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蓉
摘 要:對學生進行古詩詞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學好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主要闡述了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意義,并結合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現狀,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古詩詞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新課標背景下,也是小學語文課程中主要的教學內容。學生學習中國古詩詞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還能夠掌握更多的書面語言。并且古詩詞也是古人的智慧結晶,是一種提升學生文化素養的載體。因此老師要采取各種方式方法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古詩詞,了解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意義
1.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我國古詩詞的內容豐富,形式多種多樣,風格不一,可以潛移默化地陶冶情操,幫助學生塑造靈魂。我國很多古詩詞都是形式和內容相結合的,其中的感情豐富,并蘊含深刻的哲理,對我國文化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因此,幫助學生學好古詩詞,不僅可以弘揚我國傳統的優秀民族文化,還能幫助學生提升文學素養。
2.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對學生進行古詩詞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目前,我國在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是根據一定的時代背景,將學生的審美情趣挖掘出來,讓學生認識美、感受美和創造美,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從而幫助學生提升思維能力[1]。同時,學生在學習古詩詞后,能夠感同身受,陶冶情操,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華。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策略
1.專研教材,把握教學重點
老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仔細專研教材,反復朗讀古詩詞,把握住教學的策略。比如,在《回鄉偶書》的教學過程中,雖然古詩詞的內容比較平淡無奇、簡單,但還是需要深入了解古詩詞的背景,這樣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詩詞所表達的含義。本文是作者賀知章辭官回到家鄉之后看著事物變遷所發出的感慨,這些背景對小學生來說是很有難度的,尤其是古詩詞的最后兩句,作者選擇了描寫細節來表現回鄉的場景。同時,這首古詩中的“笑問”兩字用得非常好,有著深遠的意義。作為小學老師,要引導學生體會古詩詞所表達的情感,把握這個重點,反復地朗讀古詩詞,揣摩詩人的意境。
2.進行精心設計,優化教學環境
老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對教學進行精心的設計,并且優化教學環境,要先對古詩詞定基調,如喧鬧、安靜、歡樂等,再選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表達。由于情感是情境教學的基礎,因此在對古詩詞所表達的內容進行情境教學時,要根據古詩詞的基調來選擇合適的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情感的抒發,并且取得預期的效果。比如,在教學《春曉》的過程中,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對古詩詞中所描寫的情境進行表演,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感悟和表現來理解詩人所表達的含義,把情感融入古詩詞中,這樣能更加快速地掌握古詩詞的中心含義。
3.運用教學課件,巧妙地設置問題,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老師在進行古詩詞的教學時,要充分運用教學工具,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創設舒適、安靜的教學環境。比如,在《飲湖上初晴后雨》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視頻和照片為學生創設情境,展示西湖的美景,在碧海藍天下人們和諧、幸福快樂的生活情景等,以此來引發學生的想象力,之后老師再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4.引導想象,促使學生進入角色
小學古詩詞的選擇范圍廣,內容豐富多彩,形式也多種多樣,涉及天文地理、風土人情、民風民俗等。但是其中的內容都不是學生自己的經歷和感悟,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差甚遠,因此,為了將學生完全帶入內容中,老師在進行備課時自己要進入角色,才能更好地為學生展現古詩詞所描繪的客觀事物,形成自己的主觀意識[2]。比如,老師在《所見》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引導學生想象自己是小牧童,親身體驗古詩詞中描繪的情境,讓學生自己感悟,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從而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古詩詞所表達的情感和內涵。
總而言之,古詩詞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國上千年的智慧結晶,在我國傳統民族文化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是我國古代文人墨客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蘊含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因此,老師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啟發學生的智慧,提升學生的情感,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打好語文基礎,才能確保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最終實現。
參考文獻:
[1]陳文發.探究提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的方法[J].中外交流,2018(19):265.
[2]王生萬.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探索[J].天津教育(下半月),2019(11):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