。信息技術主要是應用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來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信息系統及應用軟件。它也常被稱為信息和通信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傳感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
在學前教育的教學中,主要是利用計算機來進行多媒體教學,包括課件制作、音樂鑒賞、視頻播放等多種方面教學。但是由于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教學投資的金額不一,以及幼兒園園所之間的發展各有不同,信息技術在學前教育教學中運用的程度也是參差不齊的。
一、信息技術在學前教育中正面影響分析
(一)教師教學方面
1.教師的教學方式多樣化。信息技術的出現,豐富了幼兒教師的教學方式。從以往的傳統教學方式到現在結合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也為教師的課堂增添了特色。例如在繪本教學中,傳統課堂上,教師通常只是借助于繪本材料進行口述教學,在教授初期,能吸引到幼兒的注意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長此以往,幼兒可能會失去耐心。現在,幼兒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借助PPT等技術手段進行教學。例如將繪本進行快速播放,形成一幅動態的連環畫,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有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還能更直觀地讓幼兒擁有沉浸式的體驗,從而學到相應的知識。
2.幫助教師進行自身素質提升。終身學習的理念應該貫穿于教師的整個職業生涯中,教師只有一直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知識、教學理念,才能夠使課堂與時俱進,教授幼兒實用的知識,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
網絡的發達使得獲取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寬,因此教師可以從多種渠道來獲取知識資源,從而提升自身的素質。例如從網絡公開課、QQ討論群等網絡社交平臺,教師都能夠獲取相應的知識,還可以與同行們交流教學經驗,將優秀教學方法運用在隨后的教學課堂中。另外還有知網、萬方、學術庫等平臺,教師也可以自行閱讀下載文獻,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二)幼兒方面
1.信息技術豐富了學前兒童音樂教育體驗。對于學前兒童來說,音樂教育更加注重的是音樂體驗,相對于傳統單一化兒童音樂教育來說,新媒體環境下的音樂教育集文字、聲音、動畫為一體,有效豐富了音樂教育的表現形式,同時在音樂教育細節方面能有效改善傳統音樂教育的不足,例如在學前兒童音樂教育中應用新媒體,可以有效提升兒童對于音樂旋律、節奏、音色的感知體驗,對于一些抽象化的概念也能夠以圖像、視頻等更加具象化的方式展現出來,不僅有利于學前兒童聽覺方面的感官良性刺激,也能夠有效加深其對音樂演奏現場視覺元素的認知,使得學前兒童對于音樂教育的體驗更加豐富,對于其審美能力提升有著較為積極的作用。
2.新媒體為學前兒童早期閱讀帶來了便利。相對于購買圖書,或者到圖書館等場所借閱圖書的傳統紙質圖書閱讀方式,現代新媒體閱讀顯示出便利性。新媒體閱讀的圖書資源是豐富的、多樣的,更重要的是,檢索起來更方便,閱讀者可以在很短的時間里找到自己想要的圖書,可以不受空間和時間等外界因素限制與約束,隨時隨地進行閱讀;此外,新媒體閱讀方式受到追捧,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該閱讀方式下,閱讀者購買或閱讀的成本被大大降低,同時,帶動更多新興閱讀軟件的誕生與發展。
(三)家園方面
從前家長和幼兒園雙方聯系方式十分有限,家長只能通過接送幼兒上下幼兒園或家長會等集體活動來了解幼兒在學校期間的日常表現等情況。
隨著互聯網的發達,幼兒家長可直接添加班級老師的微信,或通過幼兒園專門的APP來與老師實時溝通聯系。由于虐童事件頻發,有的幼兒園甚至在教室等公共區域安裝了監控攝像頭,家長可以通過APP或其他直播軟件來實時觀看幼兒情況。這樣一定程度上監管了教師的舉止行為,同時也緊密了家園聯系,使學校、教師和家長共同為幼兒的成長做出貢獻。
二、信息技術在學前教育中負面影響分析
(一)教師教學的嚴重依賴
網絡信息技術的發達,豐富了教室的教學手段,也減少了教師的勞動量,但是也因此造成了許多教師一味地依賴多媒體進行教學,完全拋棄了傳統的教學方式,直接從網絡上下載課件,上課時照著念,嚴重違背了信息技術運用在教學領域當中的初衷。
(二)幼兒的身心成長受到負面影響
很多情況下,教師會布置家庭作業,需要幼兒通過網絡等途徑來搜集資料、完成課下作業。有的家長怕麻煩,就將電子數碼產品扔給幼兒,讓幼兒自行操作。雖然一方面促進幼兒自主動手能力的進步,但是由于互聯網的信息量太大、監管難度太大,使得互聯網上的內容良莠不齊,不利于幼兒的成長。
(三)家長幼兒關系淡漠
信息技術發達容易導致家長與幼兒關系日漸淡漠,不利于形成良好和諧的家庭關系。電子數碼產品的普及也使家長暫時從孩子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然而家長如此圖省事的方式也會給未來釀成惡果。家長在幼兒成長過程中長期的教育缺位,不僅可能會使幼兒身心畸形發展,也可能導致家長與幼兒的關系淡漠,影響幼兒的性格形成等。
三、平衡信息技術所帶來的利弊措施
(一)傳統現代教學方式的有機結合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味地依賴新媒體教學,要將傳統教學方式和新媒體教學緊密結合,取長補短,將兩者各自的優勢最大化發揮。
(二)加強幼兒教師的自身素質
園所和教師都需要關注教師的媒介素養,需要關注幼兒教師的職業發展。幼兒園需要定期組織教師進行信息技術知識培訓,教師也需要在日常教學中進行反思改進,積極從網絡上主動學習教學知識,并將其更好地運用到教學課堂之中。
(三)家長需要正視育兒觀念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也需要主動進行一些干涉,指引幼兒朝正確的方向成長,不能為圖省事,丟給孩子一臺電子產品,就認為自己盡到了家長的責任。家長需要常常陪伴在幼兒身邊,引導幼兒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教師、家長、幼兒三方只有共同努力朝良性發展,三方有機結合統一,才能在信息時代將互聯網新技術的正面影響最大化發揮,規避伴隨而來的弊端。互聯網的弊端已經滲入社會的每一個行業中,因此如何找出最優方案來盡量避免其負面影響成為未來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江家發,章晗,余捷.中國近代幼兒科學教育課程的流變[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47(02):121-127.
[2]常志堅.基于“互聯網+教育”新常態的學前教育教師信息技術素養提高策略[J].陜西教育(高教),2019(03):36-37.
[3]徐莎莎.淺談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運用[J].才智,2019(0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