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為課堂教學提供諸多的便利條件,如應用圖片、視頻等,同時可以結合情境教學法,創設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令學生能夠充分地學習地理課程,對地理課程產生更多的學習興趣,從而能夠有效地開展地理教學工作。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初中地理教學
一、 引言
在鼓勵教學創新的前提下,地理教師必須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一方面由于該方法能夠較好地融合地理教材,充分地體現教材內容;另一方面由于該方法能夠易于讓學生接受,令其逐漸深入情境,思考各種各樣的地理學習問題,從而有利于提升學習效果。
二、 情境教學法對初中地理教學的作用分析
(一)有助于講解地理知識
眾所周知,初中地理教材中包含關于中國、世界的諸多地理知識,每部分內容都是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有據可循的,如果能夠運用情境教學法,令學生深入生活,思考教材中呈現的地理知識,這將便于學生進行理解,換而言之,有助于教師更好地講解地理知識,從而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
(二)有助于提升學習興趣
從地理課堂的教學情況來看,有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表現出不良的學習狀態,有些學生會產生偏科問題,說明學生對地理課程的興趣度不高。因此,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將學生引入趣味化的情境中,令其對地理課程產生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地理課程。
三、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不善于使用多媒體
在有些地理教師的教學觀念中,已經形成以板書為主體的教學體系,對多媒體的使用程度甚少,在教學內容較多的情況下,會消耗較多的教學時間,并且在板書教學過程中,為了充分地展現教學內容,教師會占用較多的發言機會,這將不利于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二)缺乏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在地理課堂上,有些教師會形成固定的教學模式,不論針對哪方面內容,都會用同樣的方式教學,這會令學生逐漸產生學習疲倦,同時說明缺乏教學創新,這將不利于提升課堂教學能力。
四、 情境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一)利用多媒體情境進行教學
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教材中的地理知識,而且要注重多媒體的使用,既會為課堂教學提供充足的教學素材,又會更為全面地展現地理教材內容,進而形成多媒體情境,教師可以利用該種情境,逐步開展課程教學。
首先,如圖1所示,在多媒體上展現兩個關于地球和水球爭論的畫面,令臺下的學生同樣進行思考,有些學生會說:“地球和水球一樣!”有些學生會說:“我不認為地球和水球一樣。”隨后在屏幕上,如圖1所示,展示東、西半球的投影圖,要求學生思考“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什么?”“分界線經過的區域是什么顏色?說明了什么?”等問題。再展示南、北半球的投影圖,思考“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什么?”“分界線兩端的海洋、陸地面積誰更大?”等問題,這會讓學生認識到地球上的海洋面積多過于陸地。
然后,要求學生仿照圖片,自行在紙上繪制模擬圖,如圖2所示,據圖思考“大陸和島嶼有什么差異?”“島嶼和半島的差異是什么?”“洋、海和海峽有什么異同點?”等問題,將這些問題答案用表格的方式進行歸總。隨后,根據教材中的世界地圖,分別查看七大洲、四大洋的信息資料,同樣用表格的方式歸納特點,再由教師隨機抽問各組學生,闡述本組歸納的信息,既要教師指出其中的不足之處,又要適當地進行補充。
(二)利用生活化情境進行教學
地理和生活總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生活中可以無時無刻地體現出各種地理情況,如天氣預報與季風、地形等有關系,這就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利用生活化情境,結合教材內容,令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學習,從而有助于提升學習效果。
首先,如圖3所示,要求學生觀察圖片中的氣溫,假設自己為天氣觀測員,思考“什么是氣溫?”“如何觀測氣溫?”“圖中地區的氣溫怎么解讀?”等問題,同時展示北京地區更多日的天氣預報情況,要求學生分別解讀下午4:00、傍晚5:00等時間段的氣溫,思考計算平均氣溫的方法。隨后,要求學生繼續觀察的天氣預報圖,思考“一天中最高和最低的氣溫分別出現在什么時間?”“如果計算氣氛日較差?”等問題,接著需要填寫“一天中,________時候氣溫最低,然后逐步上升,________時候氣溫最高,又開始變得越來越低”,這會幫助學生掌握觀測氣溫變化的技能。
然后,如圖3所示,要求每名學生閱覽氣溫年變化圖,思考“圖中的橫軸和縱軸分別代表什么?”“最高和最低氣溫分別出現在什么時候?具體數值為多少?”“圖中的氣溫年較差為多少?”等問題,可以結合北半球的陸地和海洋年均溫的比較進行思考,同時可以令學生與其他同學組成探究小組,共同討論解決各個問題。
緊接著,如圖4所示,說明該圖為北方某城市的氣溫年變化圖,要求每組學生根據圖表中的氣溫數據,自行繪制氣溫年變化曲線圖,可參考之前已經展示過的曲線圖,同時要求學生在繪圖時,注意圖幅大小、縱坐標溫度差值大小等問題,保證繪制后的曲線圖趨于合理。
再者,如圖4所示,該圖為某地的等溫線模式圖,要求學生思考“在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氣溫是否相等?”“等溫線的疏密程度和氣溫差有何種關系?”“如何判斷高溫和低溫中心?”等問題,可以閱讀教材內容,共同探討問題的答案。隨后,針對教材中出現的關于世界平均氣溫分布圖,思考“從赤道到兩極,年平均氣溫有什么變化規律?”“北半球同緯度的大陸和海洋相比,1月和7月何時何地的氣溫最高?”等問題,令其認識海陸分布對氣溫的影響。
(三)利用趣味化情境進行教學
雖然在地理教材中的地理知識較為枯燥,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趣味化教學情境,可以令其變得趣味橫生,并且可以靈活地轉換地理知識,這會產生諸多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地理知識。
五、 結語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可以適用于地理課程的各部分內容,需要教師能夠審時度勢,依據教材內容采用適當的情境教學策略,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令其迅速地進入學習狀態中,同時可以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促使學生從思考中汲取地理知識,從而可以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曾春萍.情境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農村教育,2019(36):104.
[2]王芳.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39):60-61.
[3]連春禮.初中地理課堂情境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0(8):74-76.
作者簡介:鄭德懷,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第五中學。