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瑩
摘 要:對于生本教育而言,旨在以學生作為主體開展一系列教學設計和管理工作。由于小學數學課程中包含很多十分抽象、難以理解的內容,一些數學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學習起來非常吃力,為了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效果,教師可以將生本教育理念滲透到小學數學活動中,依靠合理設計和實施,達到既定的數學教學目標。將生本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活動的有效設計與實施策略作為主要的研究內容,從不同方面加以展開論述與分析,提出有效提升生本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活動的有效設計與實施的總體水平的策略。
關鍵詞:生本教育;小學數學;數學活動;設計;實施策略
對于小學生來說,學好數學知識十分關鍵。鑒于數學課程與實際生活緊密關聯,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為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精心組織各種各樣的數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使生本教育思想得以滲透,并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合作探究、活躍輕松的數學學習氛圍,凸顯出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便達到既定的數學教學工作的目標。為此,合理運用生本教育思想,確保數學活動設計方案的科學、可行性是至關重要的。
一、積極組織各種不同類型的數學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對新鮮事物的求知欲望很強烈,所以,要求數學教師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設計出生活化的數學活動,以便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讓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一定的樂趣,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相關數學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更加感興趣,使學生完成既定的小學數學學習內容。比如:進行人教版小學數學“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課程內容講授的時候,便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超市故事教學情境,選擇幾個學生扮演超市中的人員,比如售貨員、購物者等,借助買賣相關商品、付錢、找錢等環節,達到訓練學生運用加減法的目的。在此過程當中,也可以依靠教師扮演購物者,確定需要購買物品的價格,然后通過計算,明確最便宜的物品。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能夠主動進行思考和分析,提高自主學習的水平[1]。
二、科學設計具有實踐性特征的數學活動
因為小學數學教材中存在很多較為抽象、復雜的知識,大部分學生學習起來均十分吃力,為了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熱情,教師應該科學設計出具有實踐性特征的數學活動,實現生本教育思想的滲透。在此環節中,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增強運用相關數學知識的能力。比如:進行人教版小學數學“平行四邊形”課程內容講授的過程中,以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作為主要的內容,結合所在班級的學生,形成若干個小組,組織每個小組的學生首先自行動手制作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同時測量出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與高的長度,并準確進行記錄;然后把該平行四邊形剪成可以計算面積的圖形,使用尺子測量出剪后長方形的長與寬,準確記錄。借助此種教學方式,對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十分有利。
三、注重生本教育理念在數學游戲活動設計中的有效利用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生本教育理念得到了很大的重視,基于促進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改革的目的,要求教師合理利用生本教育理念,將其有效應用到數學活動當中。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游戲十分感興趣。為此,對于數學教師來說,需要密切聯系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積極開展各種類型的游戲活動,實現不同學生的協同合作,有利于提升其探究水平,完成數學知識的學習任務。比如,進行人教版小學數學“兩位數乘兩位數”內容講授的時候,教師應用了生本教育思想,組織學生參與到以摘蘋果為主題的游戲活動當中,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接著為學生講解了關于牙齒的知識,隨后提出教學問題:“一般來說,每個人有28顆牙齒,那么咱們班53人一共有多少顆牙齒呢?”借助此種教學方式,能夠促使不同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與互動,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2]。
綜上所述,加大生本教育思想在小學數學活動設計中的應用力度可謂十分關鍵,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基于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要求教師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 活躍、輕松的學習氛圍,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深入溝通與互動,有助于教師及時獲得來自學生的學習反饋信息,進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制訂出科學、可行的教學策略。與此同時,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當中,能夠從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一方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也確保了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質量符合相關要求。
參考文獻:
[1]李穎,趙紅艷,劉麗紅.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J].甘肅教育,2019,178(113):100-102.
[2]王妍,趙馨誠,劉孟達.生本教育理念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探索[J].求知導刊,2020(102):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