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安 陳沙 吳泠鈺 鄢然 張國民


〔摘要〕 在“學科融合、教研相長、虛實結合、開放共享”的教學理念下,學校大力建設中醫技能智慧實驗室。醫教協同背景下,依托智慧實驗室,積極開展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虛擬實驗和開放式互動實驗,從醫學基礎技能模塊、針灸技能模塊和中醫診斷技能三大主要模塊構建學生的理論知識體系,培養實踐動手能力,錘煉中醫臨床思維,努力打造理論與實踐育人新平臺,不斷提高中醫專業學生的基礎操作技能和臨床診療水平,更好地促進醫教協同發展。
〔關鍵詞〕 醫教協同;中醫技能智慧實驗室;人才培養;臨床診療水平
〔中圖分類號〕R2;G642?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1.05.028
Practice of TCM Skills and Wisdom Laboratory in Training TCM Professiona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edical Education Collaboration: Taking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s an Example
LIU Ping'an, CHEN Sha, WU Lingyu, YAN Ran, ZHANG Guomin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208,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of "discipline integr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combining virtuality and reality, openness and sharing", the school vigorously builds a wisdom laborat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skil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edical education collaboration, relying on wisdom laboratories, we actively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design experiments, virtual experiments and open interactive experiments, and build students' theoretical knowledge system from three main modules: basic medical skills module, acupuncture skills module and TCM diagnostic skills, develop practical skills, temper TCM clinical thinking, strive to create a new platform for theory and practice education,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basic operating skills and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level of TCM students, and better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education.
〔Keywords〕 medical education collaboration; TCM skills and wisdom laboratory; talent training;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level
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1],提出在醫教協同背景下,學校承擔著培養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醫學人才,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重要使命。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2],進一步對醫療衛生人才培養質量和隊伍建設保障制定了指導性意見,文件指出醫學人才培養是貫穿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考核教育的全方位過程。中醫技能智慧實驗室利用其可視化、綠色化及直觀化的優勢,旨在教學實踐上優化中醫院校人才管理。依托醫學基礎技能、針灸技能和中醫診斷技能三大主要模塊,以培養學生中醫臨床辨證診療思維和操作技能為出發點,開展綠色實踐教學,夯實中醫專業學生的臨床思維和基礎技能,更好地促進醫教協同教學改革政策的落實。
1 中醫技能智慧實驗室實驗教學的優勢
從立德樹人出發,力爭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以期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3],中醫技能智慧實驗室建立了以“臨床勝任力”為導向的實驗實訓教學內容,全過程全方位的貫穿教學。早期著重培養基本操作技能;中期強化針灸推拿和中醫診斷實訓;末期深化臨床思維訓練,緊密聯系臨床。其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醫學基礎技能模塊著重培養中醫專業學生的現代實驗教學意識[4]。(2)針灸推拿技能實訓以刺法和灸法為基礎,要求學生掌握臨床中由于操作不當可能會發生的醫療意外,規避風險與失誤。(3)中醫診斷實訓模塊針對中醫專業學生的拔尖培養,此模塊以培養學生“望聞問切”四診能力—中醫診斷實訓—實驗教學能力為拔高,在實驗教學中強化辨證論治。
2 中醫技能智慧實驗室實驗教學模塊的分類
2.1? 夯實醫學基礎技能模塊
該模塊面向中醫專業為主的全校師生,內容設置上包括四大基礎技能實驗:機能學虛擬實驗、形態學虛擬仿真實驗、病原微生物學虛擬實驗和生化與分子生物學虛擬實驗。此外,學生可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選修現代醫學模塊,例如醫學細胞培養綜合實驗,旨在滿足對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提高有需求的學生。通過該模塊的學習反饋,可以從中選取具有創新創造力的學生參加全國中醫院校“遠志杯”作品競賽,培育學生良好的“求真、求學”風貌。醫學基礎技能模塊的實驗各項目見表1。
從表1數據可知,醫學基礎技能模塊課程類型以基礎實驗、創新實驗和臨床協同實驗為主,強化實驗室生物安全意識,受教學生人數眾多,實踐教學形式多樣,教學層次分明。
2.2? 構建針灸技能模塊
依托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湖南省重點學科——針灸推拿學,根據經絡腧穴理論,結合人體工程學原理和多媒體技術等研制了“經絡系統虛擬仿真教學”軟件,詳細介紹了經絡的基本概念、經絡系統的組成、經絡的生理功能和思考延伸。通過數字化虛擬病人平臺,實現常用穴位和危險穴位針刺的解剖要點和針刺動態全過程可視化觀察的客觀化、數據化和規范化。除了基本的針推課程操作手法以外,增設了基礎實驗(推拿學重點手法學習)、創新實驗(電針操作)及電針鎮痛效應機制虛擬仿真實驗項目和臨床協同案例(蒙醫放血療法實訓軟件),形象地展示了針灸推拿教學中會出現的穴位解剖結構和主治功效,讓學生在動態視頻操作中學習體會不同藥物、劑型、時機、體質、力度、方法下的皮膚反應和機體反應,便于實踐教學講解,又可以作為學生練習和考試的輔助軟件,為經絡腧穴學教學和考核的客觀評價提供了科學的手段。
2.3? 強化中醫診斷實訓模塊
學校通過中醫技能智慧實驗室的構建,搭建了相對獨立的中醫診斷實訓教學體系,創立中醫四診技能訓練與考核系統和基于系統辨證脈學的特色脈診技術教學系統,打造了立體化的實驗技能訓練教學模式,為中醫學專業學生系統化診療思維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依托國家重點學科——中醫診斷學,進行了中醫學課程實驗技能虛擬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四診實訓教學中,強調望聞問切基礎知識的鞏固與學習,在問診中加入“三明治”教學法:即“實踐—學習—實踐”的教學方法。“三明治”教學法通過幾個環環相扣的教學環節將學生自學、討論、分享、匯報、反饋等有機結合起來,激發了學生對于實訓課堂的興趣[5]。同時,利用脈象手、脈診儀等教學軟件,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就能強化“脈診”指感的訓練,較快理解中醫常見典型脈的診脈技術。通過脈診儀訓練指感,提升學生學習脈診興趣的同時,幫助學生建立客觀化、可視化的中醫常見脈象脈圖[6]。脈象手的運用,加深了學生對于脈診真實感的認識,使得學生“指中有分寸”,更好地貼合臨床。此外,通過手機軟件和智慧化的軟件教學系統,如文鋒-Ⅲ中醫診療軟件,辨證模擬臨床實訓,培養學生的辨證信息化思維。
3 醫教協同內在要求與中醫技能智慧實驗室的互聯互動
醫學教育要以“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為主線,醫教協同,深化改革。醫學生如何學懂醫學知識并應用于臨床,如何弄通醫學經典古文并實踐于患者,臨床能力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手段,“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推進“崗位勝任力”的教育教學改革、以增強“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高水平“明日醫生”培養過程、以“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為目的的綜合素質培養模式,是醫學教育的終極目標。中醫技能智慧實驗室可以模擬專科臨床技能和綜合臨床技能的培訓,如病人從接診、診斷、治療、護理全過程的實訓,心肺復蘇、院前急救、手術配合、危重病人綜合救治等。從2016年開始,學校已連續4年隨機抽取60名使用中醫技能實驗室的中醫專業學生,對他們的實訓操作考核成績和臨床帶教老師評價滿意度進行了調查問卷,在實訓操作上著重考察學生的臨床醫德和中醫診療整體思維,臨床帶教老師滿意的評價度上從“責任心”“醫患溝通能力”“系統的專業知識”“實踐操作能力”以及“熱愛本職工作”方面上進行綜合考核[7],結果見表2。
從表2可知,中醫專業學生實訓水平逐年有提高,一方面得益于中醫技能智慧實驗室軟件開發的深入,另一方面,說明智慧實驗室的存在有效地促進了臨床實習水平,符合帶教老師的預期,學生素質有了進一步提高。
4 小結
中醫藥人才培養質量是中醫藥院校發展的生命線,是衡量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培養厚德精業的高素質中醫藥人才,是中醫藥院校的育人使命,是中醫藥院校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根本需要[8]。目前,國家正在廣泛開展“一帶一路”戰略,關系民生的醫學衛生教育,如何保持較高的臨床診療水平,需要更新教育理念,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思考智慧醫療開展的可行性及有效實施措施,這就要求院校教育中加強中醫專業學生的現代化實訓教學意識,提高使用智慧儀器的能力,思考德業雙修怎樣兼顧。醫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具有周期長、分階段細、連續性強等特點。在醫教協同背景下,發揮院校培養優勢,充分利用中醫技能智慧實驗室平臺,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突出現代技術在中醫藥人才創新思維中的運用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完善人才培養。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教研〔2014〕2號)[EB/OL].(2014-6-30)[2021-01-03].引用日期.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407/t20140714_178832.html.
[2]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63號)[EB/OL].(2017-7-3)[2021-01-0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11/content_5209661.htm.
[3] 楊? 坦,高蘇蒂,蔣亞龍.新時期高校“三全育人”運行機制研究[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6):59-61.
[4] 陳? 沙,劉平安,劉慧萍,等.虛擬仿真實驗室在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7(1):13-14.
[5] 胡鑫才,張政杰,賀? 丹.基于GMER的“三明治”教學法在中醫問診實訓中的應用[J].時珍國醫國藥,2018,29(7):1755-1757.
[6] 崔? 驥,許家佗,張志楓,等.基于真實脈象指感實訓的中醫診斷教學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8,29(6):1470-1471.
[7] 文? 雅.專科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基于醫教協同背景下[J].知識經濟,2020(18):83,93.
[8] 戴愛國.新時代中醫藥院校“三雙共振”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以湖南中醫藥大學為例[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40(10):1184-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