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霞



【摘要】課后作業是日常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它不僅是對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檢測,也是在實際中學習與探索的有效延伸??茖W地布置作業,對提高教學質量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是切實減輕師生負擔的重要之舉。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重視和探索如何優化設計課后作業,以促進英語教學。
【關鍵詞】英語;課后作業;優化
從筆者對當前英語作業布置的實際情況的了解來看,英語教師習慣布置一些如重復抄詞、組詞、填空等千篇一律的作業,或布置一些現成習題,如輔助練習冊中的鞏固習題等。這些作業不僅難以刺激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有可能使學生產生對英語學習的抵觸情緒。筆者在從教過程中,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課后作業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關注學生興趣,設計形式多樣的作業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漲、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所顯示的真理感到驚奇和震驚,在學習中意識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會到創造的快樂,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偉大而感到驕傲,這就是興趣。”因此,教師們平時要多關注學生的興趣,設計形式多樣的作業。例如,我們班的學生特別喜歡玩游戲,所以平時上課筆者會設計各種簡單的小游戲配合教學。比如,擊鼓傳花拼寫單詞,Sharp eyes(在圖片中找不同,練單詞短語),傳聲筒(分組給出不同的句子,第一個學生看過以后小聲傳給下一個同學,最后看每組完成的時間及準確率)等等。這些以游戲形式開展的教學活動,通常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設計課后作業的時候,筆者會抓住學生喜歡玩游戲的特點,布置形式多樣的課后作業。
比如,在學習Go for it 2013版九年級課程Unit 3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后,筆者把作業設計成游戲的形式:Draw a simple map and “drive a car”to some place,show directions in English as you are driving,the partner should find out the destination.(畫個簡易地圖并用英語邊指路邊“開車”,搭檔找出最后目的地)。為了讓學生正確理解作業,并順利完成,課堂上筆者讓學生觀看了小視頻。視頻給出幾幅簡易地圖,利用本課所學的指路的句子表達來“開車”(如圖):We start from the bank. We go along? Main street, then turn left at the second crossing, go forward for 2 blocks,? turn right at the third crossing, we come to the Green Street,go straight ,it is on your left. Where do we go?讓對方猜出最后到了哪里。
學生在清楚了如何做作業后,對作業特別感興趣。當他們猜對的時候,會很有成就感,希望再玩幾次。當他們猜不對的時候,他們會更想去挑戰,這時就會反復利用所學的句子來表達。通過這種形式的作業,學生們既掌握了方向及指路的句式,又提高了聽說能力,更重要的是激發了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
二、借用網絡技術,設計高效作業
眾所周知,學生課后作業的完成質量可以反映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在批改作業中不僅可以了解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還可以檢驗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為下一步教學設定準確教學目標,最終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但是如果所有作業教師都全批全改,工作量大,耗時長,一旦拖延,就會拉低作業反饋的時效性,影響教學,還有可能影響教學進度;而且初中英語選擇題居多,全部批改的必要性不大。但為了監督學生以及檢測教學成效又不得不布置及批改作業。所以,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網絡技術簡便又高效地布置及批改作業。
比如,在講解完Go for it 2013版九年級Unit8 It must belong to Carla--Grammar Focus—4c后,筆者挑選了十道單選題,通過問卷星制作了二維碼(如圖1)。學生掃碼做題,提交后會馬上有結果(如圖2)。學生可以看到每一題以及正確答案。這樣減輕了學生帶書本的負擔,又有助于學生及時自我檢測。除此之外,教師也能馬上獲知學生做題的結果(如圖3)。系統會詳細顯示每道題所有學生的答題選項占比及正確率。根據顯示的統計數據,教師在課堂上就能及時有針對性地講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這樣的網絡課后作業,不但減輕了學生負擔,而且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既檢測了學生的學習,又及時為教師提供了有效反饋;是教師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中值得推廣并且高效地布置課后作業的方法。
三、利用節假日,設計輕松作業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的教育應解放學生的腦,讓他們去想;解放他們的手,讓他們去做;解放他們的嘴,讓他們去說;解放他們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展現。”筆者認為,周末或假期,學生需要從緊張的學習中放松下來,但并不意味著放棄學習。相反,在不同于學校的環境中,學生可以更好地完成某些作業。如:1.看幾部英文電影;2.給自己喜歡的英文電影片段配音;3.聽數則英文新聞;4.用英文改編中國傳統故事等等。在筆者近幾年的實際教學中,筆者經常會給學生布置這種“輕松”的作業。事實證明,這樣的作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言學習效果,而且激發了學生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
“教者有心,學者得益?!蓖ㄟ^在作業布置上的思考與實踐,筆者真切地感受到教育教學的每個細小環節都值得教師用心對待,只有教師用心,學生才能真正受益。
參考文獻:
[1]秦嬋媛.談新課標初中英語作業設計[J].文理導航(下旬), 2011(8).
[2]吳興國.作業優化設計與實踐[J].教育探索,2014(1).
[3]王梅.創新作業形式,優化初中英語有效教學[J].新課程·中旬,2018(6).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