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語文教學是高考訓練的重要場合,高考作文離不開高中語文教學的講授,但在具體教學中,作文能力的培養和應試技巧的熟練也難以找到平衡點,存在著一定隔閡。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亟須與高考進行有效的銜接,來發揮語文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用,同時提升高考寫作的應對能力。在探究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與高考銜接的過程中,我們將面臨許多難題,諸如作文教學內容與高考過分脫離,教師過分重視技巧而忽略了學生個性與創造力的培養,學生缺乏寫作的真實情感和獨到思考等等。面對這些難題,我們提出了教師要重視學生文本閱讀分析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生活中時事和素材的積累,重視學生感性和理性思辨力的結合,從各方面促進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與高考的有效銜接。
【關鍵詞】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高考銜接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5-0121-02
【本文著錄格式】靳漢雄.試論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如何與高考有效銜接[J].課外語文,2021,20(15):121-122.
引言
在當今社會中,語文越來越體現它的重要性。我們日常交往要用到語文,工作科研要用到語文,社交政治也要用到語文。在語文能力中,寫作是重要的表達工具及載體,而基于當今應試的體系,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和高考亟須有效地銜接。本文將從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與高考的聯系與隔閡出發,分析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與高考銜接時存在的難題,并提出一系列能夠使高中語文教學與高考有效銜接的方針策略。
一、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與高考的聯系與隔閡
(一)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與高考的聯系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科目,必然包括“聽、說、讀、寫”四個部分。其中“寫”是語文里最難、綜合性最強的一部分。高中語文對于學生的思辨和積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語文作文教學也包含了更多思辨和討論成分。高考作為當今國內相對公平的檢驗方式,其形式模式也在實踐中不斷改進。新課改對于高考的考試形式和考試內容都提出了新的變化建議,其中也不乏作文部分的改革。高考作文有著向論述文和理性語言發展的趨勢,而語文的高考離不開對于寫作的琢磨和積累。
(二)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與高考的隔閡
語文作文教學往往包含多方面文體和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對于語言寫作的涉獵往往也更全面,而在高考中,關于寫作的考核往往比較有針對性,在文體上也越來越有明確的規定。由于語文的文科屬性和高考的應試屬性,在日常寫作教學和考前應試教學中,往往會有很多的差別。面對高考,必定伴隨著許多的套路和技法,但在實際教學中,更多的是語言表達的訓練和思維能力的提升。在這方面,許多學校和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都較難以找到平衡點,不是過于偏向應試的教學,就是完全忽視了應試技巧培養,讓高中語文教學與高考割裂開來。
二、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與高考銜接時存在的問題
(一)作文教學內容與高考脫離成兩個體系
高考作為一個集中檢驗能力成果的考試,有它極強的針對性,而作文本身卻又包含很廣的內涵,因此有部分教師針對這種矛盾,會在日常作文教學和考前應試教學時,使用完全不同的理論體系。這種割裂顯然不利于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和高考的良好銜接,不僅容易使學生對語文寫作產生不正確的理解,認為有一種寫作就是功利化的、用來獲得分數的,而且也不利于學生理解技巧背后的內在原理。這種學習狀態并不利于學生正確理解寫作的內涵和機理,并在興趣中領會寫作的奧妙,而容易將寫作引入死胡同,把寫作當成獲得成績的工具,忽視了寫作和表達能力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生存生活技能。在具體實踐中,我們可以嘗試將日常話題“試題化”,將考試話題“日?;保ㄟ^這種交叉的方式避免作文日常教學和高考過于分離,促進兩者間的銜接和一體化。
(二)過分在意應試技巧而忽視了個性和創新的培養
有的教師也許并不像上述情況,將日常作文教學和高考應試教學分離開來,也總結出了科學的技巧方法,但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卻過于看重技巧的重要性,或是過于急于求成,想讓學生盡快掌握那些有用的能獲得高分的方法,讓學生一味地“照做”,卻忽視了學生寫作個性和創新的培養。這樣做可能短時間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成績和應試能力,卻不利于學生長期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在寫作中包容學生個性與創新的方法有很多種,譬如在日常作文訓練中,將學生們出彩的想法和表達收集起來,印成文案供學生們賞析,甚至可以開設專題課來讓學生們一同品味這些別具一格的語句,既鼓勵了有個性和創新的同學,也促進了學生間的相互學習。
(三)學生缺乏寫作的真情實感和獨到思考
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嘗試與高考銜接時,最普遍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學生在寫作時缺乏真情實感,沒有自己的獨到見解,而習慣去搬運優秀言論和寫作模版。同樣地,這種方式雖然能在短期內提高學生的寫作成績,卻不利于學生寫作綜合能力和應變能力的提升,在考場中遇上變化和進階的題目,很容易就會套素材套句子,而忽視主題和文字的契合性。而這種思考性的缺乏,一方面來自現在壓力日益巨大的應試體系,一方面卻也來自家長和老師的教育觀念。錯誤的教育方式觀念,再加上高壓的競爭環境,不允許學生情緒化,要按部就班和步步努力,沒有時間去對日常生活中的細節作思考和體會,自然就很難在寫作中表達出獨到的思考和真情實感。在這個問題上,語文教師也應當擔負起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生和世界的責任,讓學生在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中凝結表達,最后讓學生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傾瀉出來。
三、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與高考有效銜接的策略
(一)重視文本閱讀分析能力的培養
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與高考有效銜接的教學探索中,我們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策略。首先我們便要重視學生文本的閱讀和分析能力培養。一方面,語文的讀、寫等各個方面是相互參考、相互貫通的,提升閱讀能力同樣對于寫作能力的精進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另一方面,對于閱讀能力的提升,無疑對于正確理解寫作指導文本和領會寫作要求有著積極的意義。對于文本閱讀分析能力的培養,要求我們不僅要重視寫作,也同樣要重視閱讀和寫作讀題訓練,幫助學生熟能生巧,正確地理解題意,寫出符合題意而具有深刻內涵和獨到見解的文章。譬如,在實踐教學中,我們可以進行寫作讀題的專題練習,將近幾年的高考作文題收集起來,集中地對學生進行讀題指導,并引導學生寫簡要的主旨和大綱,既節省了時間,又達到了文本閱讀分析能力訓練的效果。
(二)重視生活中時事和素材的積累
俗話說,肚子里有墨水才能吐得出話;腦海中有對于實事和素材的積累,我們才能夠在寫作中游刃有余地表達。作為教師,我們在日常的寫作訓練中,就要重視讓學生關注時事,積累各類素材。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對于寫作及其教學有著深刻的認識,而且也要對于熱點和觀點有著敏感的神經,并且會抓事件間的關聯性。在具體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作熱點專題討論,或是進行好書的閱讀和摘抄活動,定期組織素材的學習和分享,促進學生間的資源互換。此外,我們還可以適當在課前設置報紙新聞分享和故事講述、專題演講的活動,鼓勵學生對于日常的生活和新聞進行解讀和挖掘,不僅有利于加強學生的復述和表達能力,也有助于論據素材的積累和內化。
(三)重視感性和理性思辨力的結合
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與高考銜接的實踐中,我們不僅要注重感性情緒的培養,也要關注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讓學生學會用文字去論斷和解釋,將作文教學中的技法內化成自己的能力,在高考中發揮效用。因此,在日常作文教學中,我們要注意有針對性地去培養學生的文字思辨能力,促進學生理性文字的培養,讓學生在體會到思辨樂趣、提升語文表達和論述力的同時,體會到理性的魅力,體會到語文不只是感性的學科,也是說服的藝術。例如,我們可以適當在教學課程中安排辯論賽等思辨活動,讓學生就一話題進行辯論和闡述,鍛煉用文字思考和說服的能力。這樣的實踐,既有利于學生理性思辨力的提升,又能使聽、說、讀、寫相互促進,促進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與高考的有效銜接。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與高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將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與高考銜接,有助于寫作成績的提高,也有利于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為此,筆者提出了若干使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與高考有效銜接的策略,重視平時學生文本閱讀分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有更好的題干理解力;同時重視讓學生對生活中的時事和素材堅持進行積累,在寫作運用時更加游刃有余,將方法和素材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另外,要重視感性和理性思辨力的結合,促進學生論述能力的提升,適應新時代的高考作文體制。
參考文獻
[1]黃真金.語文高考與中學語文教育之關系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17.
[2]閻俊玲.試論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如何與高考有效銜接[J].讀與寫(教師),2020(2).
[3]吳耀新.試論高中語文應試寫作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J].中學語文,2012(4).
[4]張鑫瑜.試論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如何與高考有效銜接[J].高考,2019(3).
作者簡介:靳漢雄,1964年生,甘肅靜寧人,本科,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對高中文言文閱讀和作文教學有一定興趣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